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哮喘及慢阻肺患者肺功能 及临床特征对比
2021-09-15薛尚敏
薛尚敏
摘 要:目的 探讨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重庆市荣昌区中医院收治的114例患者。根据疾病不同进行分组,38例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A组)、38例哮喘患者(B組)及38例慢阻肺患者(C组)。分析比较三组肺功能以及临床特征。结果 用力肺活量(FVC)比较,C、A、B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比较,B组大于A组、C组;一秒率(FEV1/ FVC)比较,B组大于A组、C组;肺泡内滞留气量(RV/TLC)比较,B组A组>C组;患者的聚乙二醇(PEC)比较,C组>A组>B组;血清总IgE水平升高率比较,A组>B组>C组;小气道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A组>C组>B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哮喘相比,慢阻肺与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的肺功能指标下降程度更明显,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的肺部弥散功能比慢阻肺好,但肺通气功能比哮喘与慢阻肺差,其小气道功能障碍发生率高。
关键词: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哮喘;慢阻肺;肺功能;临床特征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1-0174-03
哮喘以及慢阻肺均是临床上常见的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病理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但二者在发病机制以及临床特征表现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1]。哮喘与慢阻肺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疾病类型,但近年临床发现这两种疾病存在着一些重叠的特征,从部分持续气道受限老年患者的临床表现中同时可以看到哮喘以及慢阻肺的临床特征,临床称该症为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2]。为此,本研究选取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哮喘以及慢阻肺患者各38例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三组肺功能表现以及临床特征表现,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重庆市荣昌区中医院收治的114例患者。根据疾病不同进行分组,38例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A组)、38例哮喘患者(B组)及38例慢阻肺患者(C组)。A组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46~70岁,平均年龄(60.27±5.14)岁;病程范围在2~12年,平均病程为(7.51±3.46)年。B组中,男19例,女19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60.36±5.62)岁;病程范围在1.5~12.0年,平均病程为(6.98±4.16)年。C组中,男17例,女21例;年龄45~71岁,平均年龄(60.36±5.27)岁;病程范围在2~13年,平均病程为(7.98±4.35)年。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同意书上签字,且本次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哮喘患者均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3]中的诊断标准,慢阻肺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4]中的诊断标准,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诊断标准:免疫球蛋白(IgE)水平明显升高、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幅度小于12%且绝对值不超过200 mL、FEV1/预计值<80%、一秒率(FEV1/FVC)<70%;②入院前未接受其他治疗方案;③均自愿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器质性疾病、全身性疾病的患者;②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
1.3 方法
使用肺功能检测仪(生产企业:德国JEAGER公司,型号:Masterscreen PFT)对患者进行检测,患者根据操作者的指示进行FEV1、用力肺活量(FVC)、深呼吸后肺内残留气量(RV/TLC)、肺总量检测;随后再使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患者根据机器的提示呼气、吸气、再呼气,呼气时间至少6 s。
1.4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三组患者FEV1、FVC、FEV1/ FVC、RV/TLC和一氧化氮呼气试验(FeNO)等肺功能指标。②记录三组聚乙二醇(PEC)。③观察三组IgE平升高情况以及小气道功能障碍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单因素方差进行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肺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三组FEV1比较,B组>A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FVC比较,C、A、B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FEV1/ FVC比较,B组>A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RV/TLC比较,B组0.05)。三组FeNO比较,B组>A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三组PEC数值比较
三组患者的PEC比较,C组>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三组血清总IgE水平升高情况以及小气道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比较
三组的血清总IgE水平升高率比较,A组>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小气道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A组>C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