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方式在门诊急诊输液患者风险事件 预防中的应用
2021-09-15龚丽芸
龚丽芸
摘 要:目的 探讨门诊急诊输液患者表现出的系列风险因素并观察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韶关市中医院2019年9月~2020年8月收治的200例门诊急诊输液患者按数字奇偶法分组,分别为针对性护理组(观察组,100例)和常规性护理组(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方式进行风险预防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方式进行风险预防护理。就组间风险事件发生率、门诊急诊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护理态度、护理安全性评分)展开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风险事件集中于药物不良反应、输液滴空以及针眼淤青肿胀;观察组患者总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性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态度评分、护理安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方式的科学运用可使门诊急诊输液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降低,并将护理质量、护理态度、护理安全性评分显著提升,最终实现门诊急诊输液患者护理质量以及安全性的显著提升,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门诊急诊输液;风险因素;护理对策;风险事件;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1-0120-02
对于急诊门诊输液患者而言,病情较为危急,治疗期间门诊输液属于主要方式[1],但期间往往呈现出系列不良事件现象,此类情况出现会使患者病情加重,使治疗情况变得困难,并且有可能出现医疗事故,还可能产生医患纠纷。因此,风险因素诱因明确后需采取有效方式展开对应护理干预[2]。本次研究将韶关市中医院2019年9月~2020年8月收治的200例门诊急诊输液患者按数字奇偶法分组,分别探析采用针对性护理方式以及常规性护理方式完成风险因素预防护理干预的可行性,以实现门诊急诊输液患者护理质量以及安全性的显著提升,最终提高患者满意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韶关市中医院在2019年9月~2020年8月收治的200例门诊急诊输液患者按数字奇偶法分组,分别为针对性护理组(观察组,100例)和常规性护理组(对照组,100例)。观察组中女性40例,男性60例;年龄6~66岁,平均(37.29±5.29)岁。对照组中女性41例,男性59例;年龄7~67岁,平均(37.33±5.43)岁。两组门诊急诊输液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得广东省韶关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且患者或家属完成知情同意书的签署。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病历资料均显示完整;②患者疾病情况均获得明确诊断。
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等系列疾患;②对于问卷调查呈现出不配合现象。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方式进行风险预防护理。就门诊急诊输液要点加以明确,积极展开常规护理干预;就门诊急诊输液要求进行讲解,对于知识进行常规讲解,以获得患者配合。
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方式进行风险预防护理:①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各科门诊医生用药剂量以及用药习惯不同需要充分考虑,护理人员遇到不懂药品不确定的处方时需要询问医生后才能执行。用药剂型多、品种多以及批号多,需要将进行有效统一管理,收集药物说明书,科室定时组织护士学习各种既有药品及新药品。对患者病情状况进行认真观察,充分了解患者疾病情况以及既往病史,输液前对注意事项以及整体流程进行告知,针对患者自我感受表达予以指导,依据其具体情况合理完成输液速度调整,合理完成心理疏导工作,使患者紧张、恐惧感获得缓解,降低藥物不良反应发生率。②输液滴空方面。加强护士输液安全意识,主动认真做好巡视工作及时更换液体,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告知患者不能自行调节输液速度,指导患者使用呼叫铃,避免输液滴空现象。③针眼淤青肿胀方面。提高护士静脉输液技术,开展护理技巧等培训工作。输液毕拔针后交待患者两指平行按压在针口处5 min,做好拔针后宣教,避免出现针眼淤青现象。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1个月内的风险事件(药物不良反应、输液滴空以及针眼淤青肿胀)发生率、门诊急诊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护理态度、护理安全性评分结果。对于两组患者门诊急诊护理满意度展开自制量表评分,于护理质量、护理态度、护理安全性几方面展开,各项均为0~100分,分值越高则对应门诊急诊输液患者满意度越高。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
对门诊急诊输液风险因素展开对应分析,以患者因素最多,其次为护理人员因素,最后为医院因素。两组门诊急诊输液患者风险事件集中于药物不良反应、输液滴空以及针眼淤青肿胀3方面;观察组总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门诊急诊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护理态度、护理安全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门诊急诊患者在实施输液期间可能存在一定概率的风险事件,就门诊输液风险事件诱因进行分析,主要体现为:①面向医院各科门诊医生,在用药习惯以及用药剂量方面均不相同[3];②针对患者病情缺乏了解,表现出较强流动性;③呈现出用药剂型多、品种多以及批号多特点[4];④在宣教以及巡视方面不到位,出现输液滴空情况[5];⑤在输液安全方面,患者自己换位置,但输液卡以及输液瓶未更换[6];⑥拔针时,按压方式以及按压时间不正确,按压不到位[7]。
本次研究发现,两组门诊急诊输液患者风险事件集中于药物不良反应、输液滴空以及针眼淤青肿胀几方面;观察组门诊急诊输液患者总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门诊急诊输液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态度评分、护理安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从而证实,在风险因素诱因明确的前提下,积极展开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于门诊急诊输液患者的安全性可以做出充分的保证。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方式的科学运用可使门诊急诊输液患者针眼淤青肿胀、药物不良反应、输液滴空等系列风险事件出现概率显著降低,并将护理质量、护理态度、护理安全性评分显著提升,最终实现门诊急诊输液患者护理质量以及安全性的显著提升,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婷婷,邹芳,桂翔,等.儿童急诊科门诊输液患者潜在风险因素分析及针对性护理策略[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8):103-105.
[2]韦妹爱,余艳梅,农爱妮,等.基于门急诊输液过程的患者移动输液管理模型的构建和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9):189-192.
[3]于志红.研究人性化护理对急诊输液患者心理状况及满意度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9):256.
[4]陈莲,李文璐,刘颖.护理管理干预对门诊、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3):309-310.
[5]董智.急诊急救护理对门急诊输液患者突发病情变化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201-202.
[6]马芳.急诊科门诊输液患者潜在风险因素的分析及相关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0):251.
[7]张艳,严小蓉,张伟,等.无线移动输液系统在门急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16):1218-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