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调适在缓解神经内科溶栓护士心理压力中的应用

2021-09-15任娜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11期
关键词:心理调适工作压力心理压力

任娜

摘  要: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溶栓护士的心理压力,并观察心理调适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五医院参与研究调查的6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将心理调适实施前(2016年1月~2017年12月)作为对照组,心理调适后(2018年1月~2019年1月)作为观察组,均采用护士压力源表、护理实行心理知识技能掌握评价表对其进行测评。观察护士在心理调适前后工作压力、心理知识技能等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神经内科溶栓护士的工作压力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心理知识技能的改善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神经内科溶栓护士进行心理知识技能培训,可有效减轻护理工作压力,提高心理知识技能掌握度,对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神经内科溶栓;护士;心理压力;心理调适;工作压力;心理知识技能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1-0118-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在不断上升,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越来越多,大部分患者表现为神志不清、昏迷、语言缺失、肢体活动障碍,严重者甚至瘫痪、失语等,导致护士在工作过程中护理难度大、任务重及护理工作量大等,极易造成身体疲惫。同时神经内科常充斥着紧张、严肃、压抑等特殊氛围,给护士带来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1-2]。故本研究对神经内科护士进行护士压力源表、护理实行心理知识技能掌握评价表测评,并对其进行心理调适培训,发现其效果良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入选的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16年1月~201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五医院参与研究调查的60名护士。将心理调适实施前(2016年1月~2017年12月)作为对照组,心理调适后(2018年1月~2019年1月)作为观察组。本研究中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为(32.50±1.20)岁;护龄1~21年,平均护龄为(9.60±1.40)年;硕士研究生7名、博士研究生10名、本科29名、大专12名、中专2名;职称:副主任护师8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28名,护士19名。

1.2  方法

对本研究护士进行护士压力源表、护理实行心理知识技能掌握评价表测评,并记录测评结果。然后对护士进行心理知识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如下:①制定科内人性化管理。护士对患者进行连续治疗期间,不分昼夜,尤其是夜班工作人员较少,工作量较大,极易导致患者出现高度精神紧张和神经疲惫,需要医院改善护士编制,增加护理人员,减少护理人员的加班时长。②加强业务学习和技能训练。由于神经内科常给予溶栓治疗,加之新的医学模式和患者新的护理需求的不断出现,护士无法根据有限的理论知识进行护理操作,导致护士逐渐淡化了护理服务的概念,造成心理卫生知识的欠缺。因此,需要护士具备高水平的护理知识和技能,需要加强业务知识、技能能力的学习和训练,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增强其护理的自信心,从而减少因护理失误而陷入不良情绪中无法自拔,进而减轻其心理压力。③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由于神经内科的特性,需要护士具备极强的责任感,乐于助人的精神等。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教会她们正确评估和审视自我,常对自己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评价,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心理状况和工作中的不足,从而在面对各种负性情绪时能够及时发现并承认负性反应的存在,进而及时消除心理压力。④转变护理思维、学会自我情绪调节。经研究调查,大部分人不尊重护理人员,护理人员也自认为护理会给自己带来不同程度的羞耻感,因此,需要对护士进行心理调适治疗方法,如:合理情绪行为疗法理论及案名分析、应激理论及危机应对策略,采用积极心理学、心理弹性以及护士心理健康维护,有助于减少沮丧、压力滋生,增强自信。⑤加强护患沟通。这就需要并强调沟通技巧的训练,不断加强治疗性沟通的技巧和方法,积极提高护士的职业素养和综合专业能力,认真学习沟通的要点,才能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保持和谐的交流,从而切实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和患者沟通和交流,让患者明白共同维护健康的重要性,促使患者积极参与到护理工作中,使患者逐渐理解和支持护理人员的工作,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使护理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进而提高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热情,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⑥充分利用多媒体对护理工作进行良好的宣传,并在院内进行心理健康宣教,如:组织讨论会、讲座、看宣传教育片等,以此提高整个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认同和理解,进而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发展。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指标

觀察并比较护士在心理调适后工作压力、心理知识技能等变化情况。采用心理压力源调查表进行工作压力的原因调查,并对其心理知识技能进行评估,其工作压力包括:护理专业及工作压力、护患关系的压力、护理管理和医院的压力,采用1~4级评分法,等级越高其压力越大;心理知识技能包括:常规心理护理知识、特殊心理护理知识、沟通距离知识、化解压力知识。总分为60分,分数越高心理知识技能掌握越好,其心理调适效果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压力源评分在培训前后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专业及工作压力、护患关系的压力、护理管理和医院的压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培训后心理知识技能变化情况比较

观察组常规心理护理知识、特殊心理护理知识、沟通距离知识、化解压力知识等技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神经内科护士心理压力主要包括护理专业及工作的压力、护患关系的压力、护理管理和医院的压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加之医院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患者特殊疾病的特征,使得护理难度越来越大,给神经科护士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3]。护士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调节,便会加剧与患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通过分析患者的心理压力原因,可对其进行针对性调整。就医院实施人性化管理方面而言,对护士的工作特点制定人性化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能够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与主动参与性,发挥护士的工作潜力,激发他们自觉工作的热情,使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压力的产生[4]。从护士工作压力方面而言,通过正确对待心理问题,寻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及时消除负性情绪,有助于控制和调整其心理状况。护患沟通一直是处理护患关系的主要内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让护士以更加良好的状态迎接未知的挑战,并真正落实于整个护理模式中,获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信任。另外,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现在信息爆炸的信息化时代,社会舆论可使广大群众更加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和其机制,这对提高护理的社会地位,形成尊重护士、理解护士、信任护士的良好风尚具有重要作用[5]。

综上所述,神经内科护士心理压力中主要包括工作的压力、护患关系的压力、护理管理和医院的压力,应对此进行针对性心理健康指导,并引导其进行调节和减压,才能促进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娟.神经内科护士心理压力原因分析及对策[J].饮食保健,2017,4(28):181.

[2]徐青青.总结几种适用于神经内科护理临床运用的心理学效应[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2):195.

[3]龐丽,江黎黎,李姝霖,等.临床护士压力源分析[J].饮食保健,2017,4(4):35-36.

[4]韩佳,刘珂.心理疏导对神经内科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94):120.

[5]李桂芝.神经内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0):390-391.

猜你喜欢

心理调适工作压力心理压力
基于BSTL与XGDT算法对多级别心理压力的评估
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实践学生心理调适初探
ICU护士的工作压力研究
飞行员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老庄的“和谐”思想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调试
通过图片看内心
缓解心理压力的两种方法等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