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政治体制能力构建中的中国逻辑

2021-09-15王淋力

决策探索 2021年16期
关键词:构建

王淋力

【关键词】政治体制能力;构建;中国逻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会充分肯定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并将制度优势有效转变成为治理效能的这项工作。就整体情况来看,二者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想要实现转变,离不开现代化治理能力的支撑。正因为这样,要想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最为首要的任务便是逐渐将国家治理能力朝着现代化的方向不断转化,而这就需要政治体制和政治体制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和改善。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表明,政治体制能力在治理能力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对于国家的治理和推进现代化的过程起了根本性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提出了许多具有创造性的理论,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等提上日程。近年来国家机构的一系列改革及“简政放权”,在根本上都是将我国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能力的战略性行动。这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促进我国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挑战。从长远来看,这种变化必定能够推动国家治理体系进一步的变革与完善。

在国家机构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而要想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必须积极进行党的建设。本质上而言,这种变革其实就是一场政治体制能力构建的过程,主要目的就是进行制度优势的转化,使其成为治理效能的中国逻辑。

一、政治体制和政治体制能力

进入新时代,国内外局势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发生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迎头发展,把握机遇。”特别是近几年,面对中国的复兴,西方国家露出了资本主义的獠牙,对中国进行了全方位的围追堵截。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都给我们国家的机构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困难,但我国依旧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

不论哪一个国家的治理,存在的主要不同便是政治体制在不同国家所发挥的作用不一样。而中国强大的治理能力,来源于中国的独特优势——政治体制能力。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然后上层建筑又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就這一作用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采用各种方式巩固自身经济基础;二是将各种对立物处理掉,并且和上层建筑残余、有害的旧的和新的经济基础进行斗争。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鄢一龙教授认为,我国政治体制具体可以整理为“七权分工”。即党中央的领导权,全国人大的立法权,全国政协的协商权,国务院的行政权,中央军委的军事权,纪委监察委的监察权和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的司法权。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来看,国家权力构成不是分立关系,而是分工关系。分工关系包括两个维度:横向分工与纵向分工。其目的并不是将权力分开,而是为了更加协同高效地使国家机器运行。当然,这种分工的划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不同分支的权力存在着交叉,体现着制约和协调。政治体制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政治体制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具体的、历史的。当政治体制的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它也会随之而发生改变。就唯物史方面来说,正是因为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之间的辩证关系,所以两者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

二、构建政治体制能力的中国逻辑

党与国家机构的改革,并不是权力的简单分配,而是需要重新进行政府职能的定位,同时结合实际调整国家与社会间的关系。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从严治党不断推进,已经获得了显著的成效,而这些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变革都有着很大的关联性。可以说,只有良好的政治体制能力,才能更好地凝聚人民的信仰,为国家发展提供支撑力量,促进制度优势的有效转化,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马克思指出,政治体制无非是国家与社会的相互适应。具体而言,不断进行党建工作的深化,促进国家机构改革,然后借助此进行政治体制能力的构建,这样才能最终达成理想的转化效果,衍生出新时代治国理政中治理效能的中国逻辑。

美国政治学家萨缪尔·亨廷顿认为,政治体制界定和实现公共利益,如果缺乏良好的政治体制作为支撑,那便很难有效解决各方面的问题,从而阻碍公共利益的实现。因此,在公共利益变化过程中,便需要提升相关政治体制的适应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中国的政治体制必须围绕公共利益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革。

中国政治体制不断发展壮大,主要原因还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就形态角度上来说,是民主集中制与阶级革命力量的一种融合,从本质上而言,又是党的领导力的体现,使得这种能力与中国社会融为一体,并形成一种特有的政治体制能力。

新时代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面临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为突出的一大优势,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二是党内的腐败问题不仅仅污染了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更是影响到党的执政根基,坚持从严治党任重而道远。三是在政治体制不断改革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经济制度的特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改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表明政府的角色发生了转变。

三、结语

总的来说,要想促进政治体制能力更好地提升,最为首要的任务便是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在政策制定中,需要采用合适的手段调动社会各阶层的参与积极性,使民众的诉求在第一时间得到反馈。除此之外,还应该有意识地强化公共政策适用性和完善性,以便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汪仕凯.论政治体制的能力与国家治理[J].社会主义研究,2016(02):58-67.

[2]鄢一龙.中美政治体制比较:“七权分工”VS“三权分立”[J].东方学刊,2020(03):73-83.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2.

[4]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构建
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
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思考
浅析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性与构建
创建《数控自动编程》优质核心课程
浅析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专业课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