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好兵团故事 赓续红色血脉

2021-09-15王玉柳

兵团党校学报 2021年4期

[摘要]兵团故事是对兵团精神的生动诠释,它彰显了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展现了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书写了艰苦创业的壮志豪情,蕴含了开拓进取的勇气力量。兵团故事是赓续红色血脉的鲜活教材,它是激励党员干部不吃老本,再立新功的营养剂,是青少年最好的老师,为全社会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因此,要用心收集编写好新时代兵团故事,造就一支用心用情用力讲好故事的队伍,让兵团故事成为激励新时代兵团人履行维稳戍边职责使命的强大动力。

[关键词]兵团故事;兵团历史;红色血脉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1)04—0027—04

[作者简介]王玉柳,女,兵团党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2020年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忠实履行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光荣使命,为推动新疆经济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边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一部兵团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共产党为民服务、为民造福的历史,兵团波澜壮阔的发展岁月始终传承流淌着红色基因。

一、兵团故事是对兵团精神的生动诠释

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是兵团人在长期开发建设边疆、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进程中形成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它源自中国历代在边疆地区实行的两千多年屯垦戍边实践和历代屯垦戍边思想,熔铸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屯垦戍边伟大实践。从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西柏坡精神中汲取营养,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浓墨重彩的组成部分。

(一)兵团故事彰显了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视察兵团时明确指出的:“在新疆组建担负屯垦戍边使命的兵团,是党中央治国安邦的战略布局,是强化边疆治理的重要方略。”2兵团在新疆组建、存在、发展、壮大,并不是为了兵团自己的私利,而是为了国家的战略需要。因此,兵团自成立之日,始终坚持国家利益就是兵团利益,新疆大局就是兵团大局,牢记兵团职责使命,坚持把维稳戍边作为第一责任和政治任务,坚定坚决做反分裂斗争的忠诚卫士,维护国家统一。20世纪50年代,为减轻新疆各族人民的负担,舒缓国家财政开支,支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驻疆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余万官兵遵照党中央的命令,毫不犹豫放下战斗的武器,拿起坎土曼等生产武器,就地集体转业,投入屯垦戍边的火热实践中,20世纪60年代,伊塔事件爆发后,按照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安排,兵团条件较好的1.7万余名腹心师团干部职工,毅然报名前往自然条件异常艰苦,社会环境十分复杂的事发边境地区,执行代耕代牧代管的“三代”任务,随后又听从党中央的指示,在边境地区组建其数十个边境团场,形成了一道牢不可破的边防钢铁长城,戍守着西北2000余千米的边境线。

(二)兵团故事展现了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自1949年开始进行屯垦戍边实践以来,一代代兵团儿女70余年如一日,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关于到新疆去要“为各族群众大办好事”的指示。兵团成立初期,兵团人将节衣缩食创办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无偿移交给新疆地方政府,将老一代军垦人风宿露餐开辟好的大量农场无偿移交给地方各族群众,自觉自愿驻守在路到头、水到头、电到头,人迹罕至的戈壁荒滩、沙漠边缘,重新白手起家,建设国营农场,组建工业企业。兵团成立后,一批批内地复转官兵、知识青年、支边青年响应党中央关于“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义无反顾、源源不断地从三湘四水、黄浦江畔、齐鲁大地等祖国各地奔赴新疆兵团,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他们勇于牺牲奉献,敢于担当作为,在新疆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16岁的上海支边青年李梦桃36年如一日生活在中蒙边境旁的北塔山牧场,用一件军大衣、一匹马、一杆枪、一个药箱为哈萨克牧民送医送药。一八五团职工李青春接替守水17年的哥哥李青海的工作,身居戈壁大漠,九年如一日,默默坚守水站,几乎与世隔绝,他们用青春乃至生命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三)兵团故事书写了艰苦创业的壮志豪情

兵团人在戈壁荒漠上白手起家,将瞄准仪变为了水平仪,将枪炮铸成了垦荒的铁犁,把亘古荒原变成了片片绿洲。兵团成立之初,兵团人在生产生活物资奇缺戈壁荒滩,就地挖地窝子以住宿,和咸盐水以咽饭,人拉犁以代牲畜,凭着不怕吃苦顽强斗志,硬是将万古荒原改造成万顷良田,在南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北疆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和环境恶劣的边境地区开辟了片片绿洲。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守仁为了培育军垦细毛羊,用墨水瓶代替试管,用火墙代替了烘干箱,用平时收集的废旧铁皮、竹片当试验工具,把放大镜当显微镜,镊子当计数器,盯着指甲盖大小的羊皮数完了上万根羊毛,为国家畜牧业的良种繁育做出了巨大贡献。大批女青年到了兵团后,投入到戈壁滩上建农场的生产之中,恶劣的环境不仅没有将她们打败,反而激起了生产豪情,写下了感人肺腑的诗句:“谁言大漠不荒凉,地窝房,没门窗,一日三餐,玉米间高粱;一阵号声天未晓,寻火种,去烧荒;最难夜夜梦家乡,想爹娘,泪汪汪,遥向天山,默默祝安康。既是此身许塞外,宜红柳,似白杨。”1

(四)兵团故事蕴含了开拓进取的勇气力量

一部兵团史就是一部开拓进取史。开拓进取体现了兵团人不吃老本、再立新功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兵团成立之初,农业机械严重缺少,兵团人就从农机修理、零件仿制,仿制进口农业机械起步,通过不懈努力,兴办了水平较高的农机修造企业,制造了领先新疆、领先全国的农用机械,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了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的平民院士——陈学庚。新疆天业集团发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使一个濒临破产的小企业发展到資产百亿的大集团,他们不断突破行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构建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连续多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多次荣获中国工业大奖。兵团十二师天润乳业,建立初期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厂,经过更新生产技术、革新管理体制,跻身为全国乳业20强企业。这些鲜活实例无不彰显了兵团人创造辉煌和成就的决心和实力。

二、兵团故事是赓续红色血脉的鲜活教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1屯垦戍边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鲜活的兵团故事为赓续红色血脉注入丰富养料。

(一)兵团故事是激励党员干部不吃老本,再立新功的营养剂

“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兵团的组成人员来源于英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自成立以来,兵团人就发扬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一路凯歌行进,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兵团成立之后,创造的奇迹和成就归功于前辈们的战天斗地和坚韧不拔,一股不服输,不怕苦的拼劲和韧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我们不能沉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中,今天的党员干部要在汲取兵团红色故事的智慧和力量中,不吃老本,再立新功。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理方略,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兵团各项要求,履行好“三大功能”、发挥好“四大作用”,坚定不移推进兵团深化改革,增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克服万难的勇气化解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强化问题导向、忧患意识、风险观念和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推动兵团事业不断前进。以时不我待的勇气寻求兵团发展中的机遇,善于抓住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对兵团各项决策部署的有利时机,蓄势待发,提升推动兵团各项工作取得进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兵团故事是青少年最好的老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设计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建设富有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引导他们从小在心里树立红色理想。”2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兵团发展的希望。让青少年对兵团的过去、现在、未来有正确清晰的认识,是培养造就成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备条件。当前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与过去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球化背景下诱惑、干扰、障碍因素增加,进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经受着严重考验。聆听兵团故事,赓续红色血脉有利于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前进的力量,对提高思想认识,培养高尚人格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兵团人要将一代代兵团人扎根西北边疆,战天斗地、反恐维稳、奉献血汗的生动历史,通过组织广大青少年,走进兵团军垦博物馆、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将军纪念馆、沙海老兵纪念馆等红色场馆进行参观学习,聆听李梦桃、马军武、魏德友、尤良英等英模人物讲述亲身经历等多种方式,兵团屯垦戍边的历史融入青少年的教育之中,让他们通过亲眼看看、亲耳听听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之中熟知兵团屯垦戍边历史,感悟兵团精神、胡杨精神和老兵精神,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精神境界。

(三)兵团故事为全社会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程,必须有丰富厚重的精神养料源源不断向社会提供。一代代兵团人,在数十年的屯垦戍边实践中,形成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为主要内涵的胡杨精神,以“扎根新疆、热爱新疆、屯垦戍边”为主要内涵的老兵精神。在这些精神的凝练过程中,或者在这些精神的感召下,兵团发生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这些故事中,有率领人民解放军驻疆部队开展大规模生产运动的王震同志,有在草湖镇开荒生产,深藏功与名的张富清同志,有坚守巴尔鲁克山的初心,默默在兵团边境连队卫生室工作的女医生梅莲,有在第十师一八五团西北第一连坚持“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的马军武夫妇。这些兵团故事中向上、向前、向善的价值导向,能够进一步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能够提升各族群众万众一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自觉。

三、用心用情讲好新时代兵团故事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中国共产党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一系列历史性变革。兵团各项事业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新变化就是新时代兵团故事最好的素材,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今天兵团故事是我们的光荣责任和使命。

(一)用心做好新时代兵团故事的收集编写工作

新时代产生新灵感,新时代蕴含新作品。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伟大实践,为兵团故事提供了丰富养料和无限资源。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第一线,蕴藏着许多令人肃然起敬的好故事,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前沿,埋藏了许多动人心弦的小故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中,蕴含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真故事。兵团可以发挥各级组织的优势和力量,自上而下动员各方力量收集编写既有时代特征,又有兵团特色的典型,让更多人感知到兵团故事的情怀和魅力。

推动新时代兵团故事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酒香也怕巷子深,做好新时代兵团故事的推广普及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当前,要鼓励创作反映兵团历史和现实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精心组织兵团题材的出版物,发挥互联网在兵团故事宣传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当前兵团中小学没有统一的高水平的兵团地方史教材的情况下,要组织专家学者尽快编写出版兵团地方史教材,使兵团的中小学生能够从小接触、学习、熟知兵团屯垦戍边史,不断增强其对兵团的认识和认同。要做好兵团故事“引进来”“走出去”的各项工作,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的进行宣介和推广,让全社会了解兵团,学习兵团,感受到兵团故事的力量。

(二)造就一支用心用情用力講好故事的队伍

讲好兵团故事,赓续红色血脉关键要有一批专业素质过硬,作用发挥突出的专业队伍。赓续红色血脉要从娃娃抓起,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传播的知识、讲述的故事,学生更易于接受吸收,因此,要在各级学校,要培养一批熟悉兵团历史,能够讲好兵团故事的教师队伍。党员干部直接面对各族群众,要向各族群众做各种思想政治工作,而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做群众工作成效更为明显,具有显著的优势,因此,要将爱讲故事、能讲故事、会讲故事列为新时代兵团干部的必备素质,不断提升兵团党员干部讲好兵团故事的能力。要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的作用,从他们的亲身经历的角度来讲述兵团发展的光辉历程,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要有意识地培养一批故事员、志愿者,让兵团主旋律传播到生产车间、田间地头。新闻媒体要精心组织一批会讲故事、会写故事的新闻舆论工作者,在“沾泥土”“带露珠”“接地气”的文字、画面、声音中传播新时代兵团好声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170多年来,几代兵团人扎根新疆沙漠周边和边境沿线,为推进新疆经济发展、增加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边防,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时代凯歌。当前我们要继续讲好兵团故事,让红色血脉在兵团世代相传。

责任编辑:杨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