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重要论述的实践性探析

2021-09-15劳凤良

兵团党校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文化强国新时代实践

[摘要]坚持实践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遵循的重要准则。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重要论述主要体现在实践是文化创造的重要根源、实践是文化创造的动力、文化的价值离不开实践的检验这三个方面,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实践性”。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重要论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和发展、同时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障。

[关键词]新时代;文化强国;实践

[中圖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1)04—0010—05

[作者简介]劳凤良,女,广西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灵魂”,彰显了文化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要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新时代的实践发展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围绕建成文化强国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观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更加紧迫。因此,从多维度探究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论述的实践性,能进一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重要论述的实践性内涵

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重要论述基于新的历史起点,不仅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角度出发,强调了实践在建设文化强国中的根本地位,还着眼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实践要求,对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实践性做出了深刻的阐述。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就体现了紧紧围绕着人民的伟大实践,实现文化的繁荣兴盛,不仅彰显了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重要论述的实践性,还突出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实践第一”的特性。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根源于实践

人类文化发展史已经表明,一切文化产品都是创造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实践不仅是文化得以诞生的关键要素,也是实现文化繁荣发展的根本力量。习近平多次强调理论不能脱离实践,强调要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1

1.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里的社会生活不仅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人的精神生活。这就揭示了实践是物质生活的基础,也是精神生活的根源。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没有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世上的一切文学艺术就不可能存在。文艺创作诞生于人民的实践。对此,习近平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1。回顾我国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从原始社会到改革开放的今天,人们在现实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灿若星辰、浩如烟海的文艺精品。“革命实践孕育革命文化”,习近平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

2.实践是文化繁荣兴盛的动力。作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自身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其在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根本动力。而人类的生产实践是生产力这一物质力量形成的根本力量,既促进物质资料生产发展,又有效推进了文化等上层建筑的发展。此外,实践是文化繁荣发展的动力,还表现为实践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各种方式和条件,如:经验资料、创作工具和环境等。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实践改造了人们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们的思想认识能力、文化创新能力。当前,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要解决新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人民群众创作实践的积极性是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因素。不可否认,没有实践的推动,文化发展寸步难行。要想在文化强国建设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充分调动人民参与文化创新实践的积极性,为文化内容在思想和价值观念不断升华提供更强大的动力和广阔空间。进入新时代,习近平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参与到文化建设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多次就此进行系统阐述。

一方面,文化强国建设要坚持共建共享的实践理念。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共享”在一定程度上也蕴含了文化共享的理念。通过对文化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不断提升实践主体的参与度和获得感,进而汇聚文化建设的实践力量。始终秉持“共建共享”的实践理念,在满足实践主体文化需求过程中,用与时俱进的文艺方针政策和方法团结和引导其加入文化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只有立足实践主体的文化需要,文化建设实践才能注入更多的活力,文化发展空间才能更加高阔。习近平强调,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时时刻刻存在的,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加社会的精神文化财富。

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的文化建设实践环境。在新时代,良好的文化建设环境是引导广泛参与、积极建设的重要条件。习近平指出:“要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个性和创造性劳动,政治上要充分信任,创作上热情支持,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2文化建设实践只有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才能激起文化建设者实践热情,才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的建设步伐,才能有利于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不断提高国际文化话语权。

(二)文化发展也有利于推动实践进步

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就深刻认识到了实践是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指出:“对事物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对社会主义这个我们只搞了几十年的东西,我们的认识和把握也还是非常有限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3这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不断开展实践、深化实践的鲜明态度。他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具体到文化领域,习近平强调:要不断从人民群众实践中吸取营养,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使理论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工作;要牢牢扎根于实践,着眼于时代和实践的变化发展大胆探索、繁荣发展文化,为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是习近平就文化强国建设实践提出的重要要求。

1.文化要反映实践。文化要反映实践,即文艺理论要抓住现实生产生活实践等各种现实问题,反映现实实践的要求。

现实实践的要求代表着社会发展的逻辑,反映着时代的趋势。文化发展反映新的具体的实践要求,有利于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只有在此基础上,文艺创作才能紧随社会节奏,为社会实践提供与时俱进的文艺理论和文艺形式。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强化问题意识……紧密跟踪亿万人民的创造性实践,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给我们提出的新的重点课题。”1假使对亿万人民的创造性实践视若无睹,而空洞的胡编乱造、脱离现实、喃喃自语,诸如此类的文化只能被时代淘汰。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缺乏实践的文学艺术是没有灵魂的、难以立足的。

一方面要从实践中来,深入实践。积极开展实践、参加活动,是优秀文艺作品得以创作出来并更好地为新的实践活动提供遵循的重要前提。只有扎根于实践,紧跟现实生活,才能在“身入”的同时实现“心入”,从而深刻理解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为实践提供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文化艺术作品。习近平强调:“理论上不彻底,就难以服人”。2这个“彻底”深含依托实践的指向。同样,文化艺术也是如此。

另一方面要注重实践的发展。只有着眼于不断发展的实践,才能廓清困扰和束缚实践发展的思想迷雾,才能充分展现实践的具体要求,开辟实践发展新境界。“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必须不断前进,不断根据实践要求进行创新”。3“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根据新的实践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使我们党的理论不断向前发展,不断为实践提供新的理论指导,保证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4只有真正深入反映实践要求的文艺作品,才能真实记录和呈现实践情况,才是时代和社会需要的精神产品。脱离了现实实践,对实践需要置之不理的作品就会失去生命力。

2.文艺理论要把握对实践工作的主动权。实践如果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也容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通过科学的文艺理论体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是文化指导实践的最高价值追求。“人们有了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才能更好地观察和解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种现象,揭示蕴含在其中的规律。”5理论上清醒,行动上才坚定。“充分发挥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从感性认识而能动的发展到理性认识,又是从理性认识而能动的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6。

首先,文化要在实践基础上实现创新,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推动创新,发展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广大文艺工作者在进行文化艺术创作时要发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用符合时代和实践要求的作品助力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时将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融入各个领域的建設中去,从而使之能在开创新事业新局面的征程中赢得主动。

其次,文化发展要聚焦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加强对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可以说,社会问题其实是对社会实践的反映,文化发展坚持聚焦社会问题才能更好地解读实践、总结经验。可以通过文艺作品再现问题、发现问题、总结问题,甚至是解决问题,加强文化对现实社会实践活动、问题的分析和研究,进而助力于有学理性的新理论的提炼和有规律性的新实践的概括。

(三)文化价值检验交给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也是检验文化价值的重要参考标准。对文化价值进行评判是判断优秀文艺作品的重要一环,这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紧密相关,并对推动更多高质量、高品位的优秀作品的创作具有重要引导作用。因此,在以人民为文化价值判断者的基础上处理好“如何检验”,即检验的标准是什么,是文化价值检验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正如毛泽东指出:“判断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1显然,毛泽东认为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具体到文化建设领域,习近平认为,缺乏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文艺作品是苍白的,最终只会被时代淘汰,而要检验其是否具有价值,要用好实践这一检验“利器”。诸如此类的论述鲜明体现了习近平坚持实践第一的文化理念。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若是离开了社会实践,文艺作品就失去了可以检验的平台和证明自身价值的可能。文艺作品的价值和成就的检验应当首要选择实践。以文艺作品在实践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产生的意义作为检验文艺作品价值的参考,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习近平反复强调文艺要为社会主义服务。文艺要为社会主义服务凸显了文化强国建设实践第一的特性。实践,作为文化的产出活动、发展活动,与文化的联系是与生俱来的。在新的发展阶段下,要始终坚持以实践需要、实践目的作为衡量物质文化作品和精神文化作品价值大小的秤砣,充分尊重实践在文艺作品检验上的公信力。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的新条件下,判断是否是实践需要的依据就是市场。可以说,好的文艺作品一般都深受市场的欢迎。习近平认为,市场是大多文艺产品实现其价值的重要平台。不可否认,文艺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一定程度上同时也是实践需要程度的反映,因为“需求”是市场“供给”的根本原因,在市场上满足实践需求的文艺产品,文化的价值才能更好地显现。假使在实践中没有市场,毫无作用,这样的文艺作品离开了实践需要,最终只会是被实践抛弃,也就更谈不上文化价值了。为此,为更好地促进优秀文艺产品的产出、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迫切需要把握好文艺产品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以及处理好这二者之间的问题。我们既不能一味地“迷信”市场,完全将检验的话语权交由市场,也不能片面的否定市场、忽视市场的作用。可以肯定,在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市场宛如一把双刃剑,既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也为文化的前进提出了各种挑战。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建设要兼顾社会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重要原因。文艺工作者在创作作品时,若是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这是对文化建设实践需求的背离。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紧紧依靠实践以及坚持实践对文化的检验,这鲜明地体现了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重要论述的实践性。

三、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重要论述实践性的价值维度

坚持“实践第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要求,凸显了新时代现代化文化强国建设的科学性。这对于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

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重要论述,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充分体现了其鲜明的科学性和发展性。一方面,推进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发展和完善。坚持实践第一的文化建设要求,不仅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重要特性,还彰显了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重要论述的价值取向和根本要求。可以说,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重要论述为新阶段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科学的行动导航。另一方面,通过文化建设实践活动,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话语权。加强学习、加强实践,这是習近平就文化强国建设中关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在他看来,结合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才能更好地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各种问题。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影响思想舆论,能够凝聚人心。积极参与实践、深入实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根本特性,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为我国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指引,那么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重要论述则为详细具体地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重要行动遵循,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话语权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的实践提供了思想保障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的一部分,文化强国建设已经踏上新的历史征程。新的征程实践离不开正确理论的保驾护航。习近平强调加快建设现代化文化强国,根本原因在于文化强则国强,繁荣兴盛的文化是实现民族精神独立、文化自信、提高人民精神素质等关键内容。坚持实践第一,是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应遵循的重要准则。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的建设说到底是一种具体的实践活动,意味着坚持实践第一,只有深刻领会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重要论述的内在要义,才能更好地开展文化强国建设的工作、加快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进而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中国梦。在新的时代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对实践的坚持和强调凸显出了“实践第一”的思想,同时也鲜明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价值要求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文化理念,清晰解答了建成文化强国为什么要坚持实践、如何坚持实践的问题,廓清了开展文化建设工作思想上的困惑,也为更好、更快、更高质量地开展文化建设工作提供思想帮助。因此,可以说,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重要论述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顺应时代发展更加繁荣兴盛的重要保障,为新时代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的建设实践提供思想保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R].北京: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2017.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3]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4]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

责任编辑:杨建平

猜你喜欢

文化强国新时代实践
“文化强国”战略下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路径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