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1-09-15蒋百平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保障机制高等学校辅导员

蒋百平

【摘 要】本文阐述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针对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发展仍存在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职业发展路径配套政策缺乏、专业化职业化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应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配套制度、注重考核激励和强化榜样引领等对策,从而更高站位、更高起点、更高标准、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地完善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

【关键词】高等学校 辅导员 职业发展体系 保障机制

近年来,随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的不断加快,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数量逐步配齐,待遇不断提高,管理机制更加完善,已然成为高校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但是,就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现状而言,辅导员队伍规模虽然不断扩大,但辅导员岗位归属感不强、队伍不稳定、“双线”晋升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却依然突出。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与辅导员职业发展定位不明确、保障机制落实不到位以及职业发展体系不健全等有关系。因此,进一步明晰辅导员职业发展定位,构建科学的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成为破解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难题和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新的课题。

一、新时代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打造高素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必然要求

辅导员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支专门队伍,也是高校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也明确提出完善高校专职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的工作要求。由此可见,落实高校辅导员配备标准和完善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不仅是建设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队伍的需要,也是打造高校高素质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的需要,有利于加快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体系的建设,是推动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必然要求。

(二)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必然要求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发展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是建设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队伍关键性的核心要素。完善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不仅能更好地明确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发展定位,也能清晰地规划辅导员的职业成长路径,使辅导员成长目标更加清晰,职业发展空间更加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更加具体,有利于提升辅导员岗位归属感、职业角色感和社会认同感,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辅导员队伍,更好地激发高校辅导员安心工作、潜心育人的信心和动力,进一步推动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三)健全辅导员队伍激励保障机制的必然要求

职业发展体系是辅导员队伍激励保障机制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辅导员队伍发展稳定的根本保证。当前,高校已基本完成辅导员配备标准,积极落实辅导员岗位津贴,进一步明确辅导员激勵保障、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等发展与培训相关政策待遇,但辅导员队伍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导致职业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依然突出。因此,健全和完善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是解决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突出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进一步完善辅导员激励保障配套机制的关键。

二、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

辅导员所从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各项事务,既要求辅导员有认真负责和热情耐心的工作态度,也需要辅导员事无巨细和及时快捷地做好工作服务,而这些日常工作恰恰是学生管理中的琐事、难事和烦心事,既耗时间,也花精力,日复一日地重复这些工作内容过程中,难以产生较强的事业成就感和工作获得感,比较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就公平理论而言,辅导员也时常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收获,与专任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所取得的业绩及报酬进行比较,极易产生辅导员岗位工作价值得不到有效体现和工作待遇得不到公平对待的工作情绪。同时,高校内部和社会对辅导员岗位也存在一定认知偏见,觉得从事辅导员工作发展前途不大,尤其是在校内教师队伍中,辅导员岗位往往为多数专任教师所避忌。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使高校辅导员很难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产生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也难以将辅导员工作作为值得奉献终生的事业来追求。

(二)职业发展路径配套政策缺乏

教育部2017年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基本完成了辅导员职业发展中发展与培训的顶层设计,也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制定专门办法和激励保障机制。但实际操作中,辅导员的“双线”晋升配套政策落地不够。辅导员职业发展中的职务晋升、职称评定以及辅导员引进的编制序列等问题,涉及教育、人事、编制、组织等党委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所提出的辅导员职业发展和培训中的许多配套政策都属于正在建设和完善的过程当中,也有部分政策并未真正形成具体的制度,辅导员职业发展在顶层设计上存在政策保障机制不完善的问题。高校在制定辅导员激励保障机制时,由于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指导,导致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管理的做法和队伍的现状千差万别,这也是导致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定位不明晰、晋升渠道不畅通等问题产生的原因。

(三)专业化职业化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

在调研中发现,高校普遍没有专门出台辅导员职业发展与培养培训的相关办法,也没有就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问题构建系统的激励保障机制,尚未从面上形成高校辅导员队伍科学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体系和机制,使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仍然在一定程度地停留在顶层设计上。辅导员队伍职业发展体系建设不完善,从而使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缺乏强有力激励措施和制度保证,也缺乏对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路径的设计,尤其是成长标准和发展阶段的待遇体系尚未构建,使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吸引力不强,加上高校对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标杆培育不够,榜样示范缺乏,也使高校辅导员缺乏走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三、构建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的路径

(一)提高思想认识,高站位谋划辅导员职业发展工作

政府部门和高校要深刻认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意义,以及健全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对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现实意义,确实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与高校党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将辅导员队伍职业发展体系建设纳入政府部门和高校党委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围绕辅导员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的提升,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以更高站位去思考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发展体系建设工作,以更长远眼光去打造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高超的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队伍,以更高标准去健全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配套政策机制,扎实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发展体系建设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加强顶层设计,高起点构建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

要在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上下功夫,围绕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和发展有空间的工作要求,健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工作体系。政府部门和高校要把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建设作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来设计和推动。政府部门要将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发展体系建设纳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来统筹和推动,构建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组织、宣传、人事、财政等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政府部门要从政策的顶层设计上,明确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目标和政策安排,构建提升辅导员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的政策体系。高校党委要把建设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队伍作为学校人才队伍重点工作,纳入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来统筹推进,要从学校制度顶层设计上,构建与政府部门相统一的专门办法和激励保障机制,扎实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发展体系建设。政府部门和高校要始终围绕当前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建设的痛点难点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热点前沿问题,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构建辅导员职业发展政策保障体系。

(三)完善配套制度,高标准健全辅导员职业发展机制

政府部门和高校要进一步明确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定位,要建立辅导员职业技能培训和辅导员职业能力认定工作体系,使辅导员工作岗位逐步成为一种职业化的工作类型。要建立各层级职业型、专家型辅导员认定标准,进一步明确国家、自治区和高校各层级职业型、专家型的辅导员在职称及职级标准、科研能力和工作实绩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从而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家化发展提供政策保障。要在构建和完善高校辅导员激励保障机制上下功夫,政府部门要结合职能转变要求,进一步深化高校“放管服”改革,以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为抓手,进一步厘清政府和高校的职能,完善辅导员职务和职级双线晋升的渠道及配套措施,健全辅导员工资福利待遇、职级职务晋升、职称评聘以及编制序列等配套政策。高校党委要以打造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队伍为目标,以职业发展体系建设和工作机制完善为关键,健全辅导员干事有条件、有平台、有保障和有空間的职业发展工作机制,营造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氛围,扎实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四)注重考核激励,高水平提升辅导员职业发展待遇

要进一步完善辅导员队伍待遇体系的建设,建立辅导员政治、经济待遇递增机制和多劳多得、奖优罚劣的有效激励措施,逐步形成辅导员队伍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和情感留人的工作体系,切实增强辅导员工作岗位的吸引力。要建立各层级职业型、专家型辅导员待遇体系,建立国家、自治区和高校自上而下分层级的职业化专家化辅导员培育机制,明确培育路径,使辅导员朝职业型、专家型方向发展,从而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家化发展提供保障。要深化高校绩效工资分配体制改革,建立体现辅导员工作实绩、工作年限和工作效果的薪酬待遇分配制度,突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贡献的分配导向,构建辅导员日常工作考核和收入分配相挂钩的机制,健全辅导员岗位津贴逐年增长机制,确保辅导员队伍在高校绩效工资改革和分配中的地位和待遇得到充分体现。要注重辅导员专业化能力提升的培养,并结合辅导员工作年限、实绩等因素具体设计辅导员双线晋升的保障机制,确保辅导员在岗位编制、职务晋升、职称评审、学历提升和能力培养等方面得到保障。

(五)强化榜样引领,高质量培育辅导员职业发展典型

政府和高校要在合力提升高校辅导员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上下功夫,不断健全高校辅导员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高校民主管理的机制。政府部门要畅通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参政议政的渠道,选树一批高校优秀辅导员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典型。高校也应建立辅导员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机制,构建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骨干代表参加教职工代表大会、学术委员会的制度,完善涉及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事项事先征求意见的程序,培育一批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优秀辅导员典型。要加强职业型、专家型辅导员的典型激励工作,坚持每年定期开展各层级职业型、专家型高校优秀辅导员的评选,切实加大奖励力度,并对这些优秀辅导员工作实绩、政治经济待遇和个人能力提升等方面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在辅导员队伍中树立榜样,形成典型激励的力量。要大力营造尊重高校辅导员的社会风尚,通过建立各层级辅导员荣誉制度,加大辅导员的荣誉表彰力度。深入开展尊重高校辅导员的宣传活动,努力让辅导员成为受羡慕的职业、受尊重的群体。

总之,健全和完善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既是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科学管理的需要,更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建设只有朝着规范化、体系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和配套激励保障制度,才能更好地建设一支稳定高效的、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央组织部,等.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Z].2020-04-22.

[2]杨智勇.高校辅导员“双线”晋升的现实制约与解决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20(12).

[3]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2017-09-21.

【作者简介】蒋百平(1981— ),男,广西灌阳人,公共管理硕士,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黄 煌)

猜你喜欢

保障机制高等学校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机制的探讨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
禁止令适用保障机制和程序的完善
建立大病保障机制正当其时
完善刑事辩护权保障机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