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下“神坛”的英雄更真实

2021-09-15殷丽志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神坛反动派李大钊

殷丽志

小学语文教材收录了很多革命传统题材的课文,这些文章文质兼美、取材真实、人文内涵丰富。在教学时,教师不仅要通过文本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充分发挥文本弘扬革命文化的优势。下面,笔者以《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为例,谈谈教学此类文章的具体做法。

一、借助典型事例,认识“神坛”上的英雄

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时,笔者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文本人物的特点、形象或品质,往往是通过文本中的典型事例来表现的。从这篇回忆性文本中,你读出了李大钊怎样的形象?你是从哪些事例中感受到的?”学生阅读文本后,纷纷发言,有学生说他无私无畏,因为在形势险恶、处境危险的情况下,他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仍不顾自身安危,一心想着革命工作;有学生说他被捕时临危不惧,展现了他的沉着与镇定;有学生说他面对粗暴残忍的反动派和怒气冲冲的法官,始终安定、沉着,一身浩然正气。而且,学生都能从文本中找到相应的内容。

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革命者的英雄形象已深入学生心中。从典型事例中概括人物形象,是学生惯常使用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比较简便、易于操作的方法。但是,为了革命事业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心里只想着民族独立与自由、人民利益、国家尊严和荣誉,难道这就是英雄的全部吗?很明显,这样的阅读是肤浅的,这样的解读也是苍白的。革命者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用血肉之躯做出“神”一般的举动?只有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英雄“神性”背后的“人性”,阅读才有可能走向深入。

二、紧扣细节描写,走近“烟火”里的英雄

鉴于前面的认识,在学生把握典型事例感受人物形象的基础上,笔者又抛出了一个问题:李大钊的确是一位伟大的革命英雄,本文中他还有一个重要身份——父亲。请细读文本,看看他是怎样的父亲。

一阵沉默后,学生开始了交流:他是一位慈祥的父亲——因为“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他是一位富有耐心、尊重孩子的父亲——因为“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他是一位热爱家人的父亲——“瞅了瞅我们”“又望了望我们”这两个看似不经意的细节描写,表现了父亲临行前内心深处对家人的不舍和依恋。

显然,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了深爱着孩子的父亲的形象。笔者又问:“父亲一般会为孩子做些什么?”学生回答:“送他们上学”“陪他们玩耍”“生病时照料他们”“教他们做人”。“是的,所有父亲为孩子做的这些事,爱孩子的李大钊难道不想做吗?他能不能做?有没有时间做呢?”在笔者的追问下,学生注意到了另一个细节:“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在追问、寻找、阅读中,学生明白了: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为了国家和人民,李大钊把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了革命事业,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履行一个父亲应尽的义务,他虽然有着与常人一样的情感,但为了革命事业,他只能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阅读中,关注到这些细节描写,才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把握人物形象。当笔者让学生再次研读文中的细节时,他们一脸凝重,教室里格外安静。这恰恰是感染“烟火”英雄的“平凡”所致吧——唯其平凡,更显伟大。

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描写,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描写,细细品味、体会这种写法的妙处,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才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关注对比反衬,感受强敌面前的英雄

接着,笔者又抛出了两个问题:“李大钊同志面对的是一群怎样的敌人?找出文中李大钊与反动派正面交锋的相关内容,从他们不同的表现中,看看自己能发现什么。”很快,学生就把目光聚焦在李大钊“被捕”和“被审”两个事件上。当学生将各自零散的观点在小组内交流后,理解有了深度。李大钊被捕和被审时,反动派有如下表现:“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枪口对着父亲和我”“怒气冲冲”“重重地”“狠狠地”等。与之相应的是父亲的表现:“不慌不忙”“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的态度”“平静而慈祥” “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等。通过鲜明的对比,学生立刻就感受到了敌人的外强中干、色厉内荏、虚张声势和凶狠残暴,也从对比中认识到李大钊忠于革命、英勇无畏与沉着冷静的英雄本色。

面对凶暴的反动派,李大钊同志却表现得如此镇定,是什么原因呢?笔者引导学生带着这个问题继续阅读。很快,学生从文本中找到了答案:李大钊同志的安定与沉着源自“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正是这种伟大的革命理想与信念,给了他强大的心理定力;在伟大的革命理想与信念面前,再强大的敌人都是软弱的、不堪一击的。

革命题材类的文章,凡涉及敌我交锋,都少不了介绍或描写反动派的笔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对比阅读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正反两面描写的好处,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接受革命傳统教育。

四、拓展延伸情感,争做时代英雄

当学生萌生出对革命者无限崇敬、对敌人无比憎恨的情感时,笔者适时拓展:“同学们,正因为有千千万万像李大钊同志一样的革命者及其家庭的牺牲,我们才不必经历他们曾经历的痛苦。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这个时代又有哪些英雄?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学生答陈祥榕——他为保卫国家安全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有的学生答袁隆平——他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做了一辈子的“农民”,造福了亿万人;有的学生答钟南山——他用医者仁心挽救了无数生命;也有的学生答郎平、郭晶晶等运动员——她们挥洒汗水,顽强拼搏,为国家争了光;还有的学生答清洁工、护士等普通劳动者——他们虽默默无闻,但为了城市的洁净、病人的健康,他们无怨无悔、无私奉献。

在不断地交流与追问中,学生对“英雄”的理解逐步升华:原来,英雄并非都必须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战争年代,那些为了民族解放和正义事业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人是英雄;和平年代,那些为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惧困难、为民奉献、为国争光的人也是英雄。我们每个人,只要心中装着祖国和人民,都可以成为时代的英雄。最后,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认识到:英雄并非高不可攀,他们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任何一个普通人只要努力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都可能成为英雄。

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革命题材的篇目,如《小英雄雨来》《黄继光》《青山处处埋忠骨》《狼牙山五壮士》《军神》等。教学时,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将英雄的“神性”与“人性”结合起来,让英雄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真正丰满、鲜活起来,这样,热爱英雄、赞美英雄的情感才能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

(作者单位:咸宁市崇阳县教学研究室)

猜你喜欢

神坛反动派李大钊
李大钊《青春》
李大钊
我是一个叛徒
走向神坛的祭侄文稿
转型直销 两面针能否重回神坛
走下神坛还是加固神坛
《论人民民主专政》
狱中诗
技术好比一把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