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唱讲传让“语文+”落地生根

2021-09-15李华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语文

李华

公安县埠河小学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确定了以语文为轴心,将语文与其他学科、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整合的“语文+”课程,并通过“语文+读唱讲传”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体会人文精神、塑造高雅气质。

一、“语文+”课程的结构

实施“语文+”课程是为了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学校结合学情、校情设计了“礼仪伴我行”“经典传我情”“艺术润我心”“景点带我游”“科技助我飞”“阅读展我智”六大课程板块。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读经典”增强学生素养,借助“唱红歌”提振学生精神,依托“讲故事”弘扬学校、社会正能量,借助“传箴言”励志醒脑。

六大课程板块的构建,将能听、能说、能读、能写、能演、能唱“六能”整合在一起,既为听、说、写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读、演、唱提供了相应的内容。

学校以语文教材为依托,设计了一系列实践活动,把听、说、读、写、演、唱巧妙地融入活动之中。如:一年级的“礼仪伴我行”主题,让学生通过“班级公约我来定”“文明礼仪我来学”“行为规范我来唱”“今天我做值日生”等活动内容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二年级的“经典传我情”主题用读、讲、演等形式表现“多姿多彩的神话故事”“童话故事伴我成长”“趣味小故事”“走进唐诗”等,学生不但浸润于经典文化中,还能明白做人的道理。三年级的“艺术润我心”主题,或用“畅游文海,描绘美图”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交际能力,或以“千古诗韵长,经典润我心”为小主题,通过看题猜诗、接龙诗句、激情诵读等形式教育学生温柔敦厚。四年级的“景点带我游”主题注重整合语文的多重特性,通过小导游、小表演等形式宣传、推介家乡的特色景观——“船‘奇荆江,红色北闸”“神奇的铅锡刻镂技艺”“生态光伏美家乡”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赞颂家乡、热爱家乡。五年级的“科技助我飞”主题中的“实验真有趣”“话科技故事”“科技助我飞”等整合了科学课内容,让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六年级“阅读展我智”中的“跟随名著的脚步”“传承革命薪火”“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等结合经典阅读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培植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语文+”课程实践中,各年级依托语文教材,又跳出教材,实现了从教教材到教课程的转变。

二、课程构建途径

如何把核心素养融入“语文+”课程中?一言以蔽之:整合。埠河小学探索出3条整合“语文+”课程的途径:学科内渗透式整合、跨学科融合式整合、超学科消弭式整合。

1.学科内渗透式整合

所谓学科内渗透式整合,就是将学科内的相关知识、能力等组成一个有联系、有逻辑、有层次的系统,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并形成适合学生发展、满足学生需要的主题课程。如二年级“经典传我情”中的《童话故事伴我成长》一课,教师这样教学:一是讲故事,学生开始只是津津有味地听故事,听着听着,就想到了积累故事。二是找线索,把课本故事和课外故事分类,组合成“童话故事伴我成长”系列,如《小柳树和小枣树》《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塘泥》《小毛虫》等。三是多整合,童话故事积累多了,教师就要给学生设计问题——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我们要学习什么?要改掉哪些坏习惯?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演绎童话故事。四是归本源。通过这门课程将传统文化与人生道理相融合,让核心素养落地,促进学生成长。

2.跨学科融合式整合

跨学科融合式整合就是以某一主题为中心,充分发挥各学科的独特优势,将不同学科的概念、内容和活动等整合在一起,为研究同一主题、学习同一内容提供思想和方法。在语文课堂上,把音乐、美术、体育、科学课等学科进行整合,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别具特色。如“艺术润我心”主题中的“经典润我心”,学生用音乐演唱古诗,意味绵长;“知晓乒乓,弘扬国威”整合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畅游文海,描绘美图”则整合美术知识,让学生在绘画实践中增强审美情趣和语言交际能力。

3.超学科消弭式整合

超学科消弭式整合是围绕同一主题,超越学科边界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整合。主题来源于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既可以由师生共同开发,也可以由学生自主开发。超学科消弭式整合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把诸多与教育密切相关的内容统整起来,鼓励学生发展特长、敢于创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曲艺表演是学校超学科消弭式整合的重要形态,在“语文+”课程上,用曲艺表演的形式推介家乡,学生非常喜欢,而且情绪高涨。实践证明,通过“参与、体验、整合、创造”的路径为学生创设完整的、生活化的教育情境,整合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曲艺表演的改创、表演形式的选择、道具服装的制作等,学生自主探究、文化修养、社会参与等多方面的素养都能得到有效发展。

三、课程实施策略

1.课内与课外结合

一是将“语文+”课程与课间活动结合。学校建成了阅览室、悦读湾、读书吧、图书角,让师生与“语文+”课程零距离接触,陶冶了师生的高尚情操,增强了师生的人文素养。同时,学校将大课间活动分为“唱响红歌、童心向党、强身健体、形舒意广、优美形态”五大块,让“语文+”课程在学生的“齐做、齐练、齐诵、齐唱、齐跳、齐跑”中落地生根。二是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落实“语文+”课程,各年级根据学生特点布置相应任务,如“劳动最光荣”“亲子阅读好时光”“整本书阅读”等。

2.“普惠”与“个性”结合

“普惠+个性”的多元模式让学生可选的课程更多、兴趣更广。所谓“普惠”课程就是分设校级课程和年级课程,校级课程有书法、绘画、篮球、足球及各类乐器,年级课程有围棋、演讲、沙龙等,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选择。“个性”课程是根据学生特长设置的课程,如个性化课程“唱响新童谣”中包括校歌、班歌、队歌、行为规范歌等,供学生选择。

3.长线与短线结合

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学校采用了“减课增科、长短结合”的课时结构。一是合理减时。在保持周课时总量不变的基础上,一、二年级设置15分钟、35分钟和40分钟三种课时类型,三至六年级设置35分钟和40分钟两种课时类型。二是显性增科。新增加三类课——德育体验课、选修社团课和学科拓展课。三是动静結合。课程设置兼顾“上静下动”,上午为学习基础文化课程时间,下午为开展基础活动和选择拓展课程时间。学校还提出了“七给七让”的长线与短线结合的理念:给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让他们去努力;给学生设计清晰的问题,让他们去思考;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去自学;给学生营造宽松的氛围,让他们去合作;给学生打造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去展示;给学生设置精当的问题,让他们去解答;给学生虚拟多样的情境,让他们去拓展。

(作者单位:荆州市公安县埠河小学)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语文
【学科新书导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