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之谜

2021-09-15刘嘉伟

名作欣赏 2021年9期
关键词:红学红楼梦

摘 要: 《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史的巅峰之作,但其后四十回作者是谁,存在着各种争议。胡适认为是高鹗,但从高鹗、程伟元的“程甲本”序言、高氏别集、红楼“杨藏本”等材料看,高鹗是后四十回的编订者,并非作者。《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艺术价值评判,见仁见智;其作者究竟是谁,尚没有坚实的文献支持。文章梳理了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问题的学术史公案,并总结了学术启示。

关键词:《红楼梦》 后四十回 红学 高鹗

《红楼梦》是一部奇书,自其问世之日起,就伏涵着各式各样的谜案。如果问到今天的读者,《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谁?恐怕朋友们会毫不迟疑地回答:高鹗啊!这貌似是无可置疑的定谳。其实,该问题至今依旧谜团重重。君不见,最近微信朋友圈中大家频转的白先勇先生认为百二回红楼为一人所作,一时间,在网友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笔者不揣浅陋,试图层层剥茧,梳理一下这桩红学公案。

小说在中国古代被视为“稗官野史”,是不入流的,小说作家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红楼梦》中提到有位叫曹雪芹的先生“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a。据此,我们知道他是《红楼梦》的作者。学界对于曹雪芹的著作权尚存争议,不是我们这篇文章能够解决的问题。乾隆五十六年(1791),刻本《红楼梦》印行以来,文人士子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得舆:《京都竹枝词》)但曹雪芹何许人也?少有人知。更不要说原书作者、续书作者等枝节问题了。

红学史上,最早质疑《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问题的,是清人裕瑞。他在《枣窗闲笔》中指出:“细审后四十回,断非与前一色笔墨者,其为补著无疑。”b清人陈镛《樗散轩丛谈》、倪鸿《桐阴清话》、潘德舆《读红楼梦题后》都有类似的说法,但在当时并未引起广泛共鸣,少有人怀疑《红楼梦》的著作权会不在一个人名下。

直到20世纪20年代,胡适先生在《红楼梦考证》中考索了曹雪芹的生平家事,并明确指出《红楼梦》最初只有八十回,后四十回为高鹗所补作。胡博士此说的依据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材料来自于俞樾《小浮梅闲话》中的一段记载:“《船山诗草》有《赠高兰墅鹗同年》:‘艳情人自说红楼。注云:‘传奇《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c这种说法一直影响到了今天。俞樾是清代著名的学者,杭州西湖畔的孤山还有他的纪念馆,他应该不会乱说;《船山诗草》的作者是张问陶,是高鹗的“同年”好友,大概也不会误记。关键问题是,如何理解这个“补”字?如果说《红楼梦》是一件精妙绝伦的艺术品,但遗憾的是,他成了断臂的维纳斯,你把断臂找到结上,这是补;如果断臂找不到了,你另起炉灶,做出了臂膀接上,这也是补;还有可能是维纳斯的神像千疮百孔,你给弥缝好,这还可以叫补。胡适从这一条孤证,赋予了高鹗后四十回的著作权,是不是太武断了呢?

我们再看看高鹗何许人也?高鹗,字云士,号秋甫,别号兰墅。大概生于1758年,卒于1815年,生卒年学术界还有不同的争议。对于续补《红楼梦》一事,高氏称:

予闻《红楼梦》脍炙人口者,几廿余年,然无全璧,无定本。向曾从友人借观,窃以染指尝鼎为憾。今年春,友人程子小泉过予,以其所购全书见示,且曰:“此仆数年铢积寸累之苦心,将付剞劂公同好。子闲且惫矣,盍分任之?”d

这是《红楼梦》程甲本的序言,他说得很明确,自己做的是编辑工作。文中所提到的“程子小泉”,是指书商程伟元,字小泉。在高序之前,程伟元也写了一篇序言,清楚地说道:

《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十金,可谓不胫而走者矣。然原目一百廿卷,今所传只八十卷,殊非全本。即间称有全部者,及检阅仍只八十卷,读者颇以为撼。不佞以是书既有百廿卷之目,岂无全璧?爰为竭力搜罗,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廿余卷。一日偶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然翻阅,见起前后起伏,尚属接榫,然漶漫不可收拾。及同友人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复为镌板,以公同好,红楼全书始自是告成。书成,因并志其缘起,以告海内君子。凡我同人,或亦先睹为快者欤?e

原来他是和高鹗一起,编辑了搜罗到的书稿,并非作者。但胡适先生执意认为:“程序说先得二十余卷,后又在鼓担上得十余卷。此话便是作伪的铁证,因为世间没有这样奇巧的事!”f平心而论,程伟元也好,高鹗也罢,他们能不能找到后四十回的书稿,找到多少书稿,这是个概率问题;硬以撒谎论之,胡博士此说是不是就更加武断了呢?在胡适自己的红学研究中,就能找到反证。他所依据的材料,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四松堂集》都是在非常偶然的机会中找到的。

再者,胡适同时代的人容庚先生在《〈红楼梦〉的本子问题质胡适之俞平伯先生》一文中就指出高鹗续书的不可能,“因为曹雪芹用十年時间只写了八十回,但依高续说,高鹗由春至冬,不到一年便补作了后四十回并且排印了出来。如此速度,于情理上说不通”g。当然我们还可以说在续书时间长度问题上,高鹗可能撒谎。但随着研究的进展,这一问题的解决又有了新的文献依据。1959年春,发现了乾隆年间一百二十回抄本的《红楼梦》书稿,由于杨继振收藏过,所以叫“杨藏本”,现存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对红学有所了解的朋友,就会知道,《红楼梦》的版本问题,有抄本、刻本之别:一般认为,抄本主要是早期的脂评本系统,刻本是程伟元、高鹗整理排印的程甲、程乙本。而杨藏本的出现,有力地证实了程、高刻书以前,就有一个百二回本的《红楼梦》抄本在世间流传。而且该本第七十八回回末有“兰墅阅过”四字,更证明了高鹗在整理刻本《红楼梦》前,看过这个版本,而且是阅读者,并非是作者。再者,高鹗的别集《月小山房遗稿》中有诗《重订〈红楼梦〉小说既竣题》:“老去风情减昔年,昨宵偶抱嫦娥月。万花丛里日高眠,悟得光明自在禅。”h诗的内容不过是抒发自己闲适且带着几分慵懒的心境。诗题中“重订”二字,也证实了高鹗是修订者,而并非作者。

问题又来了,后四十的作者到底是谁?有人坚信是曹雪芹,认为他人续书是不可能的事情,比如大作家林语堂先生就这么说,前文所提到的白先勇先生也如是认为。瑞典汉学家高本汉(Bernhard Karlgren)还曾以词语统计的方法分析考察《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问题,结果发现,凡是前八十回出现频率极高的字在后四十回出现的频率也极高;前八十回未出现的字,后四十回也未曾出现。由此断定,全书为一人所写。i有趣的是,也有其他学者用数理语言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得出的结论却恰恰相反,即后四十回并非曹雪芹所作,如陈大康先生《从数理语言学看后四十回的作者——与陈炳藻先生商榷》(《红楼梦学刊》1987年第1辑)。更多学者从文本内容、艺术风格等角度指出,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并非一人所写。

至于后四十回文本价值的评断,褒贬不一。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后四十回存在的意义,至少使得《红楼梦》成为全璧,对该书的传播有莫大贡献。但也有学者对高氏口诛笔伐,窃以为大作家王蒙先生说得很好:“(总体上来看),后四十回缺少艺术灵气。”! 0曾和胡适一起力主高鹗续书的俞平伯先生临终时,“用颤抖的手,写了些勉强能辨认的字,一纸写:‘胡适、俞平伯是腰斩红楼的,有罪;程伟元、高鹗是保全红楼的,有功。大是大非!另一纸写:‘千秋功罪,难以辞达。”! 1今天,我们还是不能知晓《红楼梦》后四十回真正的作者是谁。鉴于此,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红楼梦》将著作权更改为“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这种署名方式应该是相对客观的。行文至此,透视这桩学术史上的公案,可以给我们几点启示:

其一,清人袁枚诗云:“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在接受前人成说的时候,我们可以多问几个为什么?学术研究,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要被大师名家所惑,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也许永远没有终极的答案,也许言人人殊,这便是人文学科的特色,也可以说是人文学科的魅力!

其二,胡适先生倡导“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我们可以唐突地说,他对于《红楼梦》后四十作者问题,假设过于大胆,求证是不够小心的。这也是当时疑古思潮风气使然。胡适甚至怀疑过屈原是否真实存在,莫说质疑程、高的言论了。但我们作为后学,在研究中,应坚持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不应尽信古人,亦不可厚污古人。

其三,“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这是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的豪言壮语。由于古人对于小说的不重视,《红楼梦》等一系列文学名著的作者都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疑问,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期待着新材料的发现,期待着诸位的钻研!

基金项目: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项目

a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6页。

b裕瑞:《枣窗闲笔》,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年版,第2页。

c朱一玄编:《红楼梦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5页。

d高鹗:《红楼梦序》,见曹雪芹、高鹗:《程甲本红楼梦》,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5—6页。

e程伟元:《红楼梦序》,《程甲本红楼梦》,第1—4页。

f胡适:《红楼梦考证》,北京出版社2015年版,第46页。

g转引自陈维昭:《红学通史》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23页。

h高鹗著,尚达翔编注:《高鹗诗词笺注》,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第62页。

i“New Excursions in Chinese Grammar”,in Bulletin of the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Stockholm)1952,No.24,p51-p80.

! 0王蒙:《话说〈红楼梦〉后四十回》,《红楼梦学刊》1991年第2辑。

! 1韦柰:《我的外祖父俞平伯》,团结出版社2006年版,第43页。

作 者: 刘嘉伟,江苏师范大學文学院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著有《元代多族士人圈的文学活动与元诗风貌》等。

猜你喜欢

红学红楼梦
“科学方法”的诞生
打破传统红学史写作模式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以临床专业学生为中心的超声教学模式探索与思考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续红楼梦
且将痴梦付笑谈
作家阅读的方式
《红楼梦》、“红学”与文学经典化问题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