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高速岩土科技: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2021-09-15通讯员周国印

山东国资 2021年7期
关键词:岩土采空区注浆

□ 通讯员 周国印

近日,由山东高速岩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岩土科技公司”)组织实施的济潍高速采空区治理试验段项目顺利完成。这是岩土科技公司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以创新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标志着其在地质灾害治理领域取得又一重要阶段性成果。

岩土科技公司成立于2019年12月,为山东高速集团三级子公司,是一家肩负科技创新使命的现代化国有企业。近年来,公司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紧紧围绕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开展高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开发,现已形成地灾治理、防护修复、品质提升三大技术成果体系,业务范围涵盖地质灾害治理、地基处理工程、泡沫轻质土、植物纤维毯、密拼防火钢石板五大板块。其中地质灾害治理板块的“新型注浆治理材料及配套工艺技术”已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一次次扛起了该领域急难险重的千钧重担。2020年,在疫情防控形势极其严峻的情况下,岩土科技公司各项经营发展工作稳步推进,开局之年即实现“四新”经济产值9000余万元,谱写出一部创新引领发展的华彩乐章。

秉承工匠精神,占据地灾治理技术新高地

2019年,岩土科技公司与山东大学院士团队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对“新型注浆治理材料及配套工艺技术”进行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推广。该技术填补了国内外隧道及地下工程灾害治理新材料、新工艺领域的空白,可优质高效破解地下突涌水、隧道涌砂、岩溶地貌涌水、采空区塌陷、建筑地基下沉塌陷等一系列由不良地质引发的工程难题,把存在施工风险的劣性地质转化为具备良好施工条件的成熟地质。这一技术有效降低了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的不良影响,提高工程效率,节约建设成本,已成功应用于30余项国家重难点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2018年6月,青岛地铁某线路施工高峰期,现场出现隧道涌砂、围岩开挖失稳、渗漏水、管线变形等突发性地质病害,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造成极大安全隐患。经专家鉴定,区间隧道、出入口暗挖通道地质情况复杂,穿越含粗砂、粉细砂、粉质黏土较多的第四系地层,道路下方水电气及通信管线密集,开挖风险极高。项目承建方先后紧急联系了多家单位进场治理,均未取得预期效果。最终,岩土科技公司的“新型注浆治理材料及配套工艺技术”给该项目带来了重大转机。该技术采用“定域控制注浆”方式,通过渗透、挤密、劈裂软弱富水沙土层形成浆脉网络,实现对流沙层的高强度固结。同时,在注浆施工中,对注浆压力实行24小时实时动态调整,严格控制地表抬升,确保周边地面附着物的安全稳定,圆满解决了这项地质灾害治理难题,为后续工程稳步推进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聚焦主责主业,展现国有企业时代新担当

岩土科技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聚焦主责主业,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持续提升国有资本核心竞争力,切实履行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2020年3月,青兰莱泰改扩建工程段桩基施工期间,突遇强发育岩溶地质,现场施工一度停滞。岩土科技公司临危受命,第一时间确定了岩溶地质注浆处治方案。专业技术团队选用超前探测技术摸清溶洞分布情况,科学配制了初终凝时间可调、结石体抗分散、扩散易控的GT-2新型岩溶治理注浆材料。技术施工团队连续奋战50余天,完成桩基溶洞注浆处治183根,钻孔万余米,高效完成岩溶地质注浆处治任务,确保了青兰莱泰改扩建工程顺利向前推进,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国有企业的责任和担当。

济潍高速是继济青北线和济青南线后,连接省会和胶东经济圈的第三条交通大动脉,是省内三大经济圈和整个山东半岛城市群之间的重要连接线。在建设初期的地质调查中发现,其沿线矿井分布密集,采空巷道错综复杂,总体量达180多万立方米,对高速公路路基的稳定产生严重威胁。面对巨大的技术挑战和施工难题,岩土科技公司第一时间组建技术攻坚团队,制定了科学缜密的采空区注浆处治方案。技术攻坚团队科学分析了道路沿线采空区地质病害情况,根据高掺量粉煤灰——水泥注浆材料在不同参数条件下的性能,研究制定了水固比和速凝剂掺量,确定了浆液凝结时间、抗压强度、流动度、结石率等指标最优值,有效解决了桩基施工塌孔和路基不稳等问题。完成采空区治理后,可提升建设施工效率20%,极大缩短济潍高速沿线道路施工工期,为加快推进山东半岛城市群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山东高速岩土科技公司业务体系

立足创新驱动,构建科技研发生态新格局

近年来,岩土科技公司始终坚持创新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累计申请专利14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取得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丙级等9项资质证书。凭借坚实的创新成果支撑,公司荣获2020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成功入选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

目前,岩土科技公司已形成地灾治理、防护修复、品质提升三大技术成果体系,实现高速公路生命周期全覆盖。

地灾治理体系。岩土科技公司在“新型注浆治理材料及配套工艺技术”基础上积极研发“路面与结构修复材料成套技术”,攻克了高速公路路面与结构病害的高效修复难题,具有黏结性能好、耐候性强、高早强及高抗疲劳性的优势。对比传统修复材料,可降低路面修复成本30%以上,提升运维效率40%以上,有效延长高速公路服役周期,提升通行安全保障。该项技术已荣获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支持,完成省交通运输厅科技研发课题立项,被评为山东高速集团养护管理领域“科技创新成果优秀奖”。

防护修复体系。其中,“泡沫轻质土技术”通过优化台背回填处的材料配比,可有效改善回填材料性能,降低施工材料造价,具有减震效果好、耐水性强、抗压强度高、施工速度快等优势。该技术在沾临高速台背回填工程中表现突出,属省内道路交通领域首创。“新型植物纤维毯”是一种绿色生态防护材料,较传统防护材料可实现完全降解,保水保温、抗冲刷、防风固土等性能更强,护坡植物的成活率和覆盖率提高50%,节约工程成本30%,施工效率提升3倍以上。目前已成功应用于京沪高速六标段、济南绕城高速二环东段等10余个项目。

品质提升体系。“密拼防火钢石板”相比传统工艺具有环保降噪、耐火性好、便于检修等优势,可有效提升隧道景观效应,改善隧道行车环境,已成功应用于滨莱高速隧道等多个内饰提质升级工程项目,受到过往车辆与当地群众的极大好评。

猜你喜欢

岩土采空区注浆
老采空区建设场地采空塌陷地质灾害及防治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基于BIM的岩土工程设计优化及应用策略
敦德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后采空区的治理
隧道衬砌缺陷处理工艺带模注浆与工后注浆综合工效浅析
注浆技术在建筑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和施工工艺
建筑工程注浆技术的应用
Neuronal gene transcription modulates demyelination and remyelination in a mouse model of multiple sclerosis
《岩土力学》2014年第9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7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