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保科技:以虫治虫 “绿色”盈盈

2021-09-15徐天宝通讯员陈言峰李德忠王玉珍

山东国资 2021年7期
关键词:熊蜂化学农药生物防治

□ 本刊记者 徐天宝/通讯员 陈言峰 李德忠 王玉珍

“这是一个寂静无声的春天。从前那些日子,小镇的黎明回荡着知更鸟、猫鹊、鸽子、松鸦的大合唱和其它鸟儿的和声,可如今再也没有鸣禽百啭,山野林泽间只余一片寂静。”这是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描绘的因过度使用化学药品和肥料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最终给人类带来不堪重负后果的灾难场景。

长期以来,化学农药都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作物害虫防治的主要手段。然而,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引起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制约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农业大省,山东是我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主产区,粮食、果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但是为防治病虫害过量使用化学农药,也造成了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生态环境、危害健康安全和农产品质量等一系列问题。

“生物防治技术是发展绿色农业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农业病虫害防控的首选策略。鲁保科技作为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的成果转化平台,研发天敌与授粉昆虫技术,并进行产业化开发及推广应用,就是为了解决虫害防控长期依赖化学防治、作物授粉长期依赖激素、农业生产安全等问题。”6月28日,在山东种业集团旗下的山东鲁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保科技”),董事长曹广平自信地向记者介绍。

天敌治虫,熊蜂授粉

“一亩西红柿大棚,放上一箱熊蜂,就解决了西红柿激素蘸花问题;再挂上10张丽蚜小蜂卡,就治住了菜农头疼的小白蛾子。真是太神奇了!节省人工,不用打药,品质好,果型漂亮,效果确实好。”在山东费县胡阳镇,盛世佳园果蔬专业种植合作社王明华向来参观的农业技术推广负责人介绍,“我们园区7个西红柿大棚,原来是靠激素点花,每个棚光点花就需要至少10个人工,防治粉虱原来是靠打化学农药,还很难解决。自从用上鲁保科技的天敌治虫和熊蜂授粉技术,光人工费一个棚就节省1000多元,整个园区一滴化学农药没用,现在采摘的口感型西红柿能卖到8元钱一斤,小西红柿能卖到15元一斤,收入至少提高30%以上。”

据了解,我省设施蔬菜面积大,长期以来菜农大多是用激素蘸花来授粉和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耗时费工,且造成激素残留、环境污染,破坏生物多样性,影响蔬菜质量安全。

“对于西红柿开花座果,授粉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使用熊蜂授粉可事半功倍。”曹广平介绍,熊蜂授粉技术是一种自然授粉方式,不接触任何激素,可很好地解决人工授粉所带来的激素污染,更重要的是西红柿的品质能够得到更好的保证,且不易出现畸形果和空心果,果实圆正饱满,口感也更自然纯正。熊蜂授粉的西红柿座果率达98%以上,果汁含量能比激素点花增加20%以上,同时减少激素用量80%以上,平均增产10%以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

参观者了解鲁保科技的“熊蜂授粉”

据介绍,目前鲁保科技研发替代化学防治的天敌与授粉技术产品,已形成从地下到地上全生长周期的技术体系,开发形成10个品类的天敌与授粉昆虫产品和11套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模式,主要用于设施蔬菜、大田作物、果树等的病虫害绿色防控和授粉增产。建有熊蜂、赤眼蜂、丽蚜小蜂、小花蝽、小植绥螨、食蚜瘿蚊、昆虫病原线虫等系列天敌与授粉昆虫规模化生产线。产品已经广泛应用到大田作物、设施蔬菜、露地果树、中草药、花卉等多个行业领域。

其中,“利用天敌昆虫防控设施蔬菜害虫的轻简化配套技术”列为2019年农业农村部农业主推技术,“设施果菜绿色生产熊蜂授粉增产提质技术”列为2020年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 “熊蜂规模化周年繁育技术及产品”评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十三五”百项农业科技成果,天敌与授粉昆虫产品被山东省农科院评为“首届支撑乡村振兴最具潜力技术产品”等。

鲁保科技的天敌与授粉昆虫产品,已在全国100个县市推广应用,实测番茄、茄子、菜椒、樱桃、蓝莓、草莓、甜瓜等设施果蔬减少化学农药用量超过60%,授粉过程减少激素用量90%以上,授粉座果率高达98%,减少人工,瓜果蔬菜品质、产量明显提升,大棚设施蔬菜每亩可节本增效3000元以上。大田玉米平均每亩可减少农药1公斤左右。露地果树熊蜂授粉每亩减少用工2-3个,单果重量增加5%以上,平均每亩增产12%-25%,亩节本增效3000元以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根本上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自然界已经存在的天敌生物来防治虫害。通俗来讲,就是以虫治虫。”曹广平给记者介绍。

据介绍,目前全世界天敌昆虫有230多种,最为常用的有30余种。天敌昆虫产业化是农作物害虫可持续综合治理的手段之一,农业生产的精品化、无公害化的发展趋势,对天敌昆虫产品有强烈的市场需求。

目前,国际上规模较大的生物防治企业已发展到80余家,其中欧洲26家、北美10家,亚洲的日本、韩国和印度等地有15家。国际上规模最大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和生物授粉的企业荷兰Koppert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30家子公司的国际化组织,生产的天敌昆虫商品已占据欧洲大部分市场,广泛应用于果园、大田、温室以及园艺作物,年营业额在30多亿元。

在我国,虽然天敌昆虫资源丰富,能够大规模生产的天敌种类有20多种,但天敌产业化水平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有规模的天敌生产企业不足20家,且规模小、资金缺乏,天敌昆虫应用面积占总防控面积的2%,行业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据初步测算,每年的国内天敌产业市场需求在400亿元以上。

玉米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钻心虫,对农作物危害非常大,尤其对玉米作物危害更为严重。以往的防治办法都是使用化学农药,效率低,成本高,而且还存在药残、污染环境等问题。“赤眼蜂是钻心虫的天敌。”曹广平拿着一张两指宽的卡片给记者介绍,这是一张赤眼蜂卡,里面有1000只即将羽化的赤眼蜂,挂在玉米上,每亩地挂10张,一季挂两次就够了。

同时,针对现在农村劳动力少、人工费用高的实际,鲁保科技团队研发的无人机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在我省德州、济南、东营、枣庄、日照及河南郑州、兰考、辉县、新乡等地应用,玉米螟卵被寄生率高达96%,有效控制了玉米螟为害,平均每亩可减少化学农药1公斤左右。

韭菜、葱、蒜、蔬菜等地下害虫也是令菜农们头疼的虫害,以往就靠化学农药灌根,造成这些蔬菜农药残留超标。曹广平表示,鲁保科技生产推广的昆虫病原线虫,是地下害虫比如韭蛆、地老虎、蛴螬等的克星,还可以与其他生物制剂混合使用,用喷雾器喷施或随水灌施都可以,防治效果非常好,关键是农产品安全,环境改善,农民有效益了。

破解农业“卡脖子”技术

“生物防治不只是一项技术,而且是一项解决人类未来发展大问题的技术。”曹广平说。

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斌到鲁保科技调研

据了解,鲁保科技承担山东省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技术中心职能,与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共建了东亚生物防治联合实验室。公司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国家天敌昆虫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单位,成员包括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浙江大学、中国热带农科院等9家国家级科研院所和8家天敌产业龙头企业。联盟已研发创制23种生物防治科技产品和系列核心专利技术,建设了10个核心示范基地,推广应用2100多万亩。联盟带领天敌昆虫繁育和应用技术走出国门,在朝鲜、老挝、缅甸等援建了30多座赤眼蜂工厂。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田玉米面积5亿亩,设施蔬菜面积5900万亩。仅我省大田玉米种植面积就有5000多万亩,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近1500万亩。目前作物害虫防控和果蔬授粉,还是以化学农药和激素为主,生物防治技术的市场需求巨大。

“我们做天敌昆虫、授粉昆虫等一系列工作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一致的,就是让作物更健康,让农产品更安全,帮助解决农业生产中群众特别关心的问题——如何提高农产品品质,如何让农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等。”在曹广平看来,农业生产发展到现在,传统防治手段已经进入转型期,鲁保科技进行的一系列生物防治研发,就是为了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卡脖子”技术问题。

据介绍,鲁保科技现有研发团队20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5人,拥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蜂产业首席专家1人、在站博士后1人、博士6人、硕士1人。公司授权专利35项,制定行业、地方标准及企业标准30项。其中,公司首席专家郑礼研究员获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个人称号。

公司研发团队始终站在市场和产业的需求端来做研发创新,研发围绕市场转,创新围绕产业走。在推广与应用中,一旦发现问题,立刻反馈研发,进行改进与提高,形成良性循环,使鲁保科技始终处于这个领域领跑者的位置。目前,鲁保科技正在与中国蔬菜之乡寿光市共建天敌与授粉昆虫产业技术研究院。聚焦大田作物、设施蔬菜、果树苗木等领域虫害天敌防治、绿色防控以及果蔬熊蜂授粉产业。

“立足山东、面向全国、走出国门,努力成长为国际一流天敌防治高新技术企业。接下来,鲁保科技将建设智能化、自动化、标准化生产车间,继续坚持走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路子,深耕天敌与授粉昆虫技术领域,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提供绿色科技支撑。”曹广平表示。

猜你喜欢

熊蜂化学农药生物防治
安徽省首次从国外进口熊蜂
日本计划到2050年将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半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化学农药协同增效实现使用量零增长 省植保站组员参加国家』化学农药协同增效关键技术
生物防治活性物质在欧洲农药法规(EC)No.1107/2009框架下的发展
化学农药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与防治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云的世界你不懂
魔手花,神奇果
园艺植物害虫生物防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