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

2021-09-15陈浩英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3期
关键词:丁苯脑部脑组织

陈浩英

(广东省恩平市人民医院 内一科,广东 恩平 529400)

0 引言

脑梗死是一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主要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所导致的脑部病变,最终引起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因为其治疗时间较长,恢复时间慢,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最近几年,在对心脑血管疾病所进行的治疗中,丁苯酞的应用日渐广泛,其治疗效果较为明显[1]。本文主要探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02月至2020年06月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展开本次研究,并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34例,包括男女患者各20例和14例,平均年龄为(70.24±1.55)岁,观察组34例,包括男女患者各19例和15例,平均年龄为(70.14±1.20)岁。两组的性别以及年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相关标准;所有患者均不存在阿司匹林及丁苯酞过敏史。排除标准:排除合并恶性肿瘤、脑出血、精神障碍患者;排除拒绝参与本次研究及治疗耐受性较低患者;排除沟通困难以及神志不清患者;排除重要器官损伤患者。

1.3 方法

1.3.1 参照组

该组实行常规治疗。使患者的血压、血脂以及血糖水平保持正常,并对患者实行营养支持、抗感染、抗自由基、稳定斑块、抗血小板聚集以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基础治疗。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4022744;规格:50mg×100片;生产企业:大同市利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每天一次,每次100mg;将0.2克葛根素加入到250mL0.9%氯化钠溶液中对患者实行静脉滴注,治疗时间为两周。

1.3.2 观察组

该组实行丁苯酞治疗。阿司匹林用法用量同参照组;患者口服丁苯酞软胶囊(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299;规格:0.1g×24粒/瓶;厂商: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每天三次,每次200mg。治疗时间为两周。

1.4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情况,同时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肝肾功能异常以及转氨酶升高等[2]。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情况

通过治疗,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情况(±s)

表1 对比两组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情况(±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周 治疗2周 治疗4周参照组 34 17.92±2.61 14.10±2.23 9.37±1.95 6.00±1.22观察组 34 17.65±2.22 11.21±2.04 6.12±1.40 4.02±1.75 t 0.459 5.575 7.894 5.411 P 0.647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88%较参照组明显降低19.41%(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其属于脑血管疾病,受到脑组织血流量降低以及动脉血供异常的影响,患者脑部缺氧缺血很容易造成脑组织坏死、软化。患者发病后,其机体内自由基水平会逐渐升高,脑细胞结构也会随之受到影响,进而引起脑水肿以及神经功能损伤等现象。脑梗死的产生和血栓形成、血管内皮损、血黏度增加、血小板聚集以及自有及损伤有关,因此在对患者所进行的治疗中,其重点在于改善患者脑部血流,促进患者恢复。以往临床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所进行的治疗中,一般都是对患者实行药物溶栓治疗,通过在患者发病后对其实行超早期溶栓,可以取得非常明显的治疗成效[3]。但是相关研究显示,超早期溶栓无法有效保护缺血半暗带区域,所以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大部分患者在治疗后依旧存在组织、神经以及细胞损伤情况,进而对患者机体功能的尽快恢复产生严重影响,引起各种后遗症,严重的甚至还会造成患者残疾,这不管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是身体健康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于急性脑梗死,临床需要对患者的脑缺血损伤机制进行阻断,进而实现促进患者系统功能恢复的目标。

丁苯酞是对急性脑梗死进行治疗的全新药物,其是一种人工合成消旋体。其给药形式包括静脉滴注及口服用药。对于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说,一般都是对其实行静脉滴注,作为一种左旋芹菜甲素,丁苯酞可以对缺氧缺血的神经细胞功能恢复起到促进作用,能够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同时对于改善患者微循环以及减少梗死面积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将梗死后出血风险降到最低。有研究表示[4],丁苯酞注射液主要是通过对线粒体进行保护来延长病灶形成时间,进而实现对缺血半暗带进行保护的目标。丁苯酞在重建侧支循环、改善脑代谢能力、促进代谢、激活氧化酶活性并对氧自由基释放进行阻滞后能够促进患者脑组织缺氧缺血症状的有效改善,可有效缩减病灶范围,缓解神经功能缺损,进而实现对脑梗死进行治疗的目标。丁苯酞的溶栓效果明显,其能够对组织缺血半暗带形成起到延缓作用,有利于促进脑组织血流灌注的尽快恢复,能够对脑组织损伤进行有效抑制[5]。丁苯酞的其主要药理作用为重建微循环,提高缺血区灌注;对线粒体功能进行保护,强化脑缺血耐受程度,提高能量代谢。有研究表示,丁苯酞不仅可以对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生影响,还可以对AA以及其代谢产物所介导的病理生理过程进行选择性抑制,改善微血管痉挛、清除自由基、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明显,通过后对脑缺血所引发的病理生理过程进行有效阻断,对神经元进行保护,并修复神经功能,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6]。另外,丁苯酞可以将脑组织中钙离子浓度降到最低,能够对其病理性改变起到阻断作用。丁苯酞还可以对线粒体释放进行有效抑制,对于提高半胱天冬酶水平,改善微循环以及抑制神经细胞凋亡都是非常有利的。丁苯酞的抗炎作用显著,其可以修复半暗带区、缺血区血管壁,缓解脑部炎症。由此可见,丁苯酞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脑部微循环以及血液流变学,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生存状态的有效改善,同时对于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比参照组,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更为明显;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通过对其实行丁苯酞治疗,不仅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尽快改善,对于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安全性以及有效性都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相比于常规治疗,丁苯酞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有效应用,其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丁苯脑部脑组织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价值分析
脑部三维核磁共振图像分析
针刺“百会”透“曲鬓”对JNK通路抑制后脑出血大鼠脑组织p38MAPK的影响
12400年前“木乃伊狗”
俄国现12400年前“木乃伊狗” 大脑保存完好
压抑食欲使人笨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缺血脑组织p38蛋白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