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种无痛技术在妇产科门诊手术中临床应用的疗效观察

2021-09-15王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3期
关键词:利多卡因妇产科宫颈

王冰

(苏州市相城区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0000)

0 引言

随着社会文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工流产、清宫以及取环等已成为妇产科门诊极为常见的手术[1]。在无痛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的背景下,患者的痛苦得到有效减轻,医疗舒适度得到有效提升[2]。接受妇科门诊手术的多数患者会出现身体及心理上的痛苦,为改善患者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的明显不适和疼痛,本文选取120例自愿在本院通过各种无痛技术接受妇产科门诊手术的患者,以此检验各种无痛技术在妇产科中的临床实际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自愿在本院通过各种无痛技术接受妇产科门诊手术的患者120例,均不存在手术禁忌证,随机分为3组,年龄分布于23~46岁范围内,其中行人工流产(妊娠10周内)52例,清宫36例,诊刮22例,取环10例。经对比,三组临床资料在统计学基础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Ⅰ组:采用静脉无痛技术,术前让患者保持禁食禁饮6~8h,操作过程中使用多功能监护仪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格监测,使用吸氧管帮助患者吸氧,建立静脉通道。随后遵循手术无菌操作原则对相关区域进行消毒处理,再由麻醉医师完成静脉注射麻醉药物。首先静脉推注0.5mg阿托品,通过抑制腺体的分泌从而保障患者呼吸道的干燥,接着注射2.5mg/kg异丙酚联合20~25μg芬太尼,静脉麻醉完成,待麻醉起效后进行手术。

Ⅱ组:采用宫颈注射无痛技术,取0.5mg阿托品、5mL利多卡因(2%),在患者宫口以抽吸方式完成无回血注射,具体位置为宫颈3点、9点距离宫颈外缘1mm处,每处注射量3mL。

Ⅲ组:采用宫颈表面浸湿无痛技术,首先取两根长棉签,用其蘸取石蜡油混合液(5mL利多卡因+50mg地卡因+0.5mg阿托品),将其插入患者宫颈内口处,插入持续3~5min,麻醉完成。

1.3 观察指标

1.3.1 镇痛效果评价

对患者的疼痛感进行分级,共包含四个层级:无疼痛感(A级);疼痛感轻微,可忍受(B级);疼痛感较为明显,术中可伴有呻吟、出汗情况(C级);疼痛感强烈,无法配合手术(D级)。

1.3.2 手术时间

记录各组手术用时。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 21.0系统,计数、计量资料通过(%)、(±s)表示,分别实施χ2检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中及术后30min镇痛效果

表1中,比对术中及术后30min镇痛效果,Ⅰ组术中镇痛有效率为97.50%,术后30min镇痛有效率为82.50%;Ⅱ组术中镇痛有效率为70.00%,术后30min镇痛有效率为52.50%;Ⅲ组术中镇痛有效率为47.50%,术后30min镇痛有效率为37.50%。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三组术中及术后30min镇痛效果比较[n(%)]

表2 三组手术时间比较(±s, min)

表2 三组手术时间比较(±s, min)

?

2.2 手术时间

表格2中,比对手术时间,组间差异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传统的妇产科门诊手术在对患者行扩宫及宫腔操作时会对患者的宫颈产生过钝性牵拉,容易刺激患者的宫壁,从而使宫颈周围的神经兴奋,易引发人工流产综合征等相关不良反应[3]。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当前妇产科临床上可使用多种无痛技术帮助减轻患者的痛苦与不适,这些无痛技术大多是通过药物作用形成对迷走神经的抑制,以此来控制患者的血管兴奋与精神状况,保障术中呼吸的稳定,缓解机体应激反应,从而使手术顺利进行[4]。

本文对120例患者分组使用三种无痛技术,比对其应用效果。第一种为静脉无痛技术,即通过静脉注射异丙酚与芬太尼实现麻醉。异丙酚是一种快速全身麻醉药物,麻醉起效较快,能够有效抑制迷走神经反射,但持续时间较短、镇痛效果较差[5]。将异丙酚与强效麻醉药物芬太尼配伍使用,麻醉镇痛效果得到显著提升,镇痛持续时长也显著延长。有关研究表明,静脉麻醉在镇痛效果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是一种极佳的无痛技术,但选择静脉麻醉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且存在一定的风险[6]。第二种为宫颈注射无痛技术,即通过2%利多卡因与阿托品实现麻醉。作为一种氨酰基类局部麻醉药物,2%利多卡因可达到阻滞麻醉的良好作用,并改变神经纤维膜的通透性,降低迷走神经兴奋,有效松弛宫颈肌肉,从而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痛觉[7]。因此,2%利多卡因配合具有松弛宫口效果的阿托品能够有效改善疼痛,扩张宫颈口,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观察本组研究情况,发现宫颈注射无痛技术的镇痛效果确切,操作简单,手术人员数量需求小,手术费用低,准备用时短。第三种为宫颈表面浸湿无痛技术,即通过利多卡因与地卡因实现对向心传导的阻断,阻碍迷走神经兴奋传出,且药物在患者体内的弥散范围较广,效力强,通透性佳,镇痛效果持续时间长[8]。低浓度用药会使用药部位发生分化性传导阻滞,使平滑肌快速达到良好的松弛效果,联合阿托品可强化松弛作用。该种无痛技术可有效避免选择宫颈注射时可能出现的药物误入血管情况,安全性较高,费用低,患者接受度高,适用于基层医疗单位。因此,对妇产科门诊手术患者应用无痛技术时,应充分考虑患者实际情况及当地医疗条件,满足患者的身心健康需求,保障治疗的安全可靠。

本研究中,比对术中及术后30min镇痛效果,应用静脉无痛技术的镇痛效果最优,宫颈注射无痛技术的镇痛效果次之,宫颈表面浸湿无痛技术的镇痛效果表现最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对手术时间,组间差异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技术的应用帮助患者在无痛状态下更好地配合手术,减少术者的手术阻碍,保障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长。

综上可得,在对妇产科门诊手术患者应用无痛技术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及医院的医疗条件,以保障临床效果为前提,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满足患者身心健康需求,值得在往后的临床工作中不断探索。

猜你喜欢

利多卡因妇产科宫颈
利多卡因通过miR-146b-5p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分子机制研究
超声在妇产科急诊疾病中的价值
利多卡因抑制ERK信号通路激活降低甲状腺癌细胞TPC-1的增殖能力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中医护理在妇产科的临床研究
把好宫颈这道“安全门”
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和处理对策
基于模糊理论的利多卡因凝胶在老年患者导尿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怀孕后宫颈管短怎么办
这几种“宫颈糜烂”需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