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6例临床观察

2021-09-15李建华李建中司泽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3期
关键词:椎动脉电针颈椎病

李建华,李建中,司泽钰

(1.山西省晋城市第三人民医院针灸科,山西 晋城048000;2.山西省晋城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山西 晋城048000;3.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陕西 咸阳712000)

0 引言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行性变所致各种机械与动力性因素累及椎动脉,致使椎动脉受压或刺激,并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进而产生的以眩晕、头痛、颈肩痛等为突出表现的疾病[1-2]。此病本多发于老年人,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电脑智能平板设备的普遍使用,越来越多的人低头已成常态[3-4],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发病年龄也有逐年下降趋势。甚至引起部分人群焦虑和抑郁症等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到人们生活质量。该病发病周期长,易反复。目前临床上西医通常以扩血管和改善微循环等药物对症治疗,临床效果有限且容易复发,手术治疗亦存在创伤性,风险大的缺点,患者普遍难以接受。近年我们在临床上采用电针治疗椎动脉颈椎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应予以临床应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与治疗的116例椎动脉颈椎病患者都是我院从2017年8月至2020年7月所收治,患者均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并存在典型的椎动脉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56例。患者年龄33-71岁,平均(55±5)岁。将它们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我们对两组患有椎动脉颈椎病的这116例病患进行有关电针治疗的对照实验,一方面是为了研究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另一方面,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有效的指导依据,帮助患者寻求更为适合的治疗方式,以此来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符合 《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 准》[5];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②年龄≥18周岁,能主动配合研究; 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交流障碍;②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③伴有其他的神经系统疾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⑤针灸部位有创伤;⑥排除耳源性眩晕、眼源性眩晕、脑血管疾病所致眩晕以及颈椎结核、风湿和类风湿 及骨质疏松症。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予以常规的药物治疗。颈复康颗粒:每次10g, 每天两次,活血通脉片:一次5片,一日3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连续3个疗程后评判疗效。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电针治疗。穴位取百会和双侧风池、天柱、后溪、三阴交、颈夹脊、阿是穴等穴位。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后,选取规格为0.3×40mm的毫针。凤池针刺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天柱直刺0.8寸,后溪直刺0.5寸,三阴交直刺1.5寸,颈夹脊穴直刺0.5寸,注意凤池穴和天柱穴的针刺角度和行针幅度,以免伤及延髓,诸穴行针得气后加华佗牌电针仪,连续波,100Hz,强度以患者舒适为度,每次30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连续3个疗程后评判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方法

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疗效观察结果分为作用显著、作用产生、无作用三种。头痛、眩晕等临床症状消失,颈肩活动正常,且6月内未复发视为作用显著。6月内偶见头疼等临床症状发生产,颈肩活动较原来有所改善,视为作用产生。临床症状未得有效缓解,甚至有加重趋势,颈肩部活动无改善,视为无作用。生活质量方面,分别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总体功能等方面对患者进行评估,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的方法,总分为100分,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3.2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比较具体如下。

3.3 结果

(1)比较两组实验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94.9%)明显优于对照组(79.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治疗效果情况比较[n(%)]

(2)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治疗组患者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总体评估分数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s,分)

组别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总体实验组(n=59) 26.38±1.88 28.33±1.21 29.34±3.11对照组(n=59) 15.12±1.25 13.20±1.66 14.13±2.09 t 38.310 56.575 31.179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颈椎退变引起颈椎小关节紊乱错位,压迫椎基底动脉和椎动脉以及附近的交感神经,引起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痉挛等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出现出现颈痛、头痛、头晕、恶心、失眠健忘、耳鸣、视力模糊等症状。临床上多以保守治疗为主,通常以扩血管和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临床效果有限且容易复发,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归属“痹证”“骨痹”等范畴,多由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外感淫邪或跌扑损伤等,使经络受损、脉络瘀阻、髓海失养。《黄帝内经·痹论篇》:“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中,风邪犯太阳经,营卫失和,寒伤阳气,阻滞经络,凝滞气血,腠理闭塞,寒为阴邪,性重着黏腻,阻滞气机,不通则痛,椎动脉型颈椎病其病位在头颈部,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的络脉直接横贯穿行于颈项,循行入络于脑。当各种致病因素损害足太阳膀胱经(颈项部的皮肉筋脉)或直接损害督脉(脊髓),造成颈项部膀胱经经络瘀滞、督脉亏虚,髓海不济。治以活血化瘀、疏经通络、通督调神、濡养脑髓。风池穴为阳维、足少阳经四脉交汇之穴,可祛风散寒、明目聪耳,《针灸聚英》中记载:“头晕目眩,要觅于风池”,故针刺风池穴可通经调脉、平息眩晕,对气血亏虚、风痰上扰、肝阳上亢均可发挥治疗作用[7-8];后溪为手足太阳经穴,且后溪通督,刺激该穴位有助于患者滋养阳气,调和阴阳;百会通督行气,三阴交滋补肝肾、养血益精、培元固本,天柱、颈夹脊和阿是穴疏通颈部气血,改善脉络阻塞、气滞血瘀症状。现代医学认为,电针具有疏通经脉、增加针感作用,通过针刺穴位,有效缓解颈部肌肉痉挛,消除炎症反应,减轻血管和软组织卡压,改善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供血,进而有效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9]。其机制可能与该针刺方法可有效缓解颈部肌肉痉挛、紧张,改善软组织粘连有关[10]。综上所述,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且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头晕头痛,肩颈酸痛等临床症状,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椎动脉电针颈椎病
不同电针参数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彩色多普勒评价椎动脉走行异常的临床价值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钛项圈治颈椎病有科学依据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