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首都为何选择瑞金
2021-09-14钟燕林
钟燕林
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首创精神,于1931年11月7日至20日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一苏大会),宣布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民主政权,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也成为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治国理政试验田。虽然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地区的执政,但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处于被分割状态的各根据地的中枢指挥作用,扩大了党和红色政权的影响,推动了各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开创了土地革命战争新局面。
瑞金作为红色首都,在中国革命和中共党史上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历史地位。那么,当年为何选在瑞金召开一苏大会和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回首瞻望,这背后有诸多必然因素。其内幕细节,耐人寻味。
会议地址发生变更
1931年6月20日,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第14号通令,决定将一苏大会召开时间定在当年11月7日,但未确定开会的具体地点。也就是说,即将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定在什么地方尚未确定。
9月23日,红一方面军总部在兴国县鼎龙乡水头庄发布《开往福建工作筹款的命令》,指出“方面军决开到福建去工作筹款,并定于二十五日由现在地(莲塘、龙冈头、长信、水头庄之线)分七天行程(第五天休息一天)开到汀州(即长汀)城集中”。命令对总部和各路部队的行进路线作了安排,其中规定“总部及直属队应于二十五日晨四时由现在地(水头庄)出发,在中路第四军前头,沿第四军之行军线前进,务于第二天(26号)在长沙渡河完毕,在河之南岸择地宿营。第三天到官仓下附近,第四天到瑞金城宿营,以后则沿右路第三军团之行军线到长汀”,而各路军须于指定日期“开到长汀城集中”。从当时的部署可初步判断,一苏大会的召开地点拟设在长汀。
9月28日,毛泽东、朱德等红一方面军总部领导人抵达瑞金县城东北的叶坪村宿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10月3日,苏区中央局给党中央发去一份长电,详细报告了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经过和战果以及红军的近况,称“红军目前急切须休息,须训练,须补充,须筹款,须布置新战场,创造根据地。又因11月7日开一苏大会,中央(局)不能远离,遂于红军主力分布石城、长汀、于都、会昌四县工作,总部及中央局在瑞金居中指挥”。
这份电文提出“总部及中央局在瑞金居中指挥”,显然是决意以瑞金为指挥中心和驻地枢纽,为召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成立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做各项准备工作。这意味着苏区中央局和红一方面军总部已改变原定移师长汀的计划,选择瑞金叶坪村作为一苏大会的召开地点,并把即将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确定在瑞金。
此外,还有一份文献资料可佐证。据中央派往中央苏区工作的余泽鸿1931年9月30日自瑞金写给中央的一份报告显示,“最近9月28日中央局与红军方面军到了瑞金,我将中央接受国际11次扩大会决议及闽西情形向中央局作了报告。昨天中央局召集12军、赣东特委、瑞金县委党的活动分子会议,我去参加的。听了泽东同志关于目前时局、党的任务、三次战争教训的报告……”报告虽未提及在瑞金奠都的决定,但可推断,在9月29日至10月3日这段时间,苏区中央局和苏维埃中央军委作出了在瑞金召开一苏大会并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决策。
从会议地址的变更过程分析,瑞金被定为红色首都看似是一种偶然。实际上,这背后有诸多必然因素。
中央苏区的巩固与发展
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的巩固和发展,是苏维埃红色政权建立的先决条件。
土地革命戰争时期,江西、福建是南京国民政府中央统治力量及地方政治军事势力都相当薄弱的地区。以江西为例,1933年底,邻近省会南昌的丰城、清江两县分别只有国民党员250人、210人,国民党党务工作“无进展,甚至已陷停顿状态”;而同年省会南昌的调查显示,国民党员也由20世纪20年代末的2000多人减少到600多人,且“没有方法能把这几百个党员团结组织起来”。“由于中央权威软弱,地方力量又极不发展,当中共在赣东北展开革命宣传时,地方政权十分惊恐,甚至不得不采取放任态度:以前他们所张的反共标语,县长下令取消了,他说:‘共党是惹不得的,越惹越厉害,到(倒)是不管的好。”统治力量的薄弱,大山屏蔽的自然环境,为红军和苏维埃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至1930年春,赣南根据地和闽西根据地形成,先后成立了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和闽西苏维埃政府,为后来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并对各地区红军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根据地建设起到鼓舞和示范作用。
1930年10月下旬至1931年9月上旬,红军连续打败敌人的三次“围剿”,以赣南、闽西20余县为基本盘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已然形成,为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一时期,中央苏区发展迅猛。党和红军在瑞金、兴国、宁都、于都、长汀、永定、龙岩等地建立红色政权后,国民党军官金汉鼎报告红军活动于赣闽之间,“声势更大,职以五团兵力负责赣西南匪共充斥之区,有进剿之兵,即无堵截之兵,任重材轻,时用兢兢”。该报告虽有卸责之意,却道出红军迅速发展这一事实。
独特的地理位置
瑞金位于赣、闽、粤三省交界处,四面环山,交通闭塞,是当时敌强我弱条件下建立红色中央政权的理想之地。
境内群山环抱、层峦叠嶂、隘口相续,因而被《清史稿》划为“繁、疲、难”之邑。境内河流以发源于黄竹岭的绵江为主,自东北而西南流贯,至会昌城东与湘水汇合成贡水,经于都到赣州汇章水为赣江。发源于长汀新乐山的古城河,经古城入瑞金,在城东南与绵水汇合。梅水则由宁都梅岭而来,汇下坝溪、智水,经于都流入贡水。这三条河是瑞金通航邻县与闽、赣、粤、湘、宁、沪等地的主要水道,且支流众多,蔓延全境,不仅有灌溉之利,有的还兼具舟楫之便。
1931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国民党军队退至赣州、吉安、永丰、宁都、广昌一线。当时,赣州驻有国民党第19路军两个师,宁都县城驻有国民党第26路军2万人,吉安至泰和赣江沿岸也驻有国民党重兵,离兴国不远的吉安富田驻有国民党两个师。此外,会昌县城尚未赤化,石城县南部还有许多“土围”“山寨”被土豪劣绅武装占据,从整个中央苏区的形势看,只有瑞金离国民党军队较远,且处于较中心的位置,相对比较安全。
因此,选择瑞金作为红色首都,是适于“居中指挥”的。
稳定的政治局势
邓小平在瑞金卓有成效的工作,为苏维埃共和国定都瑞金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1931年8月,以谢唯俊为书记的中共赣东特委机关,从宁都迁驻瑞金。当时,邓小平临危受命,被中共赣东特委任命为瑞金县委书记。
邓小平到达瑞金后,采取有力措施,迅速遏止了全县乱肃“社会民主党”的错误。由于肃反扩大化得到及时而彻底的纠正,瑞金全县政局迅速稳定,干部、群众的革命积极性随之高涨。
之后,邓小平以果断的工作作风,狠抓县、区、乡三级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恢复和整顿,成立了县苏维埃政府,并通过开展分田运动等,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各项建设如火如荼,兴办干部培训班、发展农业生产、与贪污腐化作斗争、开展党的宣传工作等,使瑞金面貌大为改观。全县势头越来越好,成为中央苏区一面耀眼的旗帜。
深厚的群众基础
瑞金人历来具有开放包容的胸襟,英勇好强、与时俱进、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在政治、军事方面,瑞金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
瑞金历史上长期兵匪战乱,自古民风强悍,富有斗争传统。早在300多年前,瑞金境内就爆发了一场佃农反抗田主的“土地革命”。清顺治三年(1646年)春,以何志源、沈士昌为首的佃农迫于生计,团结八乡农民揭竿而起,要求田主减轻租息,并杀掉一名贪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瑞金又先后发动安治、武阳、九堡、黄柏等多次农民暴动,鼓舞全县人民起来斗争。
1927年8月26日,南昌起义军进占瑞金前后,向沿途群众宣传南昌起义的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揭露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屠杀工农的罪行,号召群众参加革命。瑞金人民积极响应,主动配合起义军工作,帮助他们了解当地社會情况,安顿指战员住宿,县城商民还踊跃筹款,为起义军供给军饷。此外,各地贫苦青年纷纷报名参加起义部队,随军南下。
9月2日、7日,起义军第20军先头部队、第11军先头部队先后由瑞金出发向长汀挺进。第11军25师殿后,最后离开瑞金。当起义军离开县境时,群众自发欢送。
1929年5月,红四军重返瑞金县城时,在县城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毛泽东深有感触地说:“瑞金是个好地方,一定要把这块革命根据地搞好。”
富足的经济条件
瑞金是江西四大盆地之一,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具有保障根据地和红军给养的坚实物质基础。海禁未开、海运未兴之时,永定、龙岩货物运至江西与两湖(湖南、湖北)都要经由瑞金。潮州、汕头、梅州地区的广货也常常在瑞金聚散。因此,瑞金一度成为赣东南一隅的商业重地。
瑞金因气候温和,出产大量作物。其中,粮食作物以稻谷为大宗,其次是红薯、大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烟叶、淮山、荸荠、花生、茶油。这些农产品除本地自给外,还输出到外地,瑞金民谣“绵江是块洲,三年两不收,还有余米下汀洲”,描述的就是这种情形。当地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金、铁、钨、煤、高岭土等,能够满足新生红色政权的补给需求。
瑞金被定为红色中国的首都,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因素,这是党和红军的正确抉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政权道路,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在中国局部区域执政的伟大尝试。
编辑/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