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答卷

2021-09-14艾新全

红岩春秋 2021年8期
关键词:整风李自成西南

艾新全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规律性的现象:历朝历代的当权者无一不是开国时期聚精会神、励精图治,但随着时间推移,往往就纸醉金迷、腐败成风,国运由此走向衰亡,形成始兴终亡的历史周期率。

中国共产党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当年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赶考”的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有一个共同的答案:过好胜利关,不做李自成。

“过好胜利关,不做李自成”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等人主政西南的成功实践。早在湖南常德时,邓小平就根据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精神,特别是“两个务必”思想,对进军大西南的部队和地方县团级以上干部敲响了警钟。他指出,进城后一定要发扬革命传统,纪律严明,爱护群众,要万分警惕李自成入北京后的享乐思想,绝不可居功自傲,李自成的失败就是前车之鉴。

邓小平的讲话,实际上是给接管大西南的高中级干部在入城之前上的第一课。

进城后,邓小平利用一切机会和场合,通过讲话、作报告、发文件等多种形式,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翻开《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集》,不难看到,邓小平在抓党的自身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其中就有《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克服一切享乐腐朽思想》《克服享乐思想,反对铺张浪费》《克服目前西南党内的不良倾向》《坚决进行“三反”斗争》等十余篇文章,邓小平从严治党,使西南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和作风建设逐渐走上常态化。与此同时,邓小平借鉴我党历史上整风运动的成功经验,结合当时的中心工作,在西南党政军中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三次整风——

1950年5月至9月,开展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统一战线中的关门主义和锐化腐朽思想;

1951年4月至6月,開展反对骄傲自满、不讲政策、不讲纪律、包办代替和无政府主义;

1951年12月至1952年3月,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由于思路正确、措施得当,进城之初西南党内出现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很快得到遏制和纠正。广大党员干部经过三次整风的洗礼,进一步增强了在胜利面前继续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的自觉性,从而为西南地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保持了良好的工作作风,也向党中央和西南各族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进城“赶考”答卷。

猜你喜欢

整风李自成西南
古城西南两座桥
“潮”就这么说
Country Driving
从心理传记学角度研究李自成人格的初步构想
“能吏”的“魄力”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 Stereotypes and Diversity
“延安整风”的启示
以“小整风”经常“拂尘”
短暂的辉煌
李自成起义失败的教训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