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农场:管理水平测度与因素分解

2021-09-14匡绪辉

江汉论坛 2021年9期
关键词:家庭农场管理水平

摘要:农业的高自然生物特性决定了农业是一个适于个体劳动的产业,家庭农场兼具规模优势和个体劳动优势,是最适于农业经营的组织方式。家庭农场作为一种市场化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管理对其成长和经营绩效有显著影响。利用家庭农场调查数据对其管理水平进行测算,可以发现我国家庭农场管理水平总体较低,在生产经营方面表现略好,而在可持续发展、制度建设等方面明显滞后;进一步的因素分解表明,农场主为女性、农场主高受教育程度、接受家庭农场培训、改良流转土地、与其他农场主联系密切等因素对家庭农场的管理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持续提高我国家庭农场的管理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从支持女性参与经营决策、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鼓励高素质人才创办家庭农场、加强土地改良、促进农场主交流等多方面施策。

关键词: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管理水平;土地改良;农村人力资本投资

中图分类号:F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21)09-0078-06

一、引言与相关文献综述

从理论上看,农业的高自然生物特性决定了农业是一个适于个体劳动的产业,家庭农场兼具规模优势和个体劳动优势,是最适于农业经营的组织方式①。从实践来看,我国家庭农场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主要由传统农户演化而成②,此后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处于自发培育阶段。到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前后,我国家庭农场已具有一定的基础。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建设,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由此全国掀起了家庭农场建设的热潮。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演化路径中,政府一直将家庭农场列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将农业重点发展方向缩小到包括家庭农场在内的两种主要形式,这表明家庭农场已在政策层面被确认为核心发展方向。

现代管理理论表明,有效的管理是经济主体提高经营效率的有效手段和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要求。家庭农场作为一种市场化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管理对其成长③和经营绩效④有显著影响。2020年12月,全国家庭农场工作座谈会强调,“加快培育出一大批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家庭农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其中“管理先进”作为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被强调,这对我国家庭农场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囿于相对较短的发展历史和演化来源,我国家庭农场有明显的初创性特征和传统农户印记,存在诸多不规范的做法⑤,特别是落后的管理成为制约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障碍。鉴于家庭农场在我国农业未来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这势必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产生负面影响。

随着我国家庭农场快速发展,近年来学术界对其研究与日俱增,有关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分析家庭农场某一特定管理行为,主要包括家庭农场对外部环境变化进行的经营决策调整、某一特定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刘文霞等研究表明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显著促进了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⑥;郭熙保等则发现家庭农场的

新技术采用行为具有空间依赖性,表明家庭农场的管理行为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⑦;曾令果等发现土地流转难度、品种优良度、销售方式等对家庭农场种植规模调整意愿有显著影响⑧。而王兴国等则对家庭农场的绿色生产行为进行分析,发现农场主的年龄、受教育水平、从业经历等对家庭农场的管理水平有显著促进作用⑨。二是研究家庭农场管理行为对其它因素的影响。高杨等基于粗糙集和BP神经网络构造的家庭农场成长影响因素模型,研究显示管理规章制度的规范程度是影响家庭农场成长的重要因素⑩;张德元等发现农场经营者的管理经验显著促进了家庭农场经营绩效的提高,表明管理在家庭农场培育和经营中具有重要作用{11}。

上述研究对于我们认识家庭农场的管理问题有重要意义,但这些研究多集中在某一具体的管理行为方面,或不是作为整体的研究对象来分析,缺乏对家庭农场管理情况的综合性、系统性考量。如何量化测度家庭农场的管理水平?我国家庭农场的管理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哪些因素对家庭农场的管理水平产生影响?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重要议题。

二、我国家庭农场管理水平的测度

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为测度家庭农场管理水平,本文依据全面性、代表性和数据可得性构建了评价家庭农场管理水平的指标体系(见表1)。指标体系的目标层为家庭农场管理水平指数(A),这是衡量家庭农场管理情况的综合指标,取值范围为[0,1];準则层根据管理内容和家庭农场特征确定,包含制度建设(B1)、生产经营(B2)和可持续发展(B3)三个方面的内容,取值范围也均为[0,1];指标层的细分指标则结合准则层内容和调查问卷项目设置情况选取,其中制度建设包含办公场所(C11)、财务制度(C12)和生产标准(C13)三个指标;生产经营包括销售渠道(C21)、新技术应用(C22)和信息获取(C23)三个指标;可持续发展包括商标注册(C31)、三品认证(C32)和质量检测(C33)三个指标。上述各细分指标取值范围也均为[0,1]。

上述各指标的权重根据专家赋权法确定。考虑到当前我国家庭农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制度建设和生产经营应放在更为优先位置,可持续发展在家庭农场发展较为成熟后的重要性才更高,故将制度建设和生产经营赋予权重较高(均为0.4),而可持续发展权重较低(0.2)。各指标层的细分指标赋权情况见表1。

研究数据采用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制的家庭农场数据库,该数据库由数次大型入户问卷调查数据收集而成。由于各地对家庭农场界定不同,调查组结合相关研究{12},设定样本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劳动力以家庭成员为主;(2)经营收入以农业收入为主;(3)达到相应规模,其中普通种植业在50亩及以上,设施农业25亩及以上,养殖业为生猪年出栏200头及以上,肉牛年出栏20头及以上,奶牛年存栏20头及以上,羊年出栏100头及以上,肉鸡肉鸭年出栏10000只及以上,蛋鸡蛋鸭年存栏2000只以上,林业经营面积500亩及以上,渔业养殖面积50亩及以上。考虑到不同品类农产品的管理投入不同,本文只采用经营单一品类产品的家庭农场数据,经筛选后共获得483条数据记录。在上述指标体系下,利用调查数据可以计算出各个家庭农场的管理水平指标值,计算结果见图1。

总体上看,受访家庭农场的管理水平普遍较低。测算结果显示,受访家庭农场管理水平评分平均仅为0.4943,指数在0.6以下的家庭农场占65.63%,其中评分介于0.2—0.4之间的样本比重达到了30.64%,介于0.4—0.6之间的样本比重为26.71%,这是分布最为集中的两个区间段,而评分在0.8及以上的样本只有13.46%,表明我国家庭农场在管理上较为粗放,与现代管理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由于我国家庭农场发展时间较短,并且主要由传统农户转化而来,导致家庭农场在管理中多延续传统农户的理念、手段,同现代管理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因此,提升管理水平是发展家庭农场必须重视的现实问题。

从管理内容来看,家庭农场在生产经营方面表现略好,而在可持续发展和制度建设方面表现较差。测算结果显示,受访家庭农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表现尤为薄弱,平均评分仅为0.2638,其中在0.2以下的占全部样本的51.97%,在0.6及以上的仅为21.95%,低分层次比重过高;受访家庭农场在制度建设方面的评分也较低,平均为0.4228,其中60.25%的样本评分在0.6以下;受访家庭农场在生产经营方面的表现相对较好,平均评分为0.6810,其中,评分在0.8及以上的占到45.55%,介于0.6—0.8之间的占22.36%,并且无论哪种经营范围的家庭农场都有类似情况。该结果表明,我国家庭农场在制度和品牌建设方面较为滞后,这是导致总体管理水平偏低的主要因素。究其原因,我国家庭农场前身大多为传统农户,经营者大多有较长时间的务农经验,但同时文化程度偏低,使得他们在日常管理中更注重生产,而缺乏品牌、规范意识,这势必导致现阶段我国家庭农场在经营中重生产、轻经营,在制度建设和品牌建设层面较为薄弱。因而,规范化和品质化将是提高家庭农场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向。

从经营范围来看,经营不同品类产品的家庭农场管理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经营水产、家禽、经济作物、果园、家畜的家庭农场管理水平相对略高;而经营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粮油作物的家庭农场管理水平则较低。测算结果显示,水产养殖类家庭农场的评分最高(0.5653),家禽养殖、经济作物、果园和家畜养殖类家庭农场的评分略低于水产养殖,均在0.50以上;而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粮油作物类家庭农场的评分明显低于上述几类,均在0.44以下。这表明家庭农场管理水平与经营农产品品类密切相关,不同品类农产品的生产周期、劳作方式、与同类产品的差异化程度等都有所区别,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到家庭农场的管理策略,致使不同品类农产品的管理水平不同。

三、家庭农场管理水平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模型设定与变量含义

上述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家庭农场总体管理水平较低,尤其是在规范化、品质化方面发展不足。那么,是哪些因素制约了家庭农场的管理水平?对此,本文构建了如下模型进行验证:

managementi=βiXi+μj+εi

其中,management为被解释变量,表示家庭农场管理水平,由上文指标体系计算得出。X为解释变量向量,结合问卷项目设置与管理的相关性,引入了农场主的性别(sex)、农场主的文化程度(education)、农场主的身体状况(health)、农场主建场前的职业(prework)、是否参加家庭农场培训(train)、是否有亲属在政府部门或银行工作(govwork)、是否愿意对流转土地进行改良(improve)、是否与其他农场主联系密切(contact)、是否担心土地流出方涨租金(rentworry)共9个变量。β为待估参数向量;μ为经营类型固定效应,控制产品类别的影响;ε为误差项,i、j分别是样本和经营类别的序号。

主要变量含义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被解释变量management的均值为0.4943,表明样本家庭农场的管理水平总体较低。解释变量中,education的均值为3.3706,即农场主平均学历介于初中和高中或中专之间,总体上偏低;其余变量都为二值虚拟变量,其中sex均值为0.8986,即接近九成的样本家庭农场的农场主为男性,表明男性在家庭农场生产经营决策中占主导地位;health、contact、improve、train都为正向变量,且均值相对较高,均在0.6以上,表明样本家庭农场在这些方面的表现相对较好;govwork、prework均值均低于0.13,即有亲属在政府部门或银行工作、农场主建场前从事管理工作的样本比重较低;rentworry的均值为0.3211,即有超过三成的样本家庭农场担心土地流出方要求涨租金,表明当前不完善的土地制度对农户经营意愿尚存在一定影响。

(二)模型估计结果

为克服自相关问题,本文引入经营类别和地区两个控制变量,用稳健标准误估计了OLS模型和加权最小二乘法(WLS)模型的拟合结果。考虑到不同类型农产品、不同地区的家庭农场存在较大差异,模型控制了经营类别和地区,其中经营类别包括粮油作物、经济作物、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蔬菜瓜果、花卉苗木和果园;地区包括长江下游、长江中游、华北、华南、西南、西北。拟合结果如表3所示。

观察表3,OLS模型的F值为14.41,可决系数为0.2546,说明模型拟合较好。拟合结果中,sex系数为负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女性作为农场主更有助于提高家庭农场的管理水平。相比而言,女性农场主比重相对较低,但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女性具有一些独特优势,如做事细致、有条理,少量女性处事更干练、果断,由具备这些条件的女性来管理家庭农场能提高管理水平。education、train、improve、contact的系数为正,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教育、培训、改良土地和同其他农场主联系密切四个因素对家庭农场的管理水平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其中,教育与培训作为提升人力资本的两种重要手段,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3},有助于农场主采用更科学、先进的方式管理家庭农场。由表3可知,受教育水平提高一个层级,可促使家庭农场管理水平平均提高0.0750,接受家庭农场培训则能使其提高0.1010。改良流入土地投入是沉沒成本,家庭农场可通过加强管理来提高单位面积产出,预期获得更高的收益并收回土地改良投资,这样进行土地改良的家庭农场管理水平评分平均提高了0.0867。同其他农场主联系密切有助于家庭农场学习更先进、更科学、更有效的管理方法,其管理水平评分平均提高了0.0997。此外,health、prework的系数均为正,这与一般认识相符,但两者对家庭农场管理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govwork的系数为负,这可能是有亲属在政府部门或银行工作的家庭农场更倾向于从外部获取更多资源,而非从内部加强管理,但该因素对家庭农场管理水平的影响不显著。rentworry的系数也为负,与预期一致但不显著,说明担心土地流出方涨租金对家庭农场的管理水平没有明显的影响。

WLS模型的F值为10.05,可决系数为0.2416,模型拟合也较好。从拟合结果看,WLS模型与OLS模型相近,各变量系数的符号保持稳健,只是sex的系数不再显著,其它变量的显著性不变,整体拟合较为稳健。

(三)稳健性检验

由于被解释变量management的取值范围为[0,1],可能导致拟合结果有偏,本文用y=ln[management/(1-management)]替代management进行稳健性检验,其拟合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可以看出,无论是OLS模型还是WLS模型,各解释变量系数的符号和显著性与表3保持一致,表明上述拟合结果也是稳健的。

四、简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构建家庭农场管理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家庭农场调查数据测度了受访家庭农场的管理水平,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家庭农场管理状况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受限于较短的发展历史和传统农户来源,我国家庭农场有明显的初生性和传统农户特征,其管理理念和方式仍然偏传统,管理水平低下。这不仅会降低家庭农场的经营绩效,也会制约家庭农场的总体发展,不利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2)我国家庭农场在可持续发展、制度建设方面比较薄弱,生产经营方面的表现相对较好。以传统农户为主要来源决定了我国家庭农场大多具有较为丰富的生产经验,而在制度和品牌建设方面较为滞后,规范化和品质化不足,即在管理中重生产、轻经营,这不利于家庭农场构建现代化的管理体系。(3)农场主高受教育程度、参加家庭农场培训、改良流转土地及与其他农场主联系密切等因素对家庭农场管理水平有明显的正面影响,而农场主为女性则有利于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针对上述结论,结合当前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环境和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1)创造公平的创业环境,发挥女性在家庭农场管理中的优势。政府要加强立法规制,倡导平等的性别文化,鼓励有远见、有魄力的女性参与家庭农场经营管理,让女性在家庭农场发展中发挥其独特优势。(2)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提高家庭农场经营者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3)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鼓励有志投身于农业的高素质人才回乡创办家庭农场,优化家庭农场经营者结构。(4)稳定土地流转关系,支持家庭农场改良流入土地。一方面,规范土地流转市场,推动建立稳定的土地流转关系,为土地流入方改良土地从而获得预期收益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加大对流转土地改良的支持力度,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政府可通过项目、资金等方式激励和支持家庭农场改良流转土地,这样既能提高土地质量,又可促进管理水平提升。(5)构建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平台,提高家庭農场经营者的管理意识和能力。建立线下交流学习平台,如观摩学习、交流研讨等,引导农场成员参与交流学习;利用互联网终端产品建立线上交流学习平台,鼓励农场成员在线互动。通过这些学习交流平台,加强各家庭农场之间的交流互动,既能增强家庭农场经营者的管理意识,也有助于普及和传授科学管理理念和方法,从而提高家庭农场管理水平。

注释:

① 韩朝华:《个体农户和农业规模化经营:家庭农场理论评述》,《经济研究》2017年第7期。

② 郭熙保、冷成英:《我国家庭农场发展模式比较分析——基于武汉和郎溪调查数据》,《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1期。

③⑩ 高杨、李佩:《粮食类家庭农场成长的影响因素》,《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④{11} 张德元、李静、苏帅:《家庭农场经营者个人特征和管理经验对农场绩效的影响》,《经济纵横》2016年第4期。

⑤ 郭熙保、冷成英:《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十大特征——基于武汉和郎溪607户家庭农场的比较分析》,《经济纵横》2018年第10期。

⑥ 刘文霞、杜志雄、郜亮亮:《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对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全国家庭农场监测数据》,《中国农村经济》2018年第4期。

⑦ 郭熙保、龚广祥:《家庭农场农业新技术采用行为的空间依赖性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21年第3期。

⑧ 曾令果、王钊:《家庭农场种植规模调整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农村经济》2019年第10期。

⑨ 王兴国、王新志、杜志雄:《家庭农场施药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以371个粮食类家庭农场为例》,《东岳论丛》2018年第3期。

{12} 郭熙保:《“三化”同步与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农业规模化经营》,《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第3期。

{13} T. W. Schultz,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The American Economy Review, 1961, 51, pp.1-17.

作者简介:匡绪辉,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湖北武汉,430077。

(责任编辑  陈孝兵)

猜你喜欢

家庭农场管理水平
电力企业营销电能计量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新形势下提升供电所供电管理水平的实践思考
浅议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与管理水平提升
家庭农场规模经济效率
浅谈提升企业现金流管理水平的措施
沂源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下参与主体目标取向及社会效益分析
住房公积金贷款与
家庭农场法律属性探析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