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宁温和而务实的过渡思想

2021-09-14俞良早

江汉论坛 2021年9期
关键词:过渡列宁

摘要:十月革命胜利和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苏俄进入向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提出了苏俄当时必须采取的各种措施,包括利用旧社会的文化遗产,借鉴国外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方式,停止剥夺资本并把计算和监督的工作提到首要地位,需要有强制的力量同时也需要自下而上的监督,等等。这些措施是苏俄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措施,体现了列宁关于温和而务实的过渡思想。《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是社会主义史上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探索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途径的第一部重要著作,列宁在其中提出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列宁;过渡;社会主义革命;苏维埃政权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东方社会发展重要文献整理和研究”(20&ZD010)

中图分类号:A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21)09-0034-07

十月革命胜利和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苏俄的历史进入向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尽管当时社会生活中还没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东西,但是俄共(布)和苏维埃政权采取的各项经济社会措施都可以被看作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措施,因为这些措施毕竟或多或少地推动着苏俄的历史向着社会主义社会的方向前进。1918年4月,列宁撰写名著《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提出了苏俄当时必须采取的各种措施。应该认定,这些措施是苏俄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措施。值得指出的是,这些措施体现了列宁温和而务实的过渡思想。

一、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虽然俄国作为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之一,不可以“立即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列宁语),但是在1918年4月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是必要的和有意义的。

十月革命发生以前,俄国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深渊之中,人民深受战争的涂炭。青壮年男性公民被迫应征入伍,而到1917年二月革命前夕,俄军阵亡、因伤死于医院、被俘、失踪等达500万人①,许多家庭都有人在前线丧命。饥荒也残酷地向人民袭来,从1915年开始,不仅对城市居民和军队的粮食供应发生困难,甚至在农村中也出现了危机。1917年2月,严重的饥荒使彼得格勒的工人走向街头,举行示威游行,由此引发了推翻沙皇政权的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后,人民要求停止战争,要求获得面包,农民还要求获得土地,可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未能解决这些问题。布尔什维克肩负着解决上述问题的重担,通过革命建立了工农当家作主的新政权,此后新政权一直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从建立新政权起至1918年4月,停止战争的问题和让农民获得土地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而解决饥荒问题还任重而道远。这时列宁考虑到,必须打出社会主义革命的旗帜,在这个旗帜之下更进一步地、更有力地解决上述几个问题。而且只有这个旗帜才能给工农群众以希望和信心,激发他们前进的精神和力量。

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列宁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他指出: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劳动群众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消灭封建制度、君主制度、中世纪制度的破坏性的工作。“相反,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因而也在我们于1917年10月25日所开始的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中,无产阶级和它所领导的贫苦农民的主要任务,却是进行积极的或者说创造性的工作,就是要把对千百万人生存所必需的产品进行有计划的生产和分配这一极其复杂和精密的新的组织系统建立起来。”② 这里,他一是强调当前的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二是强调苏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必须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完成建立新制度的任务。他还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任务是对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工作,使他们相信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是正确的,跟着党走。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完成。第二个任务是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和建立新政权,并且镇压被推翻者的反抗。这个任务也已经基本完成。现在党的第三个任务已经提上日程,“这就是组织对俄国的管理”③。他说:“一个社会主义政党能够做到大体上完成夺取政权和镇压剥削者的事业,能够做到直接着手管理任务,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第一次。我们应该不愧为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这个最困难的(也是最能收效的)任务的人。”④ 这里他除了强调俄国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以外,还赞扬俄国无产阶级政党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最困难任务的党。在他的思想上,这个最困难的任务就是消灭旧的经济制度,建立新的经济制度。他说:“这是一项最困难的任务,因为这是要用新的方式去建立千百万人生活的最深刻的经济的基础。这也是一项最能收效的任务,因为只有解决(大体上和基本上解决)这项任务以后,才可以说,俄国不仅成了苏维埃共和国,而且成了社会主义共和国。”⑤ 可见,在列宁看来,党和无产阶级的目的不仅是建立苏维埃共和国(工农国家),而且是建立社会主义共和国。

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列宁强调俄国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绝不是以孤立的眼光来看待俄国革命的。在他的思想上,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同全欧洲乃至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列宁强调整个欧洲都产生了革命形势,各国无产阶级必须联合行动,夺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他说,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单独完成革命的任务,摆脱帝国主义战争的“血污”。1917年3月,他在《给瑞士工人的告别信》中说,落后的俄国不能立即直接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但是它可以使民主革命产生浩大的声势,形成极大的影响力和推动力,促进西方各国爆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在西方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并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后,俄国将跟着西方无产阶级的步伐,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并建立社会主义社会。⑥ 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他强调指出:“国际方面的情况是非常严重、困难和危险的;必须随机应变和退却;这是等待西欧极其缓慢地成熟起来的革命重新爆发的时期;在国内,是缓慢建设和无情‘整饬的时期,是无产阶级严格的纪律性同小资产阶级自由散漫及无政府状态的危险的自发势力作长期的坚决斗争的时期,——简单说来,这就是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革命特殊阶段的特点。”⑦ 他的意思是,到1918年4月,原來所指望的西方各国的革命没有及时到来,俄国一个国家不能孤军前进太远,需要等待西方的革命,并可以利用这个时机对国内的状况进行整顿,进行有序的工作和生活,以迎接不久以后到来的西方革命。他还说:“这就是历史事变链条中我们现在必须用全力抓住的环节,抓住这个环节才能顺利解决当前的任务,直至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这下一个环节闪耀着特别的令人向往的光辉,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光辉。”⑧ 在他的思想上,如果当前的环节是对国内进行“整饬”并准备迎接西方革命的话,那么下一个环节就是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环节。上述这些论断都深刻地表明,列宁在论及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时,是将它同全欧洲的社会主义革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他的这些论述,对俄国无产阶级和西方各国的无产阶级都具有鼓舞信心和激发革命力量的作用。

二、利用旧社会的文化遗产

当时要对俄国进行有效的管理,就需要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无论是在已经国有化了的企业,还是仍由私人资本家经营但实施工人计算和监督的企业,都面临加强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问题。对此,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提出,必须利用旧社会的文化遗产,以达到加强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列宁提出,必须吸收旧社会过来的科技专家和管理者参与企业管理工作。在各个生产部门和企业中,都有旧社会过来的科技专家和管理者。这些人受旧社会的意识形态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可能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和苏维埃政权未完全理解和接受,甚至可能完全未理解和接受,可是他们有知识、有技术和有管理经验。苏维埃政权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培养出大量的无产阶级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只有吸收旧社会过来的科技专家和管理者参与工作,发挥他们的作用,当然前提是这些行将被吸收参与工作的人不反对苏维埃政权和不反对俄共(布)的领导。列宁指出:“没有各种学术、技术和实际工作领域的专家的指导,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不可能的,因为社会主义要求广大群众自觉地在资本主义已经达到的基础上向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迈进。”⑨如何才能做到使旧社会过来的科技专家和管理者同意参与工作并发挥自己的作用呢?列宁的意见是,采用旧的资产阶级的方式,即对这些人给予高额报酬。他说:假设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需要1000名各种学术、技术和实际工作领域的第一流的学者和专家来指导国民劳动,以便尽快地发展国家的经济,假设应当付给他们每年每人25000卢布,假设这个总数(2500万卢布)增加一倍(假定对成绩特别优良而迅速地完成了最重要任务的人给以奖金),甚至增加三倍(假定还要聘请几百个要价更高的外国专家),“试问,为了按照最新的科学技术改组国民劳动,苏维埃共和国每年花费5000万或1亿卢布,能不能说是花费过多或担负不起呢?当然不能。”⑩ 他接着说,工人和农民都赞成花这笔钱,因为他们在生产过程中有切身的体会,由于不善于管理或者说管理工作做得不好,每年都要损失数十亿卢布。

列宁提出,必须利用旧社会企业管理的口号。在旧俄国,企业管理中有一个人所共知的口号:遵守最严格的劳动纪律。列宁认识到,由于帝国主义战争带来的经济破坏、失业和饥荒,人民群众已经十分疲惫,甚至精疲力竭,他们需要得到休息或喘息。可是由于要医治战争创伤,由于要迅速增强国力以防御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必须努力发展生产,并且在生产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管理。就此,列宁提出:“精打细算,节俭办事,不偷懒,不盗窃,遵守最严格的劳动纪律——正是这些从前被资产阶级用来掩饰他们这个剥削阶级的统治时受到革命无产者的正当讥笑的口号,现在,在推翻资产阶级以后,已变成当前迫切的主要的口号。”{11} 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苏俄的生产秩序、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十分混乱,群众中许多人深受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藐视苏维埃政权的权威和生产生活过程中管理工作的权威,自行其是,妨碍恢复生产和发展生产,必须实施严格的劳动纪律,并迫使他们遵守劳动纪律。

列宁提出,必须利用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社会组织——合作社。在旧俄国,许多企业都建有合作社,其功能是为本企业的职工供应生活必需品。本企业职工在本企业的合作社购买生活必需品,价格比在商场购买便宜。这种合作社是企业主即资本家创办的,是资本家委托其代表者进行管理的。虽然本企业职工可以入股合作社,但是这种组织受资本家控制的事实是不可改变的。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上述合作社组织继续存在,所有合作社的社员总数达1000万人以上。{12} 列宁主张利用这种合作社以加强苏维埃政权的中心工作,同时利用它为城市居民分发粮食和其他生活用品。当时为了达到利用合作社的目的,列宁亲自起草相关的决议,并领导国家相关工作机构同合作社的代表进行谈判。在谈判的过程中,国家工作机构作了必要的妥协和让步,如放弃了城市居民免费加入合作社的要求,放弃了某一地區的全体居民参加同一个合作社的要求,终于达成了合作社参与相关工作的协议。列宁在总结此项工作的经验时说:“苏维埃政权同资产阶级合作社达成这种协议时,具体确定了自己在目前发展阶段上的策略任务和特殊的工作方法:领导资产阶级分子,利用他们,对他们作某些局部的让步,这样我们就能创造向前进展的条件,这种进展比我们最初预计的要缓慢些,但是会更稳固,能更可靠地保证根据地和交通线,更好地巩固已经夺得的阵地。”{13}他的意思是,利用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社会组织或者说资产阶级的社会组织,对资产阶级作必要的让步,有利于无产阶级事业的进展。

在列宁的思想上,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尤其是科技专家和管理者,以及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合作社等,都是旧社会的文化遗产。由于无产阶级力图建立的社会主义社会同资本主义社会的承接关系,使得掌握政权后的无产阶级可以利用旧社会的文化遗产建设新社会。1918年11月,他在有关会议上的报告中说:“我们用资本主义给我们留下的分子建设政权。如果连知识分子这样的资本主义文化遗产都不利用,我们就无法建设政权。”{14} 1919年1月,他还提出:“必须利用资本主义为反对我们而创造的一切文化珍品。社会主义的困难就在于它要用外人所创造的材料来建立,可是又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社会主义,这一点我们在理论上都懂得,经过这一年,我们更从实践中看到:只有利用资本主义为反对我们而创造的材料,才能建立社会主义;我们应当利用这一切来建立社会主义,巩固社会主义。”{15} 这些论断是列宁关于利用旧社会文化遗产思想的最深刻、最明确的表达。

三、借鉴国外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方式

在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许多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经验。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以后,可以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经验,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就此,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阐述了重要的思想。

列宁提出,可以借鉴美国的泰罗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泰罗发明了一种管理制度。当时有人评论:它的出现意味着企业管理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泰罗制的内容是:以身体健壮、劳动技能好的工人一定时间的劳动效果为基准或标尺,要求所有的工人都产生这样的效果。并且它对工人的操作过程进行研究,确定工人的哪些动作是有价值的和必需的,哪些动作是无价值的和不必要的,规定工人只去做那些必需的动作,不要做不必要的动作。显然这一管理制度不利于工人的身心健康,也意味着工人劳动强度的加大。尽管泰罗制的弊端很多,但列宁认为苏维埃俄国应该借鉴美国的这一制度。他写道:“资本主义在这方面的最新成就泰罗制,同资本主义其他一切进步的东西一样,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又包含一系列的最丰富的科学成就,它分析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省去多余的笨拙的动作,制定最适当的工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计算和监督方法等等。”{16} “应该在俄国组织对泰罗制的研究和传授,有系统地试行这种制度并使之适用。”{17} 他还指出:“苏维埃共和国无论如何都要采用这方面一切有价值的科学技术成果。社会主义能否实现,就取决于我们把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管理组织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得好坏。”{18} 在列宁的思想上,苏俄借鉴美国的泰罗制,必须对其进行研究,把这种制度同苏俄工人当家作主的实际相结合,抛弃其对工人身心健康不利的方面和加强对工人剥削的方面,利用其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值得指出的是,他是从一个空前的高度即社会主义能否在苏俄实现的高度来看待苏俄能否利用好泰罗制的。

列宁提出,应该学习和借鉴德国的国家资本主义。20世纪初,德国的工业生产迅速发展。1913年,它的钢铁产量超过了英法两国钢铁产量的总和。由于涡轮机的发明和电动机、变压器的应用,使得大工业生产部门能够使用电力。1910年德国已有195家电气公司,电气工业总产量从1891年到1913年增长了28倍。{19} 工业电气化推动了生产技术的飞速发展,德国在最新技术基础上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从生产管理和经济管理的方式上看,20世纪初国家政权干预生产和经济的方式即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在德国有了高水平的进展,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德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大战爆发后的第一个月,德国帝国议会即通过了包括“授权法”在内的142项战时经济法规,授予政府采取一切必要经济措施的权力。此后德国政府开始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实行全面的干预和节制。在战争期间,德国政府下设有“战时工业委员会”“战时原料局”“战时粮食局”“中央马铃薯局”“中央动植物油脂管理委员会”等,以加强对生产的指导和管理。以上事实说明,德国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一是用最先进的技术进行生产,二是国家有干预和管理生产的组织,对生产进行有力的指导和干预。列宁主张在苏俄实施国家资本主义措施,并且提出苏俄要学习德国的国家资本主义。1918年4月末,列宁在有关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苏维埃政权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意味着什么呢?在目前实现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实行资本家阶级曾经实行的计算和监督。德国的国家资本主义就是一个样板。我们知道德国比我们高明。只要稍微想一想,在俄国,在苏维埃俄国,确立这种国家资本主义的基础将意味着什么,那么任何一个没有丧失理智、没有被书本上的只言片语塞满头脑的人都一定会说,国家资本主义是我们的救星。”{20} 这里他说“国家资本主义是我们的救星”,把这种管理方式的意义提升到了一个无可比拟的高度。同年5月上旬,他指出:“为了把问题说得更清楚,我们首先来举一个最具体的国家资本主义的例子。大家都知道,这个例子就是德国。那里有达到‘最新成就的现代大资本主义技术和服从于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的有计划的组织。”{21} 他的意思是,德國用最新的技术进行生产,国家政权用有计划的组织来指导和干预生产,这就是国家资本主义,是有利于生产发展的管理方式。他还说,如果德国政权的性质发生变化,容克资产阶级的政权转变为工农政权或者无产阶级政权,那么它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就要大大优越于苏俄。“如果德国革命迟迟不‘诞生,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学习德国人的国家资本主义,全力仿效这种国家资本主义”{22}。这是他向苏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提出的任务。当时俄共(布)有些人反对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要求立即实现社会主义。列宁批评他们抓住书本上的只言片语,不看苏俄的社会现实。苏俄的社会现实是,小生产占很大的比重,生产效率低;小生产者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想十分严重,难以管理。在列宁的思想上,在苏俄实现国家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四、停止剥夺资本并把计算和监督的工作提到首要地位

十月革命胜利时,列宁领导苏维埃政权对旧制度进行改造的第一个措施是计算和监督。所谓计算和监督,即在工矿企业建立工人团体或组织,由工人团体或组织对企业的生产过程和分配过程进行监督,对有关账目进行计算,从而对资本家的经营活动进行制约。它是以不剥夺资本家的财产为前提的,是一种“非剥夺剥夺者”的措施。然而在实施计算和监督的过程中,有的资本家不支持和不合作,甚至反对这一措施。他们造成企业停工停产,企图从破坏生产入手搞垮苏维埃政权。于是苏维埃政权对这些企业进行了国有化,即剥夺了资本家的财产。也就是说,俄共(布)和苏维埃政权对旧制度的改造经历了一个由计算和监督的措施向剥夺资本家财产的措施转变的过程。到1918年4月,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提出,必须再一次转变工作措施或工作重心,由剥夺剥夺者转变或者说回复到计算和监督上。

他提出,有决定意义的措施是计算和监督,必须以此取代剥夺资本的措施。对于掌握政权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说,必须在各个领域建立新制度,用新制度来取代旧制度。为达到这个目的,它们必须不断地进行探索,发现新制度和不断地完善新制度。显然,由工人团体和组织对企业进行计算和监督,具有探索新制度的意义。鉴于此,一旦形势和条件允许,就应以计算和监督的措施取代剥夺资本的措施。列宁说:“有决定意义的事情是对产品的生产和分配组织最严格的全民计算和监督。但是在从资产阶级手里夺取过来的那些企业、经济部门和经济领域中,我们还没有做到计算和监督。而不做到这一点,便谈不到实施社会主义的另一个同样非常重要的物质条件,即在全国范围内提高劳动生产率。”{23} 正是由于他认为计算和监督具有决定意义,所以他主张将其提升到党和国家所有工作的首要地位。他说:“在此以前,居首要地位的是直接剥夺剥夺者的措施。现在居首要地位的是在资本家已被剥夺的那些企业和其余一切企业中组织计算和监督。”{24} “如果我们现在想用以前的速度继续剥夺资本,那我们一定会失败,因为我们组织无产阶级的计算和监督的工作显然落后于直接‘剥夺剥夺者的工作,而这是任何一个有头脑的人都看得很清楚的。”{25} 由此看,列宁把关于实施计算和监督措施必要性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即只有实施这项措施才可以继续推进无产阶级的事业,否则就会导致无产阶级事业的失败。

他提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善于改变和转换斗争的方式。对于苏维埃政权由“剥夺剥夺者”措施转向计算和监督措施的意义,列宁用一个比喻作了生动的说明。他说,剥夺剥夺者的措施是“轻骑兵”行动,即它是一场小规模战斗中的行动,这样的行动只能取得小规模战斗的胜利;计算和监督则是“重炮兵”行动,即它是一场重大战役中的行动,这样的行动能够带来重大的、能够影响整个战争进程及结局的胜利。无产阶级对敌斗争有许多种方法,有镇压的方法,也有管理的方法,应根据形势的需要选择适合的对敌斗争方法。他说:“这是不是说对资本采取‘赤卫队式的进攻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形势之下都是适当的,是不是说我们没有其他办法同资本作斗争呢?这样想是幼稚无知。我们用轻骑兵获得了胜利,可是我们也有重炮兵。我们用镇压的方法获得了胜利,我们也能够用管理的方法获得胜利。形势改变了,对敌斗争的方法也要善于改变。”{26} 他的意思是,到1918年4月,苏俄无产阶级对反动势力的紧张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已经告一段落,苏维埃政权已经得到巩固,所以俄共(布)以及无产阶级可以转变斗争方式,重新把计算和监督提到首要地位。

五、需要有强制的力量同时也需要自下而上的监督

从当时的实践过程看,要把生产秩序、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调整好,需要有协调的组织,即在生产和社会活动过程中起协调作用的组织,如工矿企业建立的工人团体和组织、合作社组织以及苏维埃政权下设的组织社会生活和劳动的组织。然而仅仅有协调的组织是不够的,或者说仅仅只是对生产和社会活动进行协调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强制的机构,需要对社会活动进行强制性管理。就此列宁阐述了重要的思想。

列宁提出,无产阶级国家需要有强制的力量。他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写道:“认为不要强制,不要专政,便可以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那就是极端的愚蠢和最荒唐的空想主义。马克思的理论很早就十分明确地反对过这种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和无政府主义的胡说。”{27} 列宁说,俄国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半年来的实践证明,苏维埃政权要存在下去,无产阶级探索社会主义的事业要得到发展,就一定要有强制性的力量,要有无产阶级专政。他写道:“不难了解,凡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由于两个主要原因,或者说在两个主要方面,必须有专政。第一,不无情地镇压剥削者的反抗,便不能战胜和铲除资本主义,这些剥削者的财富,他们在组织能力上和知识上的优势是不可能一下子被剥夺掉的,所以在一个相当长的期间,他们必然试图推翻他们所仇视的贫民政权。第二,任何大革命,尤其是社会主义革命,即令不发生外部战争,也决不会不经过内部战争即内战,而内战造成的经济破坏会比外部战争造成的更大,内战中会发生千百万起动摇和倒戈事件,会造成极不明确、极不稳定、极为混乱的状态。”{28} “要消除这种现象,需要时间,需要铁的手腕。”{29} 他的意思十分明确,无产阶级需要本阶级的专政,一是为了镇压被推翻的资产阶级的反抗,二是为了打击社会上的各种流氓犯罪分子。同时列宁意识到,无产阶级所需要的强制不是无限期的。在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十分严酷的形势下,需要采取强制的手段和办法。一旦形势有所变化,就应该逐渐弱化或消除强制的手段和办法。他指出:“随着政权的基本任务由武力镇压转向管理工作,镇压和强制的典型表现也会由就地枪决转向法庭审判。”{30}

列宁提出,苏维埃国家机构中的某些管理者拥有“独裁权力”是合理的。1918年3月下旬,苏维埃政权曾经颁发一个法令,赋予交通人民委员“独裁权力”。他只对人民委员会和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负责,在组织运输方面拥有“无限”权力,交通人民委员部部务会议以及所有的地方政权机关不得干预他的工作。列宁认为,颁发这项法令是合理的和必须的。他说:“无可争辩的历史经验说明:在革命运动史上,个人独裁成为革命阶级独裁的表现者、体现者和贯彻者,是屡见不鲜的。个人独裁同资产阶级民主制,无疑是彼此相容的。”{31} 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史上,曾多次出现个人独裁的事实,这表明个人独裁的政治形式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相互兼容。由此看,在无产阶级民主制度前进的过程中,出现个人独裁的现象并不奇怪。可是当时的资产阶级分子和小资产阶级分子攻击苏俄的民主制度,要求苏俄的民主制高于资产阶级民主制,说个人独裁与苏维埃民主制是绝不相容的。列宁回应说:“这种论断是十分拙劣的……蘇维埃的(即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和实行个人独裁权力之间,根本没有任何原则上的矛盾。”{32} 他的上述论断及思想十分正确地表述了近代社会以来民主制度演进的规律,特别是表述了无产阶级民主发展的规律。

列宁提出,无产阶级国家需要展开强有力的监督活动。在苏俄,在复杂而严峻的形势下,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权力有时会集中在某一个人手中,或者集中于某几个人手中,而且国家有时候会采取强制的措施,以保证社会生活的顺利进行。正因为如此,需要以强有力的监督来防止滥用权力的行为。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指出:“现在我们愈是要坚决主张有绝对强硬的政权,主张在一定的工作过程中,在履行纯粹执行的职能的一定时期实行个人独裁,就愈是要有多种多样的自下而上的监督形式和方法,以便消除苏维埃政权的一切可能发生的弊病,反复地不倦地铲除官僚主义的莠草。”{33} 这里他说的自下而上的监督形式和方法,包括参与选举的工农群众通过组织提供的途径对苏维埃代表以及苏维埃工作人员进行监督,通过报纸揭发滥用权力的人和事等等。列宁当时已经注意到,随着事业的进展和执政党手中权力的增大,过去的革命者有蜕化变质的危险,由群众选举产生的苏维埃代表有蜕变为“议会议员”的危险。他说:“必须坚持不懈地发展苏维埃组织和苏维埃政权组织。现在有一种使苏维埃成员变为‘议会议员或变为官僚的小资产阶级趋势。必须吸引全体苏维埃成员实际参加管理来防止这种趋势。”{34} 在他的思想上,全体工农群众或者许多工农群众都可以进入苏维埃组织,参与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这样管理权就不会成为少数人手中的权力,就能够有力地防止苏维埃成员官僚化的现象。

六、对列宁过渡思想的评析

《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是社会主义史上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探索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途径的第一部重要著作,列宁在此著作中提出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其一,列宁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具有展示初心的作用和意义。共产党人的初心,最早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撰写的《共产党宣言》中。《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是由工人阶级掌握政权,上升为统治阶级。这个革命的最终目标是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和阶级、消灭国家,使全人类进入自由人的联合体。此后,马克思、恩格斯领导西方国家的无产阶级为实现此目标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20世纪初俄国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诞生以后,国际无产阶级斗争的面貌焕然一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并上升为统治阶级的目标得以实现。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还任重道远。列宁此时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向掌握政权的苏俄无产阶级展示了《共产党宣言》中的思想,树立了国际无产阶级前赴后继、英勇战斗的旗帜。也可以说,列宁作为第一个掌握国家政权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向苏俄无产阶级和各国无产阶级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他这样做,有利于苏俄无产阶级努力奋斗,发展生产力和发展经济,奠定苏俄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基础,也有利于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向俄国无产阶级看齐,扎实进行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不断壮大队伍,抓住时机夺取政权和建立新政权,同苏俄无产阶级一起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事业。

其二,列宁的过渡思想是温和的思想。这里所谓温和的思想,是指可以被无产阶级以外的阶级和阶层所认可、接受的思想,指非冷峻、非严酷的思想。如前所述,列宁当时提出,为了加强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吸收旧社会过来的技术专家和管理者参与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工作,发挥他们的作用。为了达到吸收他们参与工作的目的,可以对他们实行高薪制。这样的思想可以被旧技术专家和管理者所认可和接受,是温和的思想。他还提出,可以利用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合作社进行粮食分配以及其他生活必需品分配的工作。为了达到利用合作社的目的,可以对其领导者即资本家及其代理人作出让步。在实践过程中,国家管理机构也确实作了许多让步,从而达成了吸收合作社参与工作的协议。列宁这方面的思想被合作社的领导者所认可和接受,也是温和的思想。列宁主张借鉴美国的泰罗制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强调必须避免其有损于劳动者身心健康的方面。他主张向德国的国家资本主义学习,在苏俄实施国家资本主义措施。众所周知,实施国家资本主义,是以不消灭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为前提的。他关于借鉴泰罗制和实施国家资本主义的思想是同资本主义经济管理相容的思想,因而也是温和的思想。

其三,列宁的过渡思想是务实的思想。所谓务实的思想,是指从苏俄的实际出发产生的思想,或者说同苏俄的实际相适应的思想。如前所述,列宁主张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加强劳动纪律,要求劳动者严格地遵守劳动纪律。这一思想产生的缘由是当时的生产秩序十分混乱,许多人怠工,还有一些人偷盗企业的财物。由此看,不加强劳动纪律就不能够实现正常的生产劳动,不能够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列宁关于加强劳动纪律的思想同这个实际是相适应的,是务实的思想。列宁主张苏维埃国家加强强制的力量,缘由是当时国内的阶级斗争形势十分激烈。被推翻的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不甘心失去原有的“天堂”,或者进行軍事叛乱,力图以武力推翻苏维埃政权,或者从事桥梁爆炸、厂房爆炸、刺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活动,造成恐怖氛围和社会动荡,进而搞垮苏维埃政权。各种流氓犯罪分子也大肆活动,严重损害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这种状况下,只有加强强制的力量和采取强制的措施,才可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巩固苏维埃政权。列宁关于加强强制力量的思想是同当时苏俄的这一实际相适应的。同时,列宁强调强制不是无限期的,当阶级斗争的形势不那么激烈时,就应当弱化或消除强制的措施,加强法制,以法律的手段解决相关的问题。这表明,列宁关于需要强制力量的思想是合理的。

注释:

① 姚海:《俄国革命》,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51页。

②③④⑤⑦⑧⑨⑩{11}{12}{13}{16}{17}{18}{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 《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53—154、155、155、155、186—187、187、160、162、156、157、168、170、171、170、236、279、280、158、159、159、160、175、175—176、176、177、179、179、179、184页。

⑥ 俞敏:《由革命“序幕”到建设“榜样”——列宁社会主义战略思想的一次重要转变》,《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14}{15} 《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17、416页。

{19} 本书编写组:《世界近代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92页。

作者简介:俞良早,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广西桂林,541004。

(责任编辑  刘龙伏)

猜你喜欢

过渡列宁
斗鹅
列宁的后代
拉美有多少“列宁”?
关于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可行性分析
幼儿舞蹈教学环节间的过渡策略
新课标下中小学语文教学过渡与衔接的思考
灰空间在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索
纪念列宁
最后的岁月
列宁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