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大概念引领下的单元教学

2021-09-14古梦丹

校园英语·月末 2021年7期
关键词:大概念单元教学核心素养

古梦丹

【摘要】大概念(big ideas)也被译为大观念、核心观念、核心概念。如今,围绕大观念进行单元教学已经成为学科教育的热点话题。21世纪,我国经历了新课程标准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教师对课程目标理解上的差异,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发展水平不同,单元教学的整体目标、深度和层次之间存在差异,局部性策略难以指导全局性教学,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仍屢屡碰壁,学习积极性也有所削弱。因此,以大概念为引领,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落地,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落实到课程教学中迫在眉睫。《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指出:“进一步精选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景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大概念能够反映学科的本质,是学科知识的主干。掌握了大概念,其下位概念以及非本质的知识就相对容易理解了。本文以英语学科为例,通过单元整体设计去促进学生对大概念的进阶学习,逐步深化思维方式。

【关键词】大概念;单元教学;核心素养

一、大概念的含义

“大概念”由英国学者Wynne Harlen 提出的,大概念是对所观察的相互关系或特征进行解释后的抽象表达,它和我们日常运用的概念不同。大概念能够将离散的事实和意义相联系,并且具有一定的意义,它所包含的是具有更强概括性和解释力的学科内容。

从跨学科角度来看,大概念又叫共同概念,超越学科界限,成为各学科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体现了科学概念的相通性和交融性,跨学科概念为学生提供了框架,学生可以跨越学科学习,解决单一学科难以解决的问题。

学科大概念反映了学科的本质,处于学科的核心地位,它是学科的主干,反映学科的主要观点和思维方式,能统摄或者包含大量的学科知识,最终促进学习的有效迁移。

二、大概念教学的意义

1. 通过大概念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包含知识、技能、能力、品质,但这些因素都是独立存在的,相对比较零散。大概念作为核心概念,对各个部分起着统摄和整合的作用。一方面,它将课程知识和核心素养两个范畴连接起来,从而成为课程知识学习与核心素养发展之间的桥梁;另一方面,大概念将外部活动经验向内转化为兼具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三重意义的认知结构,向外将内部认知结构转化为具有现实意义的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必备品质和价值观念)。所以,以大概念为核心展开整合性教学,需要以大概念作为内容和目标的中介,充分发挥大概念在学生学习与发展中的连接和转化作用。如讲解“ I'd like some noodles”,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设计如下:1.理解层次:认识不同的食物,感知味道以及准备食材。可以学习并且了解有关菜名、成分以及食材的单词;对比中西方食物的不同,了解东西方的饮食习惯。2.实践层次:对比食物的不同,阐释自己如何制作美食;学习不同美食的制作方法,折射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3.迁移层次:通过创设超市购物、选定菜单、品尝美食等情境唤起对美食的喜爱之情;迎合最近校园的光盘行动,倡导节约的精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基于美食概念,培养节约意识,将整个教学过程紧密衔接。

2. 通过大概念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应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不断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一个整体概念,只有坚持五育并举,将五育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整体的教学观念,才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围绕大概念教学,着眼于优化完整的教学范式,开辟整体教学的综合育人路径。要在大概念的指导下,把握课程的总体框架,引导学生以整体的价值主线来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联系新旧知识,形成整体的学习观。

如“ I'm more outgoing than mu sister”这个单元主要讲解了比较级,在单词教学时,可以将单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同时讲解(尤其是直接加ed的动词),为后面的最高级讲解作铺垫。本单元Section B阅读是关于朋友的(should friends be the same or different?),这部分的讲解并不是单纯界定朋友的概念,分析朋友的特征,而是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交友观念,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提问:当朋友需要帮助时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应该如何帮助朋友?真正的友谊是什么?整个过程围绕朋友这一概念,以true friend 作为整体思考路线,联系前后两个单元,形成整体全面学习观,逐步深化学生的思维方式。

3. 通过大概念促使学生深度学习。深度学习关系到新内容或技能的获得,必须经过多步学习和多水平的分析和加工,以便学生可以改变思想、控制力或行为方式来应用这些内容和技能。当下学生只理解表层知识,学到太多符号化、形式化的知识,很少能够明白知识背后的逻辑思维、思想方法和价值体系。大概念不仅对具体的事实、经验、事物和概念进行连接和整合,而且能够促进学习者的长久记忆、深层理解和知识迁移,因为大概念本身蕴含着人们对于自我、自然和社会的价值观体系。通过核心概念,对知识进行加工、重组和意义建构,能够实现深度学习。

如讲解“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时,首先播放一段关于运动的视频,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出本文的话题。其次,依据运动这个话题,引导掌握频度副词和动词的用法,以及句型“How often...”的使用和问答。然后,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例如:健身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合理安排生活?最后,设计思维导图,例如:如何规划个人时间?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围绕健身,通过一系列活动,逐步深化,升级难度,鼓励学生深度思考。

三、大概念对教学的指引

1. 通过学科大概念确定价值主线。学科大概念指“上位知识”,是一种高度形式化,具备认知论与方法论层次意义,普适性极强的概念。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来看,大概念位于学科知识金字塔的顶端,极具抽象性、概括性、包容性。它能反映学科的特质,居于学科的中心地位,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和解释力,具有超越课堂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原理、思想和方法。

例如讲解“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文章的主线是与音乐和艺术的关系,可以从三个方面对文本内容进行排序,并引出背后的概念群。文章的主题是艺术层次的,可以以音乐为例,呈现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由来、类型,这属于信息层。贯穿于这些信息中,需要掌握的语法、词汇、句型、定语从句属于中间层概念。居于中间层概念以上的就是核心概念,包括语言规则系统、价值观、音乐世界意识,这种大概念覆盖了整个文本的内容,概念简短、重要且综合,为教学提供了价值主线。

2. 将课程标准转化为教学目标。在大概念中上位概念的指导下,将课标内容转化为教学目标,能够更好地落实课标要求,使教学目标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真正实现教、学、评的一体化。

例如,“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一文,文章提到的课标要求为“Give a personal reaction! ”,因此可以将概念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首先,了解不同节日的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春节放鞭炮、发红包,元宵节吃元宵,并且掌握本课的单词、语法以及宾语从句。然后,比较不同地区和国家文化的差异,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并尊重他人的文化习俗。最后,通过学习能够表达自己对某件事情的看法,学会独立思考问题,正确看待差异。再者,通过文化的对比,真正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以中国文化为骄傲,热爱中国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

3. 合理构建每个单元的知识框架。有了单元主线和教学目标之后,接下来需要合理安排单元知识框架。

如讲解“Sad movies make me cry”这一单元时,知识框架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掌握重点单词和短语:weight, goal, coach, kick, encourage, keep one's eyes on, let... down...。其次,在能力层次,能够读懂外界事物引起情绪变化的文章,能够以感情为话题写作文。最后,在情感目标层次,教会学生面对失败时,不要难过、懊悔,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同时也要明白,在一个团队里,一定要齐心协力,发扬团隊精神并且奋力前进。依据这个知识框架开展教学,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价值观,构建学生的价值体系。

4. 进行相应的拓展。教师要基于学习目标开展各种活动,在活动中由学生自己发现和理解,教师适当补充,最终在小组合作中得到强化。

在讲解“Will people have robots?”时,课前要求学生了解关于robot的相关信息,并搜集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图片,并讲解如何使用机器人。课上对学生进行分组,基于机器人的功能,可分为支持使用机器人一方和反对使用机器人一方,双方基于自己的观点,收集信息,进行展示。最后,总结机器人的发展史,让学生提出自己对机器人的期待。通过这些拓展,增强学生对机器人的了解,增加科技知识。

5. 核心素养贯穿于整个过程。核心素养应综合地、系统地贯穿其中,用学科知识和技能应对来自真实生活的问题。因此,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必须实现转型,而大概念作为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之间有效对接的“车辙”,必须贯穿于整个过程。

以“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的教学为例,教学全程贯穿着“art and life”,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自由地发展观点,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强化学生对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形成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

《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一书的序言中提道:科学教育不应该传授给孩子支离破碎、脱离生活的抽象理论和事实,而是应该慎重选择一些重要的科学观念,用恰当、生动的方法,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完整的对世界的理解。只有以系统的大概念来指导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单元的核心理念,并能够将核心概念和生活结合,才能真正培养有情怀、有视野、有胜任能力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林崇德.从智力到学科能力[J].课程·教材·教法,2015(1):9-20.

[2]宗德柱.大概念教学的意义、困境和实现路径[J].当代教育科学,2019(5):25-18.

[3]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和宝红.教材整合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20(12):132.

[5]金鑫.科学大概念教学的缘起、价值和实现路径[J].教学与管理, 2019(24):8-10.

[6]叶兆宁,周建中,杨元魁.围绕“大概念”设计STEM课程[J].人民教育,2018(7):59-63.

[7]李刚,吕立杰.大概念课程设计:指向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课程框架[J].教育发展研究,2018(15):35-42.

[8]陈英水.基于大概念深度学习落实核心素养[J].求知导刊,2020 (1):23-24.

猜你喜欢

大概念单元教学核心素养
基于大概念的中高年级现代诗歌教学策略的研究
以大概念的理念引领高中物理教学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学讲方式”在语文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数学整体感知策略在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