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

2021-09-14季娟

校园英语·月末 2021年7期
关键词:探索与实践大学英语

季娟

【摘要】大学英语作为国内高校学生的必修基础课,因为受面广、学时长而成为“课堂思政”的重要阵地。“课堂思政”成为高校英语教师的重任,他们需要担负起课堂内外健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面育人的责任。本文以南通理工学院为例,在分析大学英语课程融入课堂思政现状的基础上,进行课程改革设计,探索大学英语课堂思政的路径和策略,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巧妙地学习和理解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理论、国家方针政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从而使他们的语言素养、科技素质和道德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关键词】课堂思政;大学英语;探索与实践

【Abstract】College English, as a compulsory basic course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ront for “Classroo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ecause of its wide scope and long class hours. English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lso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and the conditions to carry out the task of “Classroo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n exemplary way, and to improve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whole-person, whole-process and all-round education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lassroom.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takes Nanto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courses in classroom education, designs the reforming of the course, and explores the path and strategy of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education to make students learn English language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y also subtly learn and understand of the  important theories and thought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national policy issue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to improve their language literac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uality and moral accomplishment.

【Key words】Classroo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English;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大學英语作为大学的主要通识课程之一,担负着渗透教育理念、实施课程实践应用、实现教学与育人目标的重任,大学英语教师应努力传播中国声音、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实现英语学科、专业和课程的价值。

一、南通理工学院大学英语“课堂思政”的现状

1.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仍然比较传统。我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是全校学生的基础必修课,开设两年,前三学期每学期64学时,第四学期32学时,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为目标,使他们能够有效运用英语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以及社交生活中进行交流,在培育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教师一般以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学历提升和个人未来职业发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侧重传统的听力、阅读、翻译等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够,在引导学生意识形态方面做得也远远不够。

2.教师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学习。目前,大多数高校英语教师对课堂教育内涵理解缺乏认知,对其理论系统的深入学习不足,导致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加入一些思想教育,但往往过于表面,无法进一步开展探讨与研究。由于教师对课堂思政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学习,导致他们不能将英语学科教育和思想意识教育进行有机整合。

3.教材缺乏课堂思政内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英语在母语国家的使用,了解西方国家的思维模式,大部分学校选择使用原版教材,以西方价值观为基础,传播普世价值观,这与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很大的差异,使得教师很难挖掘与中国文化或价值观相关的内容。以前本校使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全套四册教材以巩固和扎实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为特色,所选文章基本上是英美国家作者所撰写,内容大多是介绍西方文化尤其是英美国家文化,中国文化所占比例甚小,这使得英语教学过程中很难开展思政教育,也不利于培育学生的文化认同感,难以提升他们的本土文化素养。

4. 学生对于课堂思政认知度不够。我校为民办工科院校,理科学生偏多,且英语基础普遍薄弱。调查结果显示,针对“将课堂思政融入英语教学过程的必要性”这个问题,50%以上的学生表示无所谓甚至不了解,更多的学生认为丝毫没有感受到英语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体现。这些都表明由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缺乏真正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或者将思政教育与英语知识及专业技能教学割裂开来,使得学生无法将语言学习与文化素养教育真正融会贯通。

二、大学英语融入“课堂思政”的教学改革设计

1. 制定政策制度,明确思政教育目标。《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指出,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之外,大学英语课程还必须具有思想性。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列为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在满足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国际交流、进一步学习、就业等需要的同时,还必须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作用,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实践、制度和文化。

2. 提升教师思政素养,育人先育己。高校英语教师既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学术素养,也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站位和强烈的大局意识,才能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将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专业知识教育有机联合起来,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真正進行思想指导和价值塑造。基础教学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大学英语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采用各种新方法,通过各种新途径,尽力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调动教师参与学习并实施课堂思政的积极性。学院第二党支部(大学英语教学教研室)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多次教研室活动,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十九大报告、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领会会议精神,讨论思想政治术语的最佳翻译,研究教学研究中的新问题和新形势;开展集体课程准备和教学示范,探索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方法与路径。

3. 恰当处理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如果缺乏正确的价值指引,忽视技能和品质的整合,那么英语课程将失去灵魂和方向,导致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指导的分离甚至相悖。事实上,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语言技能,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而且要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及其相应的英语表达,以便以英语为媒介向国外传播中国文化。

为了实现“课堂思政”的功能,必须处理好英语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关系。教师要端正自己的价值观,培养自己的母语文化意识,积极思考自己在开展英语教学的同时育人的双重责任。只有提高在课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增强主观能动性,课堂思政才能付诸实践。其次,作为语言文化传播者,教师应主动提高母语素养,阅读相关的语言文化文献,参加学术论坛、会议等,为课堂上思想政治内容与课程知识相结合,为教学的深刻积累和稳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最后,好教师要以课堂作为主战场,发挥好课堂的渠道作用,重视中国文化的内涵和补充,引导学生学习中外文化内涵,通过分析对比,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提升文化意识,借鉴母语文化,吸收中国文化的本质,建立民族文化自信,实现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双赢。

三、大学英语融入“课堂思政”的实施途径

1. 重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内容的思想性。高校英语教材要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加入中国元素,介绍中国本土文化。我校目前使用的教材为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该教材不仅整合了英语课程必要的知识点,还让学生在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的同时,学会将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国家建设的伟大成就介绍到国外,以增进不同文化、不同国家间的了解。本教材每册均有一个单元专门谈及中国话题,设置了丰富的cultural notes,有效融入了跨文化元素。

我校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大学英语课程,语言知识的教学和语言技能的培训均基于特定语料库内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利用思想内容丰富的语料库实例来说明语言现象,阅读一些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英文版读本,练习爱国主题文章和段落的写作与翻译,在提高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同时,升华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英语的目的,指导其对比中西文化并进行有效融合,不仅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也增进他们对英语表达的中国文化的理解,使其在社会交流过程中自然传播中国文化。

2. 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以及评价体系。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的开展不再局限于课堂,也不一定限于普通的“说”与“做”。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我校借助各理论学习平台,如学习强国等,采用超星学习通、MOOC、微课等多种形式的课外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网络学习项目,以及具有丰富思想政治内容的语言学习素材,有效地拓展了学生学习语言和思想政治的时间和空间。

3. 优化考核体系,完善教学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价应以多元化、全方位的方式进行。当前我校的教学评估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评价主体单一,主要是教师评价学生;评估方法传统,以期末考试为主要方法;评估内容单面,主要是基于书本知识,强调知识评估,而忽略了对口语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人文素质的评估。由于融入了课堂思政,教师应采取各种灵活的评估方式,例如制作视频、PPT,进行案例研究;布置课堂学习任务,例如反思报告,学习报告,为每个学生建立思政学习档案;在小组报告和其他活动的末尾,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相互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老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四、结语

中国正处于空前发展的时代,这也是一个精神和物质都比较富足的时代。因此,我们应该深刻理解“课堂思政”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新定位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努力探索具有大学英语特色的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认识到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民族情感的重要性,将思政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使学生以不知不觉地方式吸收知识,接受思政教育,从而实现学科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最佳结合。为了使学生在学校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学习和理解党的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思想理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科学技术素质和道德修养,提升学生服务祖国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杜刚跃,孙瑞娟.高校英语教学“课堂思政”有效策略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22-126.

[2]巩茹敏,林铁松.课程思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J].教学与研究,2019(6):45-51.

猜你喜欢

探索与实践大学英语
关于当代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依托重点实验室平台 促进开放式实验教学
浅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项目管理模式在职业技能培训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