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IF-1α水平与肝纤维化相关性探讨

2021-09-14师丽娟赵东焕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15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外周血纤维化

师丽娟 赵东焕

乙肝病毒可在患者体内不断的复制及增殖导致肝细胞的损伤,且随着肝脏的反复损伤可导致肝纤维化的形成,随后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是原发性肝癌、肝衰竭。可以认为,肝纤维化是发展成为肝硬化的一个必要阶段。报道[1]指出,早期发现并阻碍肝纤维化的进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甚至是避免肝纤维化的发生及发展。外周血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HIF-1)作为目前临床工作中能够作用于机体先天性免疫反应以及炎症性疾病的一类重要调节因子,主要由HIF-1α以及HIF-1β所构成,前者在细胞内的含量与氧浓度相关,被认为是一种可以对HIF-1功能造成直接影响的亚基[2]。因此,在目前的临床工作中,多对HIF-1α引起足够的重视。现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外周血HIF-1α水平与肝纤维化状态的相关性探讨,旨在探讨其在肝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自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6例作为观察组,全部患者均接受了肝穿刺活检,并将结合其病理结果判断患者的肝纤维化分期,参考肝纤维化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S1组(n=25)、S2组(n=22)、S3组(n=28)、S4组(n=21)。四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见表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四组人员的一般资料对比

诊断标准: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纤维化分期标准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3]、《肝硬化诊治指南》[4]中相关标准。肝纤维化诊断标准参考《慢性病毒性肝炎纤维化分期计分标准》[5],纤维化S0~S4计分标准,其中S0期为健康,尚未出现纤维化;S1期为汇管区出现了纤维化扩大的情况,同时能够观察到局部窦周以及小叶内纤维化的表现;S2期汇管区内出现了纤维化扩大的表现,同时可观察到已经形成了纤维间隔,但小叶结构仍然被保留;S3期可以观察到纤维间隔内伴随着小叶结构紊乱的情况,尚未出现肝硬化;S4期为已经发生了早期肝硬化。

纳入标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在进入研究前表面抗原的阳性已经持续了6个月以上;尚未接受任何抗病毒相关治疗;全部人员均签署了关于本次实验的知情权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严心血管疾病以及肾功能障碍性疾病者;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癌患者;接受了肝移植患者;合并感染了其他肝脏病毒并接受了免疫抑制疗法治疗者。

1.2 方法

全部人员均接受了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外周血中的HIF-1α水平进行测量,同时采用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对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测量,并结合其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1.2.1 外周血中的HIF-1α水平测量 收集全部人员的10 mL肘部空腹静脉血,将其放置在肝素钠试管中,放入室温环境中30 min后,给予离心处理,离心半径为6 cm,离心速度为2000 r/min,共离心10 min,取得血浆中,保存在零下80℃的环境中,测量前复溶0.5 h,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外周血中的HIF-1α水平进行测量。

1.2.2 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指标测量 收集患者的血清操作方法同上,之后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对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血清中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Ⅲ型前胶原氨端肽(Precollagen Ⅲ N-terminal peptide,P Ⅲ NP)、Ⅳ型胶原(Collage Type IV,C - Ⅳ)及层黏连蛋白(laminin,LN)的水平进行测量。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采用χ2检验。外周血中的HIF-1α水平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分析。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组人员的外周血中的HIF-1α水平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对比

S2组、S3组、S4组分别与S1组相比HIF-1α、HA、PIIINP、C-IV、LN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4、3.125、2.665、3.254、2.324;3.226、2.954、3.214、2.550、2.451;3.335、3.011、3.254、2.668、2.665,P<0.05)。S3组、S4组分别与S2组相比HIF-1α、HA、PIIINP、C-IV、LN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5、4.005、2.055、3.845、2.125;4.341、4.215、2.224、4.125、2.154,P<0.05)S4组与S3组相比HIF-1α、HA、PIIINP、C-IV、LN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1、3.088、2.349、3.196、2.109,P<0.05)。见表2。

表2 四组人员的外周血中的HIF-1α水平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对比 (±s)

表2 四组人员的外周血中的HIF-1α水平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对比 (±s)

组别 例数 HIF-1α(pg/mL) HA(ng/mL) PIIINP(ng/mL) C-Ⅳ(ng/mL) LN(ng/mL)S1组 25614.58±287.2430.25±55.7410.41±8.4550.35±25.7752.45±24.51 S2组 22657.21±240.1170.14±30.6610.05±2.1488.69±40.1260.95±33.41 S3组 28985.22±326.87135.69±69.5412.55±5.22162.87±80.4182.67±35.44 S4组 211457.58±815.66236.56±135.4716.69±5.72236.54±75.69110.68±51.47

2.2 外周血中的HIF-1α水平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相关性

经过Spearman分析可见,外周血中的HIF-1α分别与HIF-1α、HA、PIIINP、C - IV、LN水平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r=1.225、0.987、0.998、1.758,P<0.05)。

3 讨论

大量临床研究报道显示,肝纤维化作为慢性乙型肝炎进展成为肝硬化的一个必须的途径及阶段,由于肝纤维化具有较强的可逆性,而肝硬化则难以逆转,因此,对于肝纤维化进行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在预防肝硬化甚至是肝功能衰竭上具有突出的临床意义[6-7]。

在目前临床工作中,肝穿刺活检被认为是诊断早期肝纤维化的一个“金标准”,不过由于此类操作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无法被一部分的患者所接受,甚至存在着依从性较差的表现,限制了其临床工作中的广泛应用[8]。同时,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作为一类无创伤性的检测指标,能够反复操作且安全性较高,在临床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近年来的研究中有报道开始认为这类指标仍然缺乏着特异性[9]。因此,寻找一种特异性及诊断性均较强的指标至关重要。

有报道[10]指出,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发展与外周血HIF-1α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可反应出肝纤维化状态所处于的阶段。其中HIF-1α本身作为一种氧依赖性转录激活因子,在缺氧介导的细胞凋亡以及增殖、甚至是肿瘤发生过程中起到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某些慢性感染性疾病当中,外周血HIF-1α的表达容易使得机体无法正常的清除体内过多的病毒,甚至可加速疾病的进展[11-13]。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就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外周血HIF-1α水平与肝纤维化状态的相关性探讨,结果显示,S2组、S3组、S4组分别与S1组相比,S3组、S4组分别与S2组相比,S4组与S3组相比,HIF-1α、HA、PIIINP、C - IV、LN水平较高,之后经过Spearman分析可见,外周血中的HIF-1α分别与HIF-1α、HA、PIIINP、C - IV、LN水平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证实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外周血HIF-1α水平与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参与到了肝纤维化的进展,但具体作用机制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外周血HIF-1α水平与肝纤维化处于的阶段密切相关,该病指标的变化在预测肝硬化上具有较高的早期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外周血纤维化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的中医药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肾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hsa-miR-29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