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胫骨骨折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研究

2021-09-14李轶曹波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15期
关键词:胫骨钢板出血量

李轶 曹波

胫骨骨折是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致伤因素为外界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骨折处血运差,易出现骨不连、畸形愈合、假关节等,影响患者自主活动能力,不及时进行治疗,会加重病情,造成严重的后遗症,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原则是尽最大努力恢复小腿长度、对线功能、称重。临床采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为主[1]。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方法植入到骨折处后容易破坏骨折区血运,造成骨折部位愈合时间增长,难以达到预期治疗效果。而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运用在胫骨骨折患者治疗中,可依靠钢板自身交锁结构实现固定作用,促进患者恢复,安全性高,但是对胫骨骨折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研究较少[2]。因此本研究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在胫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医院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72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2.51±4.65)岁,其中左侧骨折21例,右侧骨折15例;交通伤20例,摔伤11例,重物砸伤5例;观察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31~70岁,平均年龄(42.17±4.35)岁,其中左侧骨折19例,右侧骨折17例,交通伤17例,摔伤9例,重物砸伤10例。本研究均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均签署同意书,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经影像检查确诊,均为单侧骨折;(2)手术指征明确,且对手术耐受者;(3)无胫骨骨折史。

排除标准:(1)伴有多种老年病且长期卧床者、恶性肿瘤或合并多处骨折;(2)有麻醉药禁忌者;(3)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心血管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先进行硬膜外麻醉,患肢上止血带,麻醉后在患者的小腿骨折处前外侧作长为14 cm的切口,完全暴露骨折端及临近骨干,清理骨折端血块,复位骨折,克氏针临时固定,检查复位准确后,置入相应的解剖钢板,然后用螺钉固定,C臂检查骨折复位良好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后逐层缝合。

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常规实施硬膜外麻醉,患肢上止血带,在患肢骨折处切开7 cm左右,显露骨折处,牵引下翘拨复位骨折。从切口沿骨膜做上下剥离,置入锁定钢板,通过C臂透视明确骨折端复位和锁定钢板位置后,经皮分别在两端固定3枚螺钉。确认复位良好,固定牢靠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逐层缝合。两组患者均采用弹力绷带包扎,术后给予抗生素药物预防感染,术后抬高患肢,如有肿胀症状,及时给予消肿处理。

1.4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愈合时间。(2)炎症因子。分别抽取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的8 mL空腹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检测中严格根据试剂盒说明操作。(3)两组术后并发症(包括:感染、骨骼延迟愈合、畸形愈合、切口局部皮肤坏死)发生率比较。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s)

组别 例数 切口长度(cm) 手术时长(min)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 愈合时间(d)观察组 367.21±0.14128.21±20.14279.32±21.658.51±1.6115.12±4.21对照组 3614.23±1.42121.23±21.42114.25±10.1211.54±1.7520.41±5.41 t值 - 6.1241.1247.2566.1345.236 P值 - 0.0310.0910.0490.0420.032

2.2 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24 h后IL-1、IL-8、TNF-α、CRP水平分别为(38.72±2.13)ng/L、(11.96±1.07)pg/mL、(51.41±2.09)ng/L、(7.43±0.59)mg/L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比较 (±s)

表2 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比较 (±s)

组别 例数 IL-1(ng/L) IL-8(pg/mL) TNF-α(ng/L) 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621.21±2.6938.72±2.139.37±1.5411.96±1.0724.49±1.6351.41±2.095.47±0.497.43±0.59对照组 3621.26±2.6752.22±3.429.58±1.4813.57±1.4624.50±1.6472.18±3.075.59±0.339.08±0.47 t值 - 1.2968.4351.4975.0380.9326.5382.5846.947 P值 - 0.1240.0110.0720.0370.2950.0150.0940.021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出现的感染、骨骼延迟愈合、畸形愈合、切口局部皮肤坏死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胫骨骨折的诱发原因是当膝关节受到内/外翻的暴力撞击后使得胫骨发生骨折,骨折严重程度取决于受外力的大小,同时还要观察骨折移位情况、软组织损伤、局部张力以及血运情况[3]。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但由于胫骨周围软组织覆盖较少,血运较差,软组织损伤往往较重,因此该手术难度较大,对手术要求高。保障骨膜供血是促进愈合的主要因素,手术要注意保护骨折端血运。夹板、石膏等外固定治疗易出现畸形愈合或者骨不连,还会引发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症状[4-5]。传统的解剖钢板内固定术虽有一定的治疗疗效,但是创伤较大,需大范围剥离,术中出血量较多,影响骨折处血运,降低骨骼愈合速度,增加术后感染的发生率[6]。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被广泛应用于胫骨骨折治疗中,通过锁定纹孔使钢板与螺钉融合,固定牢靠,抗拔出力高,且手术切口小,对周围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对骨折处血运破坏小,采用自攻钉对钢板进行多平面固定,增强了力学稳定性,减少了固定松动的情况发生,也降低了畸形愈合的发生,避免患者进行二次手术,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效果[7-8]。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CRP是机体受到炎症刺激后肝细胞合成的一种蛋白。IL-1是单核细胞,当机体受到应答感染后合成的一种细胞因子,对机体在受到感染刺激后的免疫应答有重要的作用[9]。IL-8是炎性因子的一种,当机体受到严重的感染时,血液中的IL-8含量会明显升高[10]。TNF-α也是检测炎症因子的重要指标,TNF-α是由单核巨噬细胞合成的,参与细胞的免疫[11]。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24h后IL-1、IL-8、TNF-α、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创伤小,骨折处血运环境破坏轻,减少了手术中的出血量,有利于控制炎症水平。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属于微创手术,术中切口小,锁定钢板可从两侧小切口置入,不需要解剖复位,可保护骨折处的筋膜和血运,且固定后稳定性高,可有效降低术后膝关节内外翻现象[12]。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出现的感染、骨骼延迟愈合、畸形愈合、切口局部皮肤坏死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胫骨骨折患者病因较多,再加上患者伴有多种基础疾病,治疗时应完善有关检查,评估患者身体状态,善于根据患者恢复调整治疗方案,使得患者的治疗更具科学性。

综上所述,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在胫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胫骨钢板出血量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临氢设备用125mm超厚2.25Cr1Mo钢板的开发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复合钢板焊接坡口的制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15CrMoR(H)+SUS321不锈复合钢板的焊接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