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伐布雷定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对LVEF值<45%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心功能及MACE风险的影响
2021-09-14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457000张冠茂陈雪斌汪凤兰王瑾
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457000)张冠茂 陈雪斌 汪凤兰 王瑾
缺血性心肌病临床较常见,我国每年存在1/3的冠心病患者由于缺血性疾病死亡,是威胁患者健康的严重疾病[1]。相关研究证实,冠脉介入术对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通过血运重建可显著缓解相关症状[2]。同时术后通过给予β受体阻滞剂有助于阻断肾上腺素能受体激活造成的炎症反应,有助于抑制心肌重塑,且可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灌注[3]。但β受体阻滞剂易出现支气管哮喘、血流动力学不稳等症状,临床需找到更有效的药物。伊伐布雷定可有效控制心率,且不易引起心动过缓,但其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冠脉介入术后的价值,尚需进一步数据证实。本研究选取我院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以分析伊伐布雷定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临床效果。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LVEF值<45%缺血性心肌病患者38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205)、对照组(n=181)。对照组男105例,女76例;年龄52~73岁,平均(62.54±5.06)岁。观察组男121例,女84例;年龄51~76岁,平均(63.28±5.24)岁。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1.2 选取标准 ①纳入标准: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缺血性心肌病;左室射血分数(LVEF)<45%;无急性心衰反复发作;静息状态下心率>80次/min;均采用冠脉介入术治疗;临床资料完善。②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需进行二次冠脉造影血运重建术;本研究药物禁忌。
1.3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①对照组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口服,初始剂量12.5mg/次,根据病情程度可遵医嘱调整至100mg/次,2次/d。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伊伐布雷定,口服,2.5mg/次,根据病情程度可遵医嘱调整至7.5 m g/次,2次/d。两组均治疗12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
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端前脑钠肽(NTproBNP)水平,抽取空腹静脉血3ml,离心处理,取上层清液以酶联免疫法检测。③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主要指标为标准差(SDNN)、均值标准差(SDANN)。④统计两组术后12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
1.5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2.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 结果
2.1 心功能改善情况 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LVEF高于治疗前,LVESD、LVEDD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1。
附表1 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s)
附表1 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时间 组别 例数 LVEF(%) LVESD(mm) LVEDD(mm)治疗前观察组 205 38.42±3.59 48.65±3.72 66.33±3.82对照组 181 39.08±3.71 48.16±3.52 65.62±4.11 t 1.774 1.324 1.759 P 0.077 0.186 0.080治疗后观察组 205 48.11±4.05a 40.19±3.94a 50.86±3.61a对照组 181 43.16±4.28a 44.67±4.03a 58.70±4.36a t 11.668 11.029 19.317 P<0.001 <0.001 <0.001
2.2 血清NT-proBNP水平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NT-proBNP水平分别为(2410.51±233.94)ng/ml、(2384.65±226.75)ng/ml,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NT-proBNP水平分别为(1580.46±141.29)ng/ml、(1946.28±193.76)ng/ml,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NT-proBN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2.3 心率变异性 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SDNN、SDANN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SDNN、SDANN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2。
附表2 两组心率变异性比较(±s)
附表2 两组心率变异性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SDNN SDANN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05 63.59±6.18 90.56±8.94a 56.72±6.82 84.16±8.37a对照组 181 64.38±6.33 70.76±8.49a 57.61±6.95 71.09±7.45a t 1.239 22.007 1.268 16.115 P 0.216 <0.001 0.206 <0.001
2.4 MACE发生率 术后12个月,观察组出现1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心衰加重;对照组出现4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心源性猝死,5例心衰加重。两组比较,观察组MACE发生率0.98%(2/205)低于对照组5.52%(10/181)(χ2=6.605,P=0.010)。
3 讨论
缺血性心肌病是冠心病发展的终末状态,多由于心肌细胞长期缺血导致,患者LEVF多在45%以下,具有心力衰竭反复发作、心室腔逐渐扩大、合并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冠脉介入术是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重要方案,可改善心肌灌注,延缓心室重构、保护心功能、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但冠脉介入术后由于缺血再灌注易产生氧自由基,且出现钙离子稳态失调现象,导致出现局部心肌缺血炎症反应,促使细胞凋亡,不利于心功能改善。因此,冠脉介入术后通过药物辅助治疗对患者预后改善有积极作用。
酒石酸美托洛尔常用于心力衰竭,具有改善心室重构作用,同时可抑制交感神经过度激活,降低儿茶酚胺过度分泌造成的心肌细胞毒性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但长期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具有一定局限性,可造成低血压、心动过缓症状。伊伐布雷定是特异性抑制心脏起搏电流的药物,可选择性作用于窦房结细胞,可有效减慢心率,且对心脏传导、心肌收缩不造成影响,避免酒石酸美托洛尔造成的不良作用[4][5]。同时对于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伊伐布雷定可协助控制心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LVEF明显提高,且LVESD、LVEDD、SDNN、SDANN明显改善,提示伊伐布雷定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有助于促进心功能恢复,改善心率变异性。
BNP是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的内源性神经激素,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扩张血管,排水、排钠,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延缓心肌重构,NT-ProBNP是BNP前体分解形成,无活性,是心力衰竭患者的重要标志物。伊伐布雷定可改善心肌缺血,维持自主神经系统对窦房结的功能,对抑制心肌缺血及心力衰竭症状均有明显作用。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T-proBNP水平降低明显,进一步证实伊伐布雷定对改善心功能的价值。此外,术后12个月观察组MACE发生率更低,说明在酒石酸美托洛尔基础上联合伊伐布雷定有助于预防MACE,远期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伊伐布雷定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LVEF值<45%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可促进心功能恢复,改善心率变异性,降低MACE发生率,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