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治疗效果

2021-09-14天津市北辰医院300400刘慧君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6期
关键词:肠溶片心肌梗塞氯吡

天津市北辰医院(300400)刘慧君

急性心肌梗塞属于临床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主要指的是因为冠状动脉急性或者是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1],患者发病后可能会出现压榨性胸痛症状,并可能伴有出汗或者是濒临死亡的感觉,对患者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均有着一定的累及和影响,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人们生活、饮食方式的改变以及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急性心肌梗塞这一疾病的发病概率有上升趋势,且呈年轻化发展,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身心健康均有着严重的影响与威胁。而在为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服用药物为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是单一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就应该分析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联合用药方案[3]。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为我院在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88例,分析了在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的临床效果,现将相关内容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为我院在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88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和顺序的不同将其分为人数相等的观察组和对比组,每组各有患者44例。观察组中男患者25例,女患者19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为(60.5±3.6)岁,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在2~6小时之间,平均时间为(3.89±0.42)小时,其中发病部位为下壁的有18例,广泛前壁的有16例,复合壁的有10例;对比组中男患者26例,女患者18例,年龄41~74岁,平均年龄为(60.9±3.2)岁,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在2~7小时之间,平均时间为(3.91±0.39)小时,其中发病部位为下壁的有19例,广泛前壁的有16例,复合壁的有9例。通过实验数据统计与分析发现,在基本临床资料的比较上观察组与对比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医学上关于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标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前区疼痛、心律失常、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在12小时以内;患者年龄范围在40~75岁之间;患者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良好;患者与家属均知晓本次实验研究的目的、内容与方法。

排除标准:患者入院前2~4周出现过内脏出血或者是进行过大手术的患者;伴有夹层动脉瘤、既往得过脑卒中、颅内肿瘤患者;合并活动性消化溃疡或者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存在肝肾功能不全和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对本次实验研究药物存在过敏情况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在12小时以上的患者;治疗依从性、配合度不佳和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2 方法 本次实验研究中所有患者再入院后均根据其具体病情给予β受体阻滞剂、抗感染、他汀类调脂药物以及扩血管等对症治疗,以达到稳定患者病情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如下:①对比组患者的治疗药物为阿司匹林肠溶片,入院后先给予300mg嚼服,入院24小时后给予300mg口服,每天1次,连续服用3天后更改药物剂量为每次100mg,每天1次,连续治疗时间为1个月。②实验组患者的治疗药物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其中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治疗和服用方法与对比组患者相同。氯吡格雷的使用方法为:入院后给予300mg嚼服,入院24小时后给予300mg口服,每天1次,连续服用3天后更改药物剂量为每次75mg,每天1次,连续治疗时间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 本次实验研究中两组患者观察和评价指标分别为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APTT、PLT、PT等凝血指标和治疗前后心电图ST段改变情况、发作频率和神经缺损情况。

疗效判定标准[4]:治疗后,患者各种不适症状以及临床体征均完全消失,经过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并无异常,APTT、PLT、PT等凝血指标显著改善为有效;治疗后患者各种不适症状以及临床体征均有所好转,经过心电图检查显示结果接近正常,APTT、PLT、PT等凝血指标有所改善为好转;患者治疗后各种不适症状以及临床体征、心电图检查结果和APTT、PLT、PT等凝血指标无明显变化,甚至有所加重为无效。有效率的计算方法为好转以上例数与总例数比值乘以100.0%。

神经功能缺损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5]进行评价,患者得分越低表示其神经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实现本次实验研究中两组患者相关数据资料的处理与分析,治疗有效的表示方法为百分比(%),检验方法为卡方(X2),凝血指标和心电图ST段改变情况、发作频率和神经缺损情况的表示方法为均数标准差(±s),检验方法为独立样本t,实验数据结果间差异显著的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观察组有患者44例,其中治疗效果为有效、好转、无效的例数分别为26例、17例、1例,其治疗有效率为97.7%;对比组有患者44例,其中治疗效果为有效、好转、无效的例数分别为23例、14例、7例,其治疗有效率为84.1%,在治疗有效率的比较上,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X2=19.684,P=0.034)。

2.2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PTT、PLT、PT等凝血指标明显优于对比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APTT、PLT、PT等凝血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附表1。

附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凝血指标分析比较

2.3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电图ST段改变情况、发作频率和神经缺损情况均与对比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电图ST段改变情况、发作频率和神经缺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附表2。

附表2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ST段改变情况、发作频率和神经缺损情况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属于一种急发性疾病,其病情发展迅速且变化较快,在发病的初期患者死亡率相对较高,而导致这一疾病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炎性细胞因子的异常产生。在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在发病初期为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而造影结果显示有大概85%以上的患者冠脉内存在血栓,并由此推导出血栓可能是造成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塞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为了保证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给予积极的抗栓治疗,以达到及时疏通梗塞血管,保证血液流通供应的目的[6]。

阿司匹林肠溶片属于抗血小板药物的一种,其主要是通过不可逆的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从而阻断血栓素A2的生成来达到抗血小板的作用。但是也有相关研究报道表明,在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如果单一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这一药物可能会对患者的上消化道造成不良影响,降低了上消化道黏膜的屏障保护作用,增加了消化性溃疡发生的概率,原有消化溃疡病史患者的复发率较高,无消化溃疡病史患者出血的概率也会提高,毒副作用相对较大,影响着治疗的效果。氯吡格雷也是抗血小板类药物的一种,其属于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其可以对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达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实现抗血小板的作用。同时,其也可以抑制ADP的释放,从而减少由ADP引起的血小板活化,更好的发挥了阻滞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联合运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与氯吡格雷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治疗,氯吡格雷对阿司匹林肠溶片所发挥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并没有影响,两种药物的联合运用具有着一定的协同效果,共同达到了血小板凝集的抑制作用,同时,两种药物的联用可以保证药物的适量性,减少了药物毒副作用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与伤害,在有效控制病情,达到治疗效果的基础上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治疗效果理想且显著。

综上所述,在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运用可以达到协同治疗作用,更好的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了患者APTT、PLT、PT等凝血指标,提高了心电图ST段的降低幅度,减少了发作频率,降低了神经缺损程度,可以将其作为一种理想治疗方案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肠溶片心肌梗塞氯吡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为什么心肌梗塞这么“可怕”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怎么吃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制备
“肠溶片”该怎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