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汽化电切术治疗巨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疗效评价
2021-09-14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461000时颖涛郭青良秦奋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461000)时颖涛 郭青良 秦奋
前列腺增生(BPH)为泌尿系统疾病,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研究指出,其通常发生于40岁以上群体,60岁以上群体发病率超过50%,80岁以上群体中发病率约为83%[1]。手术切除为临床治疗巨大BPH的重要手段,开放性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SP)为临床常用治疗术式,效果确切,但也存在创伤大、手术风险高等缺点。随着临床医学进步,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汽化电切术(TUPKVP)进入人们视野。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68例巨大BPH患者,以探讨TUPKVP的具体治疗效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68例巨大BPH患者(2018年2月~2020年10月),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年龄53~72岁,平均(62.71±4.19)岁,前列腺体积51~75mm3,平均(63.23±5.70)m m3,合并症:糖尿病5 例、高血压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观察组年龄53~72岁,平均(63.28±3.75)岁,前列腺体积51~75mm3,平均(64.90±4.76)mm3,合并症:糖尿病7例、高血压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均符合BPH诊断标准[2];就诊时均伴有尿频尿急、尿程缩短、尿流细弱等症状;前列腺增生质量>100g;知情本研究,签署同意书;无血液系统疾病;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2 排除标准 免疫系统疾病;合并膀胱结石、尿道狭窄、尿路感染;精神系统疾病;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逼尿肌无力;尿道损伤史;前列腺癌;膀胱癌;不能配合研究。
1.3 方法 两组检查尿路情况,均对下尿路梗阻患者实施尿道扩张,按照中叶、两侧、尖部的顺序,切除增生前列腺组织,电凝止血。对照组接受开放性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SP)治疗,观察组接受TUPKVP治疗。于下腹正中11cm左右处作切口,暴露膀胱,在膀胱底部作切口,至显露突入膀胱的肥大前列腺,分离前列腺、包膜,至完整切除。术中均使用0.9%氯化钠溶液作为灌流液,使用气囊导尿管压迫止血,置入引流管后缝合。观察组使用器材及参数为司迈双极等离子汽化电切系统,环状电极电凝功率100W,电切160W,柱状电极电凝30W,汽化50W。
1.4 观察指标 ①围术期指标,包括膀胱冲洗、尿管留置、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前列腺切除质量。②术前、术后3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价量表(IIEF-5)评分,其中,IPSS评分总分0~35分,得分越高表示前列腺症状越严重;IIEF-5评分总分0~25分,得分越高表示勃起功能好。③术前、术后3个月尿动力学水平,包括残余尿量(PVR)、膀胱顺应性(BC)、最大尿流率(Qmax)。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术期指标 观察组膀胱冲洗、尿管留置、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两组手术时间、前列腺切除质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附表1。
附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s)
附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膀胱冲洗时间(d) 尿管留置时间(d) 住院时间(d) 术中失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前列腺切除质量(g)观察组 34 1.43±0.49 4.18±0.57 6.19±0.57 203.49±35.12 65.02±10.37 110.23±5.71对照组 34 2.26±0.61 6.04±0.83 7.48±0.62 395.17±40.36 62.84±9.26 106.39±4.81 t 6.185 10.772 8.931 20.891 0.914 2.999 P<0.001 <0.001 <0.001 <0.001 0.364 >0.05
2.2 IPSS评分、IIEF-5评分 术后3个月,两组IPSS评分、IIEF-5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IPSS评分低于对照组,IIEF-5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2。
附表2 两组IPSS评分、IIEF-5评分对比(±s,分)
附表2 两组IPSS评分、IIEF-5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IIEF-5评分 IPS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4 15.82±1.60 20.44±2.11 23.17±3.03 4.93±1.12对照组 34 16.36±1.74 18.39±1.97 22.45±2.88 7.85±1.36 t 1.332 4.141 1.004 9.664 P 0.187 <0.001 0.319 <0.001
2.3 尿动力学水平 术后3个月,两组尿动力学水平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PVR较对照组低,BC、Qmax较对照组高(P<0.05),见附表3。
附表3 两组尿动力学水平对比(±s)
附表3 两组尿动力学水平对比(±s)
组别 例数 PVR(ml) BC(ml/cmH2O) Qmax(ml/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4 80.43±10.75 20.30±4.11 13.90±2.86 30.17±3.39 7.61±1.08 20.59±2.93对照组 34 77.92±9.14 26.82±5.32 15.13±3.27 26.04±2.97 8.04±1.15 16.08±2.47 t 1.037 5.655 1.651 5.343 1.589 6.862 P 0.303 <0.001 0.104 <0.001 0.117 <0.001
3 讨论
BPH为泌尿外科多发疾病,可影响患者排尿功能,降低生活质量。目前临床治疗BPH的主要目的在于解除尿路梗阻,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SP术式为开放性方法,对设备需求低、适用范围广,但存在术中失血量较多、术后膀胱冲洗时间长等劣势,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膀胱冲洗、尿管留置、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两组手术时间、前列腺切除质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见,TUPKVP治疗巨大BPH,能优化围术期指标水平。其主要得益于TUPKVP术中切割与电凝同步进行,在处理巨大BPH时止血效果佳,不仅能减少术中失血量,还能缩短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且术中热穿透有限,无需应用负极板,能避免因热穿孔损伤周围组织,减少对机体正常组织的影响,有利于降低闭孔神经反射、膀胱及尿道刺激征等并发症发生风险,进而促进患者恢复[3]。近年,有研究指出,TUPKVP能改善BPH患者术后性功能,血清前列环素、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且效果显著,并发症少[4]。本研究也发现,术后3个月,两组IPSS评分、IIEF-5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IPSS评分低于对照组,IIEF-5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上述研究类似,说明TUPKVP治疗巨大BPH,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性功能。其主要与TUPKVP术中不会损伤患者勃起神经,降低包膜穿孔风险,保护前列腺包膜有关。检查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有助于医者客观评估尿路功能[5]。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术后3个月,两组尿动力学水平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PVR较对照组低,BC、Qmax较对照组高(P<0.05),提示TUPKVP治疗巨大BPH,能调节患者尿动力学水平。原因在于:TUPKVP能更有效地切除增生腺体组织,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TUPKVP治疗巨大BPH,能优化围术期指标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性功能,调节尿动力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