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沉浸式教学视角下的自我效能感探究
——以《英语口语》为例

2021-09-14耀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第二语言修正英语口语

王 耀 宇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江西 共青城 332020)

一、沉浸式教学

沉浸式教学法自上世纪60年代在加拿大法语区魁北克兴起以来,成为了影响深远的一种语言教学法。它强调直接将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即用第二语言教授、学习第二语言,甚至用第二语言教授其他学科课程,旨在制造自然且充分的第二语言环境,让学习者浸于其中。Swain等人的研究证实沉浸式教学法在增强二语交流能力的同时,并未造成学习者的口语交流障碍[1]。此外,加拿大的沉浸教学实验随后表明,以第二语言进行沉浸式教学的学生在语言能力甚至其他学科上都展现出了更优秀的学业水准,该教学法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接受和应用。

按照第二语言或外语的使用比例分类,沉浸式教学又可以分为“完全沉浸式教学”和“部分沉浸式教学”两大类[2]。前者是指在开始时使用100%的外语教学,随后分别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降至80%和50%;后者指外语教学比例始终保持在50%左右。

二、沉浸式外语教学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是指“人们为达到某种指定目标,对自己组织和执行行为能力的一种判断”[3]。可理解为人对自己完成某项任务的预判情况,反映了自身对完成任务的自信心和对自我能力的认可程度。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方式以及学业成就有重大影响[4][5]。

自我效能感会对学生学习时的自信心、选取的态度、面对困难时的选择以及学习时的具体策略均产生影响。不少研究认为,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在学习时倾向于具备更高的自信心、更放松的情绪状态、面对难题时更多的精力投入和更广泛的策略选择,从而增加了学业成功的机率。学生学习外语时的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其语言技能的形成、突破和完善,特别是语言输出的能力和质量。自我效能感差异的形成来自于多方面,包括学业基础、侪辈评价、重大事件表现(如高考等)、个人性格、情绪智力[6]。显而易见的是,自我效能感差异会从多面多角度地对学生语言学习过程产生影响。

沉浸式教学法的引入为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升带来了独特的契机。一般认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是综合的、复杂的过程,其中变量之多让教师教学操作常常难以凝神聚力,发挥实效。而沉浸式教学法提供的是语言环境和学习背景的整体变化,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突破束缚,更具实效地提升学习时的自我效能。

三、学生《英语口语》课自我效能感概况与沉浸式教学的实施

(一)《英语口语》课程学生自我效能感

口语作为语言的输出项,往往是雅思考试中中国学生得分最低的两项之一[7]。学生在口语学习过程中,除少数基础好,语音佳的学生,大多容易遭遇自我效能感弱、茫然失措的情况。可以归纳为两个现象: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倾向于在课堂口语表达中展现更高的信心,焦虑感较低,逃避张嘴讲英文概率较小,因而他们的任务完成情况倾向于更好,这反过来也强化了他们的高自我效能感;而对自我效能感较弱的学生而言,口语有较大概率比阅读和听力带来更强的焦虑感,加之传统的教育模式和中学学习习惯导致学生对口语的学习不熟悉[8],因此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倾向选择阅读等相对熟悉或感到舒适的“抓手”来学习英文,逃避口语输出训练,降低了口语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从而进一步伤害了其口语的自我效能感。

不幸的是,第二种情况,即低自我效能感的口语学习在《英语口语》课上明显占了更大比重。因此,针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课堂教学模式变革势在必行。

(二)沉浸式教学的实施和研究开展

本课程沉浸式教学改革具体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课程语言的转换。鉴于本课程学生的专业为英语专业,选取完全沉浸式教学法,即除个别超纲或生僻的知识点辅以中文解释外,其余课堂语言一律采用英文进行教学,学生亦被要求严格使用英文进行表达。中文的讨论或私语亦将受到一定“惩罚”,如承担更多英文讲话任务等。与课程相关的一切纸质和电子材料,如课件、作业、音视频、训练软件等也全部以英文形式展示。另外,为了强化真实的英文语言环境,与学生一同总结和设置了多样化的彼此的问候语和对话句式。如,当学生希望老师给出某一话题的提示时,学生需要说“would you please give me some hints?”又如,小组组长在讨论结束后,需要正确说出“Who would like to be the first to talk?”此类语言有强制性,新颖而正确的句子会得到奖励,如给平时分加分。它们的正确使用构成了一条条线索,串起了整个课堂的英文话语环境。

第二,部分实施,对照研究。为了让沉浸式教学实施后的研究数据和结果得到充分支撑,在年级四个班级中选取1班和2班(共66人)进行《英语口语》的沉浸式教学,而在另外两个班(共66人)则仍旧使用原有的教学方法。

本次教学改革尝试为期一学期,期间通过学生反馈、视频录制(并转送其他教师盲评)、成绩等方式,在三个时间点上(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统计各项数据,最终形成对比材料予以分析。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此次研究的结果和教学安排,之后本课程的教学中所有班级都将进行沉浸式口语教学。

四、研究数据与结果

学生自我效能感在两个不同教学模式下的评价是此次研究的核心。沉浸式教学能否影响到学生口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需要的研究变量至少包含:学生的自我修正行为,学生的情绪体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一)沉浸式教学的实施与自我修正行为

Van Hest认为,讲话者总是会不时说出错误或不当的信息,他们意识到表达中的错误后会自发地进行修正,这种行为就是自我修正[9]。自我修正是讲话者自身话语监控机制的外在表现[10]。自我修正是英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特别是语言输出时的常见现象。例如学生口语表达时不断更正自己上一句的语法错误、用词错误,或者不断重复自己的短句,试图用重复来确认、检视自己的语言。自我效能感的差异,可以导致学生自我修正行为的迥异,并有重大教学研究意义[11]。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不论在课上还是课下,其表达意愿相对更强,结果就是其注意力更多地在表达的效能和质量上,如选取更好的句型等,自我修正的频次较低。而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害怕表达错误,其注意力集中于其表达的正确性本身,而非表达效能,因此学生的表达会频繁地出现自我修正现象,并且几乎全部是错误性修正[11]。研究所用的学生口语视频是一项线上作业,限定主题,不限定时间,同时为了避免过度准备,视频作业从发布到收集共计只有50分钟。

通过三次视频录制作业的收集和观察,得出以下数据:

图1 学生录制的视频中出现的口语自我修正总次数

得益于随着课程进行学生口语的进步,四个班的总自我修正次数整个学期均呈下降趋势,但很明显,实施了沉浸式教学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在同样要求的视频中,呈现出更快速、更明显的自我修正下降,下降幅度达24%,明显高于另外两个班的9%,对比强烈。

(二)沉浸式教学的实施与学生的情绪体验

学生的情绪体验也是学生学习动能的重要因素。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因其对任务完成的预期较高,心态较为轻松,更能将注意力投入到任务环节中体验乐趣,并用积极体验强化自身的表达努力[6]。特别是当任务环节具有一定挑战性时,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因焦虑感低,更能专注于任务带来的愉悦的一面,完成学习任务。而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因完成任务预期较低,心态较为紧张乃至疏离,注意力在如何避免表达错误,较难关注环节中的乐趣并以乐趣来强化自身的表达动机。基于此,研究的另一关注点是沉浸式教学是否能改变学生的情绪体验。研究将学生视频录制结束后的情绪自评作为标尺,设计了如下自评量表:

高度专注,乐在其中,对表达充满信心8-10分专注,基本无焦虑感,感到能完成任务6-8分比较专注,有压力感,不想出错4-6分感到焦虑,怕时间紧张,害怕出错2-4分很紧张,不想表达,预计难以完成0-2分

将此量表发给学生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自评,并自己做好记录,以备之后的自评中进行对照。学生在本学期三个时期的情绪自评均分如下图:

图2 学生对口语视频录制的自我情绪体验评分

显而易见的是,得益于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和对口语作业的熟悉,四个班的学生在情绪体验上都出现了上升。然而沉浸式教学法下的1班和2班学生的情绪自评上升情况明显好于原来教学法下的学生,特别是到了学期末,双方自评分值差距已经超过1分。

(三)沉浸式教学的实施与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因素。口语作为一项语言输出项,常常被认为是学生的困难项目,应对困难情境时,自我效能感差异会导致明显不同的应对方式。因此,通过对比研究学生的学业水平变化,可以进一步明确沉浸式教学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通过将学生的口语视频转交其他教师进行盲评的方式,得出以下事实:

图3 口语视频成绩平均分与中位数对比

显而易见,实施了沉浸式教学的两个班级的平均分和分数中位数在一个学期的过程中均呈现不断提升的态势,而另外两个班则趋势不明显,存在反复,变化幅度也较小。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沉浸式教学对口语课堂和学生口语表达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至少在研究选取的三个维度,实施了沉浸式教学班级的学生自我效能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自我修正行为方面,对比研究发现沉浸式教学班级的学生自我修正的次数呈显著下降态势,下降幅度明显超过传统教学的班级,说明沉浸式教学提供的语言环境对学生口语自我效能感起到了提升作用,这无疑有利于学生口语能力的进步。此外,学生的情绪体验研究,采取了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进行情绪自评的方式,对比发现在使用沉浸式教学法的班级,学生的情绪体验自评提升更快,且使用该教学法时间越长,情绪体验越佳——作为自我效能感的一个侧面,情绪体验提升的实质无疑代表了自我效能感的上升。最后,学习成果作为最直接和有力的维度,最能说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情况。在这个维度下,沉浸式教学再次发力,使用沉浸式教学的班级,不论学业任务评价的平均分还是分数中位数均上升更快,且趋势更稳定可靠,充分说明学生的自我效能被充分支撑和释放,得到了更优秀的学业成果。

外语教学运用沉浸式教学法的实质是制造语言环境,发挥语言的工具属性,有利于学生将注意力从语言本身转移到表达需求,从而适应语言使用,克服表达无力,提升自我效能感,最终形成良性学习循环。因此从另一角度来说,教师应关注并千方百计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让学业提升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修正英语口语
修正这一天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英语口语交际中的应用
脑与第二语言学习
对微扰论波函数的非正交修正
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学习方法探索
The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Oral English Teach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Critically assess the use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as an aid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Improving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bility of Speaking English by the PPP Model
修正2015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第二语言词汇附带习得研究30年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