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区单中心泌尿系结石成分特点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2021-09-14黄雪漾梁爱迪梁沛华
黄雪漾, 梁爱迪, 梁沛华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 510405)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5%,南方可高达5%~10%[1]。广州地处岭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炎热的天气、饮用水的水质条件等让广州成为泌尿系结石的高发地区。结石的成分多样,其中以草酸钙、尿酸、磷酸钙、胱氨酸等为主要成分。有学者[2]认为,结石的发生及预后,与结石的成分密切相关。泌尿系结石在中医属于“石淋”的范畴,认为其发生与下焦湿热、气血瘀滞或肾气不足相关,中医中药在治疗泌尿系结石方面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广州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特点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探讨该地区中西医结合辨治泌尿系结石新思路和新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收集 2019年4月至 2020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泌尿系结石患者,共779例。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泌尿外科和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3]:有典型突然发作的肾区疼痛,伴有肉眼或镜下血尿,或伴有腰腹部钝痛,酸胀不适,或有排尿突然中断,排尿困难,急性发作时肾区或输尿管部位有叩痛或压痛;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为泌尿系结石患者。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外科学》[4]中关于泌尿系结石(尿石证)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3 个证型:①湿热蕴结证:腰痛或小腹痛,或尿流突然中断,尿频、尿急、尿痛,小便混赤,或为血尿,口渴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数。②气血瘀滞证:发病急骤,腰腹胀痛或酸痛,疼痛向外阴部放射,尿频、尿急,尿黄或赤,舌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或弦数。③肾气不足证:结石日久,留滞不去,腰部胀痛,时发时止,遇劳加重,疲乏无力,尿少或频数不爽,或面部轻度浮肿,舌淡红,苔白,脉细无力。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泌尿系结石诊断标准;②于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并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肾镜、输尿管镜、膀胱镜及切开取石等;③术后结石送检验室行红外光谱下结石成分分析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①未行红外光谱下结石成分分析的患者;②不符合上述中医证型或辨证不明确的患者;③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
1.5 研究方法收集患者基本信息、结石位置、结石形态和中医证型等临床资料,并对患者的结石成分进行分析,观察结石分布、结石成分与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其中结石成分分析方法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法,应用济南鼎舜公司生产的SUN-3G 第二代智能结石分析仪对泌尿系结石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①泌尿系结石清洗干净后,放入温度在70 ℃~100 ℃之间的烘烤箱进行烘干;②取1 mg 左右干燥泌尿系结石粉末,与200 mg 溴化钾充分混合后,放入玛瑙研钵中捣碎;③将混合物再次放入烘箱中烘烤10~30 min,取出后用加压机加压制成半透明片,然后迅速放入分析仪进行扫描分析,电脑自动绘制图谱并得出成分分析报告。
1.6 统计方法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或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779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中,男516例,占66.2%;女263例,占33.8%。年龄19~87 岁,平均年龄(51.85±13.42)岁,其中40 岁以下患者166例,占21.3%;41~60岁患者393例,占50.4%;60 岁以上者220例,占28.3%。有基础疾病患者417例,约占全部患者的53.5%,包括高血压144例,糖尿病88例,慢性肾功能不全30例,泌尿系手术病史63例,高尿酸血症55例,前列腺增生37例。
2.2 结石分布与结石成分关系表1 结果显示:779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中,单一成分结石347例(占44.5%),2种成分混合结石416例(占53.4%),3种成分混合结石16例(占2.1%);结石以草酸钙结石及其混合物为主,共642例(占82.4%),其次为尿酸结石,共102例(占13.1%)[单一成分75例(占9.6%)和混合成分27例(占3.5%)],胱氨酸结石4例(0.5%),含有磷酸铵镁成分结石和其他成分结石共58例(占7.4%);感染性结石(含有磷酸铵镁成分的结石)30例(占3.8%),非感染性结石749例(占96.2%);上尿路结石664例(占85.2%),下尿路结石115例(占14.8%),上下尿路结石比为5.7∶1;结石形态以非铸型结石为主,共676例(占86.8%),铸型结石共103例(占13.2%);结石成分与性别、结石位置、结石形态有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779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分布与结石成分关系Table 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lculus distribution and calculus composition in 779 patients with urinary calculus [例(%)]
2.3 结石分布与中医证型关系表2 结果显示:779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中,湿热蕴结证476例(占61.1%),肾气不足证208例(占26.7%),气血瘀滞证95例(占12.2%)。中医证型分布与性别和结石位置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结石形态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779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分布与中医证型关系Table 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f calculus distribution and the TCM syndrome types in 779 patients with urinary calculus [例(%)]
2.4 结石成分与中医证型的关系表3 结果显示:779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中,含有草酸钙成分结石共642例(占80.1%),其中湿热蕴结证384例(占59.8%),气血瘀滞证79例(占12.3%),肾气不足证179例(占27.9%);尿酸结石共102例(占13.1%),其中湿热蕴结证65例(占63.7%),气血瘀滞证11例(占10.8%),肾气不足证26例(占25.5%);感染性结石共30例(占3.9%),其中湿热蕴结证23例(占76.7%),肾气不足证7例(23.3%);胱氨酸结石4例(占0.5%),其中气血瘀滞证和湿热蕴结证各有2例(各占50.0%);其他成分结石共38例,其中湿热蕴结证19例(占50.0%),肾气不足证14例(占36.8%),气血瘀滞证5例(占13.2%)。结石成分与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779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与中医证型关系Table 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lculus composition and TCM syndrome types in 779 patients with urinary calculus [例(%)]
3 讨论
结石的形成原因很多,主要与饮食、生活习惯等相关,结石成分多样,以草酸钙、尿酸、碳酸磷、胱氨酸等为主要成分。本研究中,广东地区结石成分以草酸钙为主,其次为尿酸、碳酸磷灰石、羟基磷灰石、六水磷酸铵镁、胱氨酸,其中含有草酸钙成分的结石占82.4%,包括单纯草酸钙结石36.9%和混合草酸钙结石63.1%;含有尿酸成分结石13.1%,感染性结石3.8%,胱氨酸结石0.5%,其他成分结石4.8%。草酸钙结石具有复发率高的特点,在本次调查研究中发现,广东地区草酸钙结石发病率高于其他地方[5]。这可能与广州居民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有关。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广州居民的肉食和蛋白摄入量提高,而大量的肉食和蛋白可使体内酸性物质增加,加之广州居民有喝早茶习惯,这种饮食模式具有持续时间长,食物摄入量多的特点,且早茶多为各式点心,糖分含量高[6];同时,广州居民平均日水果摄入量也较高,且均以龙眼、荔枝、香蕉、菠萝等高糖水果为主[7];糖分摄入过多,可导致体内草酸和钙吸收增多,泌尿系排泄钙含量增加[8],从而导致草酸钙结石的发生。
尿酸结石约占所有泌尿系结石的10%左右。本研究中,尿酸结石占比为13.1%,高于平均水平,这可能与广东地处沿海地区,居民海鲜摄入较多,同时有煲“老火汤”的习惯,嘌呤摄入量高相关[9-10];尿酸结石中,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多,这可能与男性喜饮酒有关,同时亦与男性高尿酸血症发病率比女性高相符合[11]。本研究中有4例胱氨酸结石,经过调查发现,4例患者的发病年龄在28~36 岁之间,且全部为男性,其中2例患者曾有结石手术史,此次为复发就诊,可见其与胱氨酸结石发病年龄偏低、复发率偏高的特点相符,虽然胱氨酸结石发病率较低,但因其属于遗传病,故其发病与基因异常相关,目前关于胱氨酸结石的治疗仍有待研究[12-13]。本研究同时还发现,感染性结石患者中,女性占66.7%,是男性的2 倍。已知泌尿道感染是女性泌尿系结石的危险因素之一,而泌尿道感染的发生与女性尿道具有短、宽、直的生理结构特点,尿道外口与阴道、直肠相邻,且黏膜容易受到静脉循环影响相关,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女性更容易发生泌尿道感染[14]。因此,女性的感染性结石发生率较高。
在中医学方面,尿石症属“石淋”范围。中医认为,尿石症的发生,其病因病机可概括为肾虚、下焦膀胱湿热。病位在肾、膀胱和尿道。以肾虚为本,湿热为标。肾虚则膀胱气化不行,尿液生成和排泄失常,加之摄食不慎,或感受湿热之邪,或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之品,导致湿热内生,蕴结膀胱,煎熬尿液而结为砂石。
广州地处岭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天气炎热、潮湿,加上当地居民喜食阴柔滋腻之品,故居民多以湿热、痰湿体质为主,阴虚质、血瘀质亦较多,而与泌尿系结石相关的体质又以湿热、痰湿为主[15-16]。本研究中,湿热蕴结证是广州地区泌尿系结石最常见的证型,其中又因男性多嗜烟酒、肥甘等湿热之物,故该证型多见于男性,男女发病比约为2.1∶1。现代人生活工作压力增大,熬夜成为常态,熬夜必然耗伤肾阴,加之本研究60 岁以上患者占28.3%,年老则肝肾亏虚,肾虚则膀胱气化不利,容易引起结石的形成,故肾气不足证亦较常见。本研究中,气血瘀滞证相对较少,与其他的研究有所不同[17],这可能与现代人工作、生活方式改变有关。
结石成分与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相关性,在草酸钙结石、尿酸结石及其他成分结石中,各证型的分布与总体分布规律相似,但在感染性结石中湿热蕴结证的比例远高于平均水平,该类患者常伴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尿组合中感染指标高,细菌培养常为阳性,这可能与湿热之邪侵袭膀胱或患者嗜食肥甘、湿热之品导致湿热内生,膀胱气化不利所致。中医治疗泌尿系结石具有独特优势,全国名老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泌尿外科教授崔学教在治疗泌尿系结石上有丰富临床经验,紧扣“湿热、瘀、虚”的病机,以“通”为用,临证运用清热祛湿、破血行气、补肾益气等法治疗泌尿系结石,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18]。
综上所述,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同时病因复杂,复发率高,如何减少和预防结石的形成和发展,探讨有效的泌尿系结石防治方法,是泌尿外科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广州地区单中心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成分的特点分析与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的研究,发现广州地区患者结石成分以草酸钙为主,其次为尿酸结石、碳酸磷灰石和羟基磷灰石、胱氨酸结石。在中医证型上以湿热蕴结证为最多,肾气不足证次之,气血瘀滞证较少。在中西医防治结石上,可根据其成分特点,结合中医证型进行辨治调养,如改变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减少富含草酸食物如菠菜、苋菜及各种坚果等的摄入,多食用柑橘、橙子等富含枸橼酸成分的水果;减少食用海鲜、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每天饮水不少于2 000 mL,并限制钠盐的摄入;在中医体质调理上,少吃煎炸油腻之品,戒烟酒,同时调整作息时间,多运动,改变体内生理环境,调节机体内部阴阳平衡,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减少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