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焊接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1-09-14任艳艳王美姣张怡青

科技与创新 2021年17期
关键词:导师校企课程体系

任艳艳,肖 珑,王美姣,武 同,张怡青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450046)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纲领的颁布,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目标重新定位,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强”体现在产品品质、创新技术、自有品牌等方面,产品品质的提高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支撑。焊接作为制造业的关键技术,是现代化经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而现有教学模式无法适应不断发展的制造业对技术技能的需求,造成学生技能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如何培养适应现代工业发展需求所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急需研究的问题。本文以我校焊接技术与自动焊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施为蓝本,以期为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1 试点专业基本情况

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成立于2011年,在校生170人,毕业生就职单位主要集中在河南省内企业,如中国机械工业机械工程有限公司、海尔(郑州)集团、卫华集团、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所从事岗位主要包括焊接操作工、焊接工艺员、生产管理员等。河南省高校中开设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的极少,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是河南省焊接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之一。2013年,与中国机械工业建设有限公司合作,以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2011级学生成立“中机班”,以学校为主导,校企联合共同进行培养。中机公司为“中机班”提供实训耗材费用共计129万元,为学生技能训练提供物质保证。2014年,与海尔集团创立具有订单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2015年,卫华集团在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2013级学生中面试选拔17名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学习,其中三个月为焊接技能培训,三个月为岗位技能培养。2016年,与宇通公司合作开展“蓝色精英培养”计划,合作开展了两种模式,即学校主导的先招生再招工和企业主导的先招工再招生两种。2018年与海尔集团成立海尔班并作为主要成果获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2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及成效

2.1 成立海尔班,实践招生招工一体化,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成立以二级学院院长为组长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建设工作组,并成立了现代学徒制试点指导委员会,制定了指导委员会制度及工作方案,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研讨会。在学校出台的《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招生(招工)管理办法》和《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学生(学徒)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制定了招生招工一体化实施方案,明确了校企双方的职责以及先招生后招工的实施方案。合作企业参与了专业的招生宣传资料的制作和招生咨询等工作,实现了校企共同招生。如图1和图2所示,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与合作企业针对岗位需求,在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2018级学生中,通过专班宣讲和招工答疑、企业参观、签订校企生三方协议、拜师仪式等,明确学徒、学生双重身份,实现了先招生后招工。设立焊接专业试点以来已招生78人,其中2018级35人,2019级43人。

图1 焊接现代学徒制海尔班拜师仪式

图2 企业参观

2.2 创建并实施“二元三段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根据焊接岗位技能的特点和合作企业岗位典型任务要求,按照焊接基本技能→焊接专项技能→焊接综合技能的培养主线,将岗位企业焊接生产技能和工匠精神两个方面的要求融入教学过程中,校企交互、共育共培,在“四对接、六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创建“二元三段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际运行中不断完善,最终形成成熟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企业班组化管理模式,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1个师傅可带1~3个徒弟,组成学习互助小组,确保学徒熟练掌握每个岗位所需的技能。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完成学徒的职业成长过程,实现由“适应期”经“成长期”最终到“成熟期”的转变,最终成为海尔集团合格的操作或管理人员。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图3所示。

图3 “二元三段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2.3 重构课程体系

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工作步骤:通过企业岗位需求、人才需求和毕业生调研确定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人才目标培养岗位,经过职业能力分析研讨会、课程体系构建研讨会的方式,重构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通过现场访谈、电话访谈和网络调查三种调研形式对焊接专业近三届106名毕业生的就业动态和相关企业的焊接岗位进行调研,整理出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的4个工作岗位的23个工作项目、77项工作任务、446条职业能力。整个课程体系构建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将典型工作项目(任务、职业能力点)转化为课程。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讨会由全国现代学徒制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牵头,邀请多位教育专家、行业专家参与,按照典型工作任务的梳理、培养目标及规格确定、课程体系梳理、课程与能力对接4个环节进行,梳理出12个典型工作任务、12门专业技术技能课程、5门学徒岗位能力课程,建立成“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术技能课程+岗位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课程”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构建专家研讨会现场如图4所示。

图4 课程体系构建专家研讨会现场

2.4 双元结构模块化教学

《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中明确指出“校企共建师资队伍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中第十二条要求“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综合利用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之间各自具备的理论优势、操作优势、信息化优势、教学能力优势、管理优势,充分考虑教学环节的不同要求,协同合作、主辅分工,挖掘师资能力提升和教学效果。比如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技能训练过程中,校内教师承担理论元教学,企业师傅承担技能元教学。通过合作教学模式,提高了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升了专业教学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增强以学生为中心一体化课堂效果。

2.5 校企资源共建共享

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原则,通过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实践专家研讨,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学习情境,制定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截至2019-07已经开发完成“二保焊工艺技术”“钎焊工艺技术”“焊接机器人编程及应用”3门校内工学一体化核心课程工作页及配套资源(视频、阅读材料、动画),建设完成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焊接工艺与操作技术”1门。

2.6 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加强现代学徒制“双导师”队伍建设,规范企业导师聘任及学校导师遴选,构建校企互聘共用的“双导师”教学团队,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保障现代学徒制试点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出台了《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实施办法》和《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双导师”管理办法》。学校导师轮换下生产车间,参与学徒生产实习,拜工人为师傅,积极投入生产一线,学习岗位技能,了解企业文化,熟悉生产流程,提高学校导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进而提升学校导师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能力。2018-07—2018-08,学校选派任艳艳、武同、张怡青三位教师到郑州海尔焊接生产线轮岗实践。同时企业选派有实践经验的专家、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等担任师傅,成为企业导师,参与学校课堂教学和技能指导,组建学做融通、双元结构合作式教学小组。

3 创新点

3.1 创新螺旋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急需的焊接高技能人才

实施“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螺旋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徒能力的递进。在教学组织中实施学徒的渐进式培养方式,同时针对焊接工艺员、焊接检测师、焊接操作员等提出“个性化培养”的具体方案,方案制定根据所学专业分解成若干个岗位,把工作岗位的技能训练与学校课堂的专业教学有机紧密结合起来,既重视专业知识的灌输和全面素质的培养,也重视职业素养和从业技能的训练,增强了学校与企业双主体育人的融合度,使学生在企业岗位中得以更好地培养,为国民经济发展培养大国工匠式焊接人才。

3.2 课程模块化

打破“一课一人”或“一课一组”方式,将课程按照工作过程模块化,不同模块根据教学目标,配置对应若干双元教师小组,例如将空调产品“生产管控与员工教导”课进行模块化开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个模块的教学目标和行动任务特点,配置不同教学小组,例如“模块一:生产作业分析”教学目标为“使学生通过分析生产任务和产品性能,具备制定生产计划和物料清单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引入管理组和技术组讲授和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猜你喜欢

导师校企课程体系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导师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