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介入让学生不再怕写作文
2021-09-13宋晗
宋晗
【内容摘要】针对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无话可说、说不清楚、说不具体等难点,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拓宽学生视野,捕获“活”的素材;利用多媒体,教会学生观察和感悟,学会写作真人真事、真情实感;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记录生活,创造生活;利用多媒体进行各种文体的训练,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达到预期课程教学目标。
【关键词】多媒体 初中學生 作文教学
多年来,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在泥淖中爬行,不少教师和家长都认为作文难提高,认为不如把精力用在提分快的科目上。在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下,许多农村小学初中的作文课上追求短平快的教学模式,老师用“套路”,学生靠“瞎编”,平时不注重观察生活,不会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提炼主题,写出来的作文当然言之无物,记叙文少有真情,议论文假、大、空论调泛滥等现象十分普遍。
作文本应该是反映世界、思考生活、创造艺术的高级人类活动,何以成了学生怕写老师怕教的课程内容?究其原因,还是应试教育思维模式在作怪。相当多的教师、学生、家长都认为写作文就是为了考试,作文虽然占分多,但提分慢,不易拉开分数,差不多就行了。这种思潮偏离了作文的初衷,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规律和《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作文的要求,导致学生缺乏兴趣和内在动力。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对7~9年级作文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写作要表达出真挚的情感,表达出作者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真切感受。要观察到生活的多个角度、捕捉到事物的特征并有创意地表达出来。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信奉这一基本要求,在作文教学中摸索,将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与作文课有机结合,探索作文教学的方式方法,力求使学生不怕作文、乐于作文的教学征途中做了一些有效的尝试。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拓宽学生视野,捕获“活”的素材
西部地区农村学生由于当地社会生活局限,学生普遍生活内容单一,课外阅读少,接触社会的机会少,视野相对狭窄,写作文时往往无话可说。为了完成作文任务,就不得不抄袭瞎编。鉴于这一种情况,笔者在教学中力求利用多媒体开阔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丰富作文教学资源,有意识地给他们提供基本材料,让他们“有米下锅”。
写热爱家乡类题材的作文时,事先布置任务,让学生上网了解关于家乡的信息。作为教师,自己也不闲着,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配上图片制作成PPT,系统且有重点地介绍家乡天水,把包括家乡的历史、地方文化、名人、风景名胜、名优特产等内容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课堂深入了解家乡,并且把多媒体展示内容跟自己的原有认识以及搜集到的资料加以对比、联系,对家乡形成了全面的认识。这当然还不够,还要将信息筛选、内化,然后才能有条理有重点地写成作文。于是笔者通过投影播放《家乡的端午节》,学生阅读后深有感触,通过多媒体的优势,和学生讨论本次作文题目“家乡的____”,并提出写作要求。首先要求学生先把题目填写完整,可以从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特产小吃等各方面着眼,有重点地写某一个方面。第二天作文收上来,果然有起色,学生一改没话可说的局面,大多数学生洋洋洒洒数百字,显得内容充实具体,并且涌现出了几篇相当有见地的作文,学生对多媒体作文教学有了一致的认同。后来,用同样的方法教学生写祖国,笔者把自己足迹所到之处亲自拍摄的照片和视频制作成课件展示出来,让学生跟着老师的脚步浏览祖国美景,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并且把笔者亲身经历的风土人情和独特感受讲述给他们。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或从书本上得来的,或从家人亲朋处听说的,或者还有个别学生随家人出游得到的印象,进行联系、筛选、加工,确定好自己所要的题材,有重点地描述出来,就是一篇完整的作文。加之有些同学能够将自己的感受、情感融会贯通到作文当中,就会产生“更上一层楼”的效果。
二、教会学生观察和感悟,学会写作真人真事、真情实感
学生写作文时遇到的另一大困难是写不清楚,写不具体。出现这一困难的原因往往是不会观察。没有观察,心里就没有具体的物象,胸无成竹如何能写出具体的东西来呢?观察要靠平时的积累,教会学生观察,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在课堂上完成。写一种小动物,比如写猫,可以借助网络视频播放,教学生观察猫的形状、动作、生活习性,甚至细小到猫的眼睛的变化、口鼻的形态、胡子的走向等等。有了这些观察,学生对本来熟悉的猫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写作时就不会笼统粗略了。比如有一次作文课描写秋天,学生对秋天很熟悉,但要具体地写却无从下笔。笔者就播放事先制作的PPT,一幅幅秋天的图片:地里堆成小山的苹果、丰收了的玉米,农家屋檐下晒着的红彤彤的辣椒,五彩缤纷的山林,火焰一般的枫叶,清澈的小溪流水……让学生集中精力有目的地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说出看到了秋天的什么,有什么感受。由于通过多媒体已经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脑海里对秋天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就有具体内容可写了。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定点观察法、移步换景法、时间变换法,将观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图像扩展到实景。这样的练习经常做,使学生学会了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了爱观察的习惯。
三、教学生自制美篇,拍抖音,记录生活,创造生活
学生普遍对作文有所惧怕,笔者就让他们自由地做轻松愉快的事。比如制作美篇、拍抖音,就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美篇需要将图片用文字串联起来的。每一张图片的选择都有目的性,都要服从整个美篇的主题,这样学生从潜意识里学会了围绕主题选材。然后给每一张图片配上有特色的文字,学习简练准确地记录生活。通过图配文,图文并茂,突出风格,让学生体会作文“来自生活,高于生活”的真正意义。抖音短视频是需要配乐,甚至配台词的,让学生一边拍,一边口头介绍,也是一种短小的口头作文训练。今年早些时候笔者们组织学生参加了一次以“节约粮食、反对浪费”为主题的短视频大赛,学生们利用平时训练过的方法,从确定主题到搜集材料,从剪辑视频到配文字,整个过程下来搞得井井有条,图文并茂,表现出孩子们对生活和社会问题的兴趣和见解。活动中虽有难度,但是看不出有哪位同学被困难吓到,反而是兴趣十足,能够迎难而上,无形中完成了一次较高质量的作文训练。这种作文的形式,学生喜闻乐见,让学生在轻松学习中完成了作文,对克服“怕”起到了很大作用。
四、采用多媒体进行文体训练
各种文体的作文,均可以采取多媒体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借助多媒体进行记叙文散文的训练。义务教育阶段的记叙文旨在培养学生按时间顺序叙述一件完整事件的能力,锻炼学生写人叙事的基本技能,并对基本的人物描写、景物描写方面的技能有一定的识别和掌握。初中阶段相较于小学阶段,作文在反映生活和自然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力求能够反映更加广泛的生活画面,加深对自然万物的认识。而这些方法和要求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加之初中阶段接触到的文体更多,对于学生来讲,他们通常会感到抽象,无法很快吸收和消化。鉴于这种情况,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让那些抽象的文体知识、写作技巧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在写作过程中,笔者们借助白板投影,对有关知识加以说明;或者播放某一故事情节片段,让学生按影片叙事顺序将其叙写下来。在教学了朱自清的《背影》以后,要求学生抓住亲人的某一片段动作,来描写亲子之间的爱。这时,将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片段用白板播放出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看见背影”“刻画背影”“怀念背影”的写法,尤其是“父亲”过铁道去买橘子时的背影及动作的描写。课后观察自己的父母亲在为子女操劳时的某一片段进行仿写,这样学生心里有了一定的内容定位,表现方法定位,就再不会无目的地乱撞了,从而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来。
借助多媒体进行说明文训练。学习了《中国石拱桥》后,笔者让学生介绍家乡的一座桥。这时,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有关桥的知识,让学生全方位认识桥。然后播放中国一些著名的桥,如断桥、赵州桥、卢沟桥、南京长江大桥、果子沟大桥等。有了全面了解以后,再按图索骥,寻找并观察家乡的桥,做到有话可说,说得准确到位。同样的方法,可以写介绍一种动植物,制作一种美食等题材的说明文。
借助多媒体进行应用文训练。比如“书信化”作文,这是一种以生活为文的好办法。具体做法是:以写信代替作文,老師提出写作要求,结合指定的内容作文。这样学生会觉得更加自由,便于抒发自己的感受,因而乐于接受。因为在写信中自由地倾注了自己的感情,所以写出来的文字更有真情实感。在国庆70周年前夕,笔者跟学生一起观看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十一连胜的部分赛事片段,并要求学生在国庆假期间自行观看赛事,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庆,写《给女排姐姐的一封信》,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学习女排精神。这样,学生可以轻松地写作,写出来的文章不再是瞎编,而是有感而发,写出了真实感受。
除此之外,也可以把作文“表演化”,发动学生将有意义的见闻、故事编成相声、话剧、小品等,在班上表演,有条件的同学可录制视频,在班上播放。这些活泼多样的写作方式,能克服学生惧怕作文的心理,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锻炼他们叙述见闻的能力和想象能力。
多媒体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写作文,不再“难为无米之炊”,不再因为没话可说而苦恼,让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导下不怕作文,爱上作文。当然,写作能力的提升,主要取决于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深刻认识与感悟,也取决于运用合理的方法不断地练习。多媒体的介入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在激发兴趣、方法指导等方面有较好效果,在构建作文教学的高效课堂时,不可依赖于此。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
[2] 孙婧雅. 初探多媒体对作文教学的优化作用[J]. 语文课内外,2019(04).
[3] 于永龙. 运用多媒体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J]. 甘肃教育,2019(06).
[4] 司纪茹.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07).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马跑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