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视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21-09-13张彬彬
张彬彬
【内容摘要】随着多媒体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电影电视剧日益成为人们街头巷尾休闲娱乐的方式。而影视资源中的历史元素,如果能加以适当的开发利用,将会极大地优化高中历史教学,成为高中生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源,也必将提高高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怎么由影视资源转化为学习资源,助力高中历史教学,将是本文重点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影视资源 高中历史教学
引言
随着科技革命的兴起,教学手段也不再是传统的“口耳相传”,而是数字多媒体等新的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师上课由以前“三尺讲台一粉笔”的形象,迅速蜕变为熟练运用电脑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电脑达人”。于是课堂不再枯燥无味,而是伴随着视频影像技术的加持变得栩栩如生!历史纪录片是一种最大程度还原历史的珍贵影像资源,对高中历史教学的生动具象化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电影电视剧中有好多的历史题材的作品,不同程度的演绎着历史,如果能有选择性地甄别和选择适当的影视资源,充分发挥其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将会对历史课堂产生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一、影视资源的甄别和选择
影视资源是一种动态视频,不同于课本黑板等静态资源。电影电视剧等媒体资源也是良莠不齐,不乏制作精良、家喻户晓、口碑人气颇佳的力作,但也不乏粗制滥造,杜撰历史,混淆视听的影视败笔。因此如果不能很好地加以甄别和选择,将会极大地误导广大青少年,对其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影视资源的甄别和选择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要以尊重历史为前提
历史之所以是严肃的不允许任意篡改,是因为它反映的不仅仅是一个个个体的存在,还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曾经的心路历程。所以既然历史是严肃的,我们就应该尊重历史,而不是诋毁历史、篡改历史。很多历史类的影视资源,随意篡改历史细节,戏说历史,以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历史,就坚决不能选用。
例如前些年“戏说慈禧”“戏说乾隆”等戏说题材的电视剧非常火爆,但这类电视剧就是以“戏说”博人眼球,对历史任意篡改和杜撰,甚至凭空捏造史实,就是为了单纯地追求收视率,这种视频如果在历史课堂上被采用,将会颠覆学生的三观,不利于正确的历史观的形成,流弊极大,必须予以禁止。
2.最好选用纪录片等精良之作
影视资源中历史元素保留的最原汁原味的莫过于历史纪录片了,它最大程度地还原和演绎了历史,弥足珍贵!所以历史教学最好选用纪录片等资源。
例如《中国通史》就是一部记录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的纪录片,内容以“集”分段,每一集演绎一部真实的历史片段,它的语言凝练概括,很多都是教科书式的讲解,堪称视频版的历史教科书。比如在讲“武王伐纣”这一子目时,如果光凭教师的语言讲解,很难直观地再现历史原貌,这时可以引用《中国通史》中“武王伐纣”这一集的视频资源,更能生动逼真、惟妙惟肖地演绎那段历史。在讲到中国近代史时,《甲午》这部历史纪录片则反映了近代中日甲午战争这一场景,可以运用到历史课堂中,能有力的推动历史教学。《圆明园》这部纪录片真实地再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场景,堪称史诗般的精品巨制,此部纪录片优于电影《火烧圆明园》,应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以运用。《铁在烧》则是一部反映抗美援朝历史的纪录片,讲述的是中朝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御敌的英勇感人的故事。《玄奘之路》讲述的是玄奘西游求取真经的真实历程,可以作为讲述唐朝时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视频选用。
3.要经过剪辑和修缮后融入课堂
历史视频往往播放时间较长,直接作为课堂视频资源是不合适的,必须经过适当的剪辑改善后方可使用。比如《甲午》共5集,每一集都讲述了一个片段,每集45分钟左右,所以直接拿来用时间过长,不便教学。教师可以就教学课件中的具体情境剪辑一个小的片段加以运用。例如在讲大东沟战役时,只需把这一战争相关的视频剪辑出投放到课件中即可,这样既能使学生更加生动直观地了解史实,又能把视频资源有机融入课堂,行云流水,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多元化。
二、影视资源在课堂中的运用
影視资源是不同于教科书的一种课外资源,如何把这种课外资源转化为课内资源,需要一种艺术地处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爬滚打,探索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有的教师喜欢用时下热门的电视剧导入课堂,觉得这样时尚大气;有的教师喜欢用经典的历史纪录片导入,觉得这样端庄厚重。其实这两种方案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只是手段和风格上的不同而已。但是要遵循以上影视资源的甄别和选择的原则,不要出现教学上的硬伤。
现在就以“明朝政治体制的建设”为例来说明以上两种不同手段的运用。《公元1644》和《大明王朝》都是反映明朝历史的影视资源,两者在研究“明史”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者的最大差别在于《公元1644》是一部纪录片,里面没有演员,都是真实的场景;而《大明王朝》则是一部电视剧,剧情演员一一具备,更加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在教师讲述“明末农民起义”这一章节时,如果运用《公元1644》的资源,那讲述起义背景时,可以多运用史料、图片等。如果运用《大明王朝》的片段,在讲述起义背景时,可以多运用情景演绎、小辩论等方式。前一种风格庄重严肃,后一种生动活泼,这往往与教师的风格密切相关,不能说哪一种更好,只要能达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目的就是成功的课堂。
影视资源首先应该选择纪录片,作为教学的首选资源。因为历史纪录片以史实为依据,做到了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真相,能更好地结合教科书,传授正确的历史认知。很多教师在选用影视资源时,特别喜欢运用当下最流行的电视剧,例如在讲述“三国鼎立”时,运用了比较火热的电影《赤壁》,并且截取了电影中特效的场面“火烧赤壁”,看来貌似跌宕起伏,实则很多场景都是虚构和夸大的,这样以现代人高科技的方式来呈现一场2000年前的古代战争,是很不合适的。如果选用《中国通史》中的纪录片片段,能更好地描述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学生会更好地了解当时战争各方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实力对比,全方位的勾勒出三国争霸的轮廓,远比电影效果更好!
三、影视资源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事实”和“演绎”的区别
现在不光历史教学,人们普遍存在这一个历史认知的问题:哪些是史实,哪些是演绎,这两者很多人往往混淆。其实很简单,经过史书记载并且被考古证实的确实存在的故去即为史实;而反之则为演绎,换言之,演绎没有事实依据,只是人们的主观猜测而已。所以在运用历史资源讲述历史的过程中,一定要告诉学生哪些是“事实”,哪些又是“演绎”,要让学生开始就学会鉴别真伪,去伪存真,这才是一种科学的学习历史的态度。学生培养了这种良好的习惯后,以后看影视作品时就会学着自己鉴别。
例如,很多影视剧都是基于史实基础上的演绎,不能说它演绎的都是史实,如果学生在看视频过程中,不加分辨地认为都是事实,那将会导致很多误解,甚至把传说当成史实,这将极大地影响历史的学习。教师如果给学生说明,电视剧的很多细节都是根据剧本的合理想象,不是真实的历史,这样学生看到视频时就会以理性的态度看待。
2.注意“理性”和“感性”的区别
历史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它不用于艺术,需要艺术家极其细腻丰富的感情,才能创作出撼人心魄的不朽作品。历史学需要极其冷静的思考和辩证的思维,才能发现历史真相,总结历史规律,启迪人们的未来之路!而影视资源中有很多感情的成分,不是说教师应该排斥感情的流露,而是说教师应合理的引导学生站在理性的角度,客观去看待这些感情,去伪存真。
譬如在讲述近代以来的列强侵华战争时,学生往往流露出民族的自卑感和对西方列强侵占我国领土,屠杀我中华同胞的野蛮行径表示愤怒和谴责,但光有这种狭隘的民族意识远远不能改变历史,也不能面向未来,所以教师在讲到这段悲惨的历史时,不要让学生一味地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而是引导学生落后是怎样造成的,挨打是怎样带来的,从而总结出“落后就要挨打”这样的规律,并且激励学生奋发图强,珍惜时光,奋发有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这样一堂“入乎情,出乎理”的高品质的课堂,更能体现出历史课合情合理的独特魅力,更能落实教育部要求的历史核心素养要求。
3.注意“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区别
历史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容不得半点马虎。教师引导学生学历史的目的是弄清事件的真相,从一系列史实中提炼出规律性的认知,从而指导我们的生活和指导国家建设。“弄清事件的真相,从一系列史实中提炼出规律性的认知”这就是事实判断;而“指导我们的生活和指导国家建设”则属于价值判断。事实判断是学习历史的基础和前提,试想一个学者得出的历史认知全是杜撰捏造的错误,他又能得出多么正确的历史认识呢?一切无从谈起。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应告诉学生“是什么”,之后再研究“应该怎么样”。而不是反之,告诉学生“应该是什么”,“应该怎么样”,而不去研究“是什么”,这样就把历史的研究本末倒置了,必然产生危害极大的后果。
例如教师在讲授近代中国列强侵华事件时,往往都会引导学生得出这样的认识:“落后就要挨打”。这个结论是一个事实判断,而非价值判断。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一个国家如果不思进取,落后于其他国家,很可能会导致这个国家遭受其他强国的侵略。而不是说,一个国家落后了,就应理所当然地遭受其他国家的侵略和蹂躏,这必须和学生交代明白,要不就会灌输给学生一种“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缺乏人性和人文情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影视资源作为一种历史教学中的重要资源,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加以改造利用。这样既能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丰富完善历史资源和教学手段,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最终促成历史核心素养的落实。
【参考文献】
[1] 李柳.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中课与课衔接问题探讨[D]. 重庆师范大学,2016.
[2] 李琳.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探讨[J]. 都市家政(上半月),2016(10).
[3] 趙亚夫. 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铝城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