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
2021-09-13范转红
范转红
【内容摘要】地图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是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而识图能力正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之一,对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高中地理知识与各类型的地图紧密相连,而且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在地理考察方式上也出现了很多的变化,读图题逐渐成为重要的地理考查方式,而通常情况下这些读图题所给出的都是一些典型地图的典型部分图,是从完整的地图中截取出来的部分内容,这就很考验学生的读图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格外关注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生 地理教学 识图能力
前言
无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会涉及地图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地理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效果。但是高中地理中涉及的地理知识众多,这也就意味着其中包含的地图的种类是多样的,需要学生掌握的地图数量较多,而识图能力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设计识图的教学环节,基于此,本文将主要研究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的方法。
一、在地理教学中贯彻识图能力三步骤的策略
识图教学并不是根据某一部分内容在某一特定时间段进行的独立的教学内容,而是应该贯彻整个高中地理学习阶段的内容,而且识图能力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出来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教师应该在地理教学中积极贯彻识图能力培养三步走的策略,具体开展如下。
一是文图对照教学,学生在预习时常会最先关注的就是文字,而对于地图则都是当作插画来看,并不会重视①。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书中的图片都是参考作用,对实际教学作用不大,受其他学科影响学生在学习地理时也会出现这种错误认知。教师在正式教学前就需要让学生进行预习,在同时预习时也要求学生将教材中文字介绍地图的内容进行标注,让学生能够充分地理解地图与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初学阶段就已经意识到地图对地理学习的重要性。
二是图文对照法,在地理预习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书本扣上,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单独展示地图,让学生根据地图去回忆刚才预习的结果,若是回忆到哪出现问题后,学生可以将书本打开再去对照相关的文字内容,这样能够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三是弃文读图法。在地理课程讲完后,教师应该给学生一定的复习时间,然后舍弃文本单将地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地图来说明本节课通过地图学习了哪些内容,以此来帮助学生回忆课堂学习的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也能够对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对于学生未能够回忆起来的内容,要让学生认真记录,然后要求学生进行课下复习,在第二节课上课前在采用此类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复习地理知识,让学生的实际地理读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进行描图练习
地图的种类很多,其中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区域地图、地形图等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内容,而且这几类地图需要学生记住不同国家或者地域的轮廓,这对于学生来说记忆难度较大。这些地图内容形状各异,学生若是只是用眼睛看很容易将不同地区的形状轮廓弄混,造成错误的记忆认知,这对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是没有促进作用的②。尤其是学生刚开始接触一种新的类型图时更是如此,过多的记忆内容会让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描图训练,虽然说直接学习整幅地图能够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地图内容,但是这也会使得学生在最初上课时就认为地理学习难,这会影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中教师可以先就教材中的地圖片段的描图练习入手,待学生将此部分内容掌握后再进行后续的教学。描图练习实际上就是教师让学生准备一张透明白纸,在学生将白纸放在需要记忆的地图之上,然后进行描摹,加深学生对地图轮廓的认识,运用得当能够对提升学生的识图能力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组织地图绘制竞赛,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竞赛是最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方式,而且对于地图学习来说,完整地绘制一幅地图要远比看十遍地图记忆效果要好得多,对于高中生来说可能会对绘制整幅地图感觉有困难,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去组织地图绘制大赛,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集体意识。以《气压带与风带》的教学为例,其中有一个地区上的气压带与风带图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在教师带领学生绘制一遍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合作将这幅图完成每个箭头所指的方向都要保证正确,为了增加绘制地图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分工,在黑板上绘制出两个此类地图的大概轮廓,让学生一个一个地上到台前来完成自己的部分,教师负责记录时间,看哪一组用时最短,最准确。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够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活动开展完毕,也不会影响后续的教学内容的开展,还能够加深学生对地图的印象,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切图训练,提高学生活用地图的能力
高中地图的种类是多样的,像是区域地形图、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剖面图等等,每种地图都有其独特的轮廓,教师很难在黑板上保证手工绘制的地图轮廓或者模样的准确性,容易出现误导学生的情况③。同时高中地理教学任务重,每节课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众多,若是所有地图都由教师在黑板上绘制出来,会浪费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影响课堂教学进度,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切图训练,实际上就是将地图的局部进行放大,然后让学生根据局部的地图去说明此地图应应是哪个地图的哪个部分,例如,在进行《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一章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再去切图训练的方式进行教学,将长江流域的地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识图能力去判断地图所属何地,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活用地图的能力。
五、引入游戏进行识图教学,激发学生识图兴趣
即使是高中生已经比较成熟,但是他们仍是学生,学习兴趣仍是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推动力,认识地图本身并不是一件轻松愉悦的学习内容,相反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比较枯燥无趣的内容④。为了调动高中生识图兴趣教师可以将游戏引入识图教学之中,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引入你画我猜的识图游戏,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的小组,然后由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地图轮廓,其他学生以抢答的形式猜该名学生画的是地图中的哪一部分,对猜对数量最多的学生给予奖励。也可以购买一些地图拼图,然后在教学任务较少的时,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一起玩地图拼图游戏,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强化学生识图逻辑
识图能力的培养并非是一蹴而成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的共同点便在于需要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将知识逐渐进行积累与掌握,进而善于将知识运用至实际应用中,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的首要条件便是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与专注力,然而观察能力的培养并不是指导学生观看大量的地图,重点是引导学生利用科学的方式进行高效的观察,从而达到强化学生观察能力与观察技巧的目的。首先,地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引导学生观察符合其实际能力的地图,继而引导学生对其中的图例进行观察,通过图例了解并掌握其中的地形特点,促使学生善于将地理知识与地形特点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文景观等多元化的知识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不仅可以促进强化学生的地图观察能力,使学生善于运用有效的观察方法,同时促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发展学生的地理综合水平。另外,识图学习具有较强的逻辑,教师要加强引导学生善于根据逻辑去进行识图学习,避免泛泛的读图或无逻辑的读图导致出现的地理学习效果差的问题出现。因此,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要将读图的逻辑与观察能力的培养作为发展学生地理学习效果的基础,从而达到强化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七、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地图简化处理方式进行学习
地理读图的过程便是学生对知识学习与掌握的过程,部分学生读图能力较差的主要原因便在于其不善于提取地图中的重要信息,读图范围过于广泛,吸收知识过于复杂。为强化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学生高效学习的方法,教师可以在学生拥有一定地理知识基础与读图能力之后,引导学生以简化地图的形式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发现地图中的重点内容与关键环节,促使关键性的信息更加直观的呈现。这种方式不仅十分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同时促进强化学生的读图能力,并有效提升读图效率。很多学生在进行读图学习期间,会出现迷惑状态,地理教师应当教与学生地图简化的方式与技巧,将学习的方法给予学生,秉承“授人以渔”的心态将学习的“工具”教与学生,从而促使学生在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下,进行高效的学习,以此达到强化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总结
总而言之,具备识图能力就相当于已经掌握了开启地理知识大门的钥匙,若想要有效培养高中生的识图能力需要教师从平常的课程入手,在日常教学中贯彻识图能力三步走的策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进行描图练习,先让学生对地图的轮廓有一个大概的認识。其次就是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整个地图进行切分,引导学生进行切图训练,提高学生活用地图的能力。也可以将游戏与识图教学相结合,以此调动学生识图的积极性。最后可以组织地图绘制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绘图工作,让学生将地图真正记在心中。
【注释】
① 马万里.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培养探究[J]. 甘肃教育,2020(11):135.
② 王怀东.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 甘肃教育,2019(10):90.
③ 赵慧.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2016,2(22):235.
④ 何淑文.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15(31):110.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山县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