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美术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美术教学

2021-09-13翟爽

文教资料 2021年16期
关键词:高中美术课堂教学

翟爽

摘   要: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是美术教师教学的指明灯。美术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美术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教学,更关注学生本身,与学生实际相结合,营造独立思考的课堂环境,从而达到提高美术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 美术核心素养   高中美术   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的提出,让教育改革进入全新时代。核心素养是学生具备终身发展、终生学习、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品质与能力。信息时代,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理念是信息与文本相结合,使学生通过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核心素养并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由后天教育习得的,是未来适应社会需要和发展的坚实基础与强大精神支柱。美术的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础,提升学生的美术知识能力、思维方法与品质,培养学生独特人格和修养。美术核心素养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对美术教学有了指导性建议与实质性实施方向。在高中美术课堂上,教师立足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不仅能拓宽教学宽度与深度,还能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更好地督促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美术教学目标。将美术学科素养贯穿美术教学过程,美术教学就不会迷失方向,美术核心素养也会落实到美术教学中。

一、高中美术教学现状

当今高中美术教学研究和实践虽然不断改善,但还是处于初期阶段,美术学科建设还不算完善,总是把审美教育的口号喊得特别响亮,具体实行起来非常困难,美术教学各方面依然停留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能力被忽视,一些教师依然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单线教课法,并未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学生学习兴趣全无,不能更好地与学生建立沟通的桥梁。虽然有时成绩会有所提高,但是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社会需要,慢慢与社会脱节,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及审美能力。

首先,虽然说美术教师的数量相比其他科目的老师是偏少的,但是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比其他科目少。美术教学更应该以人文本,以核心素养为核心,但是现在的高中教学并未体现出以人文本及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基本以教师为主,并没有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情,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或自身情况相背离。美术核心素养要求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现实课堂以教师为中心,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跟上教学进度,导致学生不愿意学习,产生厌学的念头。

其次,一些教师侧重高考成绩,在传授过程中较为功利,忽视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斷重复说明高考的重要性,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压力,不利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更不符合新课标下的核心素养培养。

最后,美术教师在备课、写教学设计、讲课时,太过于刻板化或特别依赖教参及各种教学辅导书,这样的教学使教师与学生的想法和实际相背离,教师不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和学生的美术经验和生活经验在哪一方面丰富与匮乏。例如:《天地之间—宗教壁画》这一课,有些学生并不知道壁画在当时代表的是什么,不知道是怎样的情感,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设想学生了解这种情感,在课堂上分析壁画作品表达的情感。教师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欣赏课怎样教,让学生发展什么能力,获得什么样的情感体验。现在的高中美术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其他科目考试而服务的,为了教学进程而服务,丢失了新课标提出的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丢失了新课标提出的构建开放性、多样性、有序性的美术课程。美术课程以对图像的认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是学校美育的主要途径,是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

(一)改变教学方式,注重核心素养。

美术核心素养体现在美术学科的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最终指向发挥育人功能,立德树人,美术核心素养最基本的目标是让学生获得美术学科特有的知识能力、知识发展,让其在思维、语言、审美和文化传承中体现素养。一名高中美术教师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在思维与审美之中的美术素养,致力于学生思维与审美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落脚点在于立德树人,培养美术学科独特的人格。

信息时代,学生的信息来源十分丰富与多样,对美术教学要求更高、难度更大。美术核心素养以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为核心,教师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比如:翻转课堂,课前的有趣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以美术核心素养为前提的美术教学,首先要与审美、教育现状相结合,让教师把美术课程开发成可实施的课程、可创造的课程,通过美术课堂教学,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潜移默化的发展,跟得上新时代发展步伐。其次,美术教学的审美性和人文艺术性是密不可分的,美术教师不仅要讲好美术这堂课,更要为其他科目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无论是美术课程还是其他科目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尤为重要的,美术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欢脱团结的课堂。每一名学生都有先天性的创造性、思考性,美术课应该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创造艺术作品的过程中认识自我。如果美术课堂充满沉闷、严肃的感觉,美术教师就有直接的责任。教师在美术课堂中可以借用有趣的小游戏营造欢乐自在的课堂气氛。如,在实践教学“剪纸”课时,如果只死板地讲解剪纸方法,课堂就会像睡着的狮子一样没有生机。不如提前准备个小箱子,在里面装上同学们熟悉的小玩偶,如太阳花、小猪佩奇、小鱼儿等,让学生们把手伸进去,通过触觉判断是什么物品,再把这种物品剪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教学轻松、学习愉快。

(二)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创新思维。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带领学生运用学过的美术知识,围绕一个有意义的主题,在构图、比例、颜色等方面进行创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教师应根据美术高考内容、高考目标规定具体的美术学习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每一学期的课程训练,让学生通过一定的阶段性训练为美术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一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教师时刻起着导向作用并适当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创新思维中不断前进,有想法,有耐心。与此同时积极互动,打开学生的艺术世界。

(三)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遗传因素、生活背景、教育背景都是不同的,因此每个学生的个性存在很大的差别。个性一般体现在性格、理想、认知、感受等方面,正因如此,“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策略从古至今得到国内外许多教育家的认可。因材施教,并不是要求我们在上课过程中制定不一样的教学内容,而是根据班级的学习氛围、班上学生的主要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这样才会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美术教师会照顾学习能力不一样的学生,正确看到教学目标与实践效果之间的差别。面对一样的教学内容,美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调整。教师要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这样美术课堂才不再是死气沉沉,而是充满朝气的。

(四)将美术与生活紧密相连,转变教学理念。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教学理念,美术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要将美术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察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审美经验,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美术作品中作者传达出来的感觉与感受。例: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课前可以播放有关《父親》的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倾听歌曲,唤起对父亲的情感。然后欣赏作品中的父亲脸上黝黑,皱纹像深沟一样,眼里充满了希望的光芒,流露的尽是对儿女的疼爱与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回想一下在成长过程中是否也见过这种场面,用语言描绘出来。不难发现,审美就是细细品味,只要学生善于观察,拥有一颗细腻的心,每个人都可以投入作品中得到真切的感受。联系生活转变理念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通过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有所提高,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感受艺术的魅力。

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对于美术学习不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美术教师更应该多开展实践性活动,在美术课堂上多多开展角色扮演,利用情境再现的方式,对传统单线教学进行改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在实践中默默提升美术核心素养。在学习《工匠艺术》时,让学生理解工匠艺术,更能感受到工匠艺术的鬼斧神工,感受工匠艺术品的内涵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

美术是世界上广泛的艺术,美术课更是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美术教师应该积极地解决美术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教学,更关注的是学生本身,要与学生实际相结合,营造独立思考的课堂氛围。在高中美术课堂上,教师要立足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不仅拓宽教学宽度与广度,让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更加密切,还督促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美术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倩云.核心素养导向的美术课堂教学[J].美术教育,2019(1).

[2]葛鑫.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2).

猜你喜欢

高中美术课堂教学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