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财务在企业中的应用挑战及实施路径
2021-09-13彭艳梅
彭艳梅
摘要:智慧财务是借助于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实现新型财务管理功能,深化改革财务管理的理念,实现业财流程的整体优化和再造。文章从智慧财务发展目前所遇到的瓶颈出发,分析实施智慧财务的路径和所需注意的要点。
关键词:智慧财务;业财融合;信息化;实施路径
智慧财务发展过程中遇到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运行成本居高不下,信息化应用程度不广泛,财务生态系统难以建设等现象,如何帮助企业打造规范化的财务流程,提高运行效率,控制风险,推进企业的改革与转型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智慧财务发展的瓶颈
智慧财务是借助于各种现代技术手段将传统财务转换为以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为特点的现代财务技术,覆盖全财务流程的全面智能化,颠覆了传统模式报销报账方式,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多种数字化信息的价值,连接与共享财务信息,实现业财深度融合,但目前仍面临以下瓶颈。
(一)财务管理制定不规范,后期运营成本高
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包含着基础的财务内部组织架构,也包含着各个岗位的职责和范围、内部监督形式以及岗位之间的配合工作。如果财务工作的权利过于集中或分散,监督的难度都会增大,后期操作难度及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在缺乏制度流程的约束和组织架构完整规划的基础上,加之财务技术、核算方案跟不上竞争环境的变化以及日益加剧的发展速度,会造成财务运行成本居高不下、内部管理和运行混乱等问题。
(二)财务管理分散,运行效率不高
从管理环境上看,公司的领导层面并未将财务部门的工作予以重视,只是将其作为一个和外部的税务、银行机构打交道,内部负责核算的部门,定位为辅助性和服务型的功能,使得财务部核心能力难以得到重视和提升,缺乏优秀的财务管理能力。其次,财务部门难以保持其独立性,模块化和分散化的管理模式对推进数字化的系统和平台互相矛盾,当财务人员仅作为一个记账或后勤服务人员时,是无法对系统做到全流程管理的,无法深入到业务的前端,不能将上下游的资源进行整合,严重影响了运行的效率。
(三)信息化程度较低,财务生态难以建设
财务信息化可以帮助财务信息的快速传递、数据快速获取,节约了沟通成本和运行成本,但信息化系统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时间培训和训练,对于综合素质偏低的财务人员需要时间去接受和胜任,虽然在过去的工作中有较丰富的经验,但对于掌握系统的应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日常工作之外,一些财务人员也会接受综合性、行政性的事务,导致本职工作匆忙完成,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加之综合能力受限,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职业规划相背离。
(四)资源难以进行高效整合
在一个大型的集团或企业内,资源情况较为复杂,内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技术,管理资源等,外部资源包括行业资源、产业资源、市场资源等,如果没有数字化或者信息化的技术来支撑,那么很难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影响内部资源效率的应用,所以一套数字化的管控系统,资源可量化,数据智能化的财务体系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内外部资源整合的问题,实现业务和财务的数据共享,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投入产出比。
(五)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够
智慧财务多种信息技术如RFID、财务机器人、AI、交互式BI数据分析等,与以往的信息技术时代相比,技术与财务工作的融合在智慧财务的大背景下更加紧密,在技术可以帮助财务人员做很多事情的同时,也必须面临着相当大一部分的基础性财务工作会被技术所取而代之,财务人员的转型和升级也必须紧跟其后,摒弃掉原来的工作方式,利用智能化的信息技术主动和自主的完成工作,并提高财务人员在工作中的价值,向高层次的工作方向发展,多与外部进行沟通和协同。
二、实施智慧财务所需重点关注环节
(一)财务机器人实施的范围
对初步识别出的机器人自动化需求进行分析,通过对业务流程自动化难易程度评估与实施效果评估,筛选适合实施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的流程环节,并进行优先级部署规划。对业务量大、容易出错、逻辑简单、导入难度低、非核心的业务作为财务机器人中的实施范围,而业务量小、规则不明确、涉及较多系统、逻辑复杂的则后期再进行考虑。将优先级层次分为高中低三大类,对业务量,使用范围,准确率,系统稳定性等指标确立高中低三个权重,根据权重的大小来确立建设试点流程。
(二)业务流程再造及标准化
在业务流程规范前经常出现反复沟通,被动的响应需求,对于单据量较大的情况,难以进行一一的复核。财务机器人流畅运行需要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处理,针对可以实施自动化流程进行标准化的处理,实现流程中各个环节的合理衔接,制定统一的文档模板,保证流程的规范性,提升流程效率。对于流程优化包含几个方面,第一个是衔接的合理化,即通过对端的流程优化设计,删减冗余环节等,實现流程的合理化衔接,提升流程效率。第二个是表单标准化,对标准化的表单设计统一格式模板等,规范流程过程性文档。第三个是操作规范化,通过系统自动校验及规范化检查等手段提升核算规范化程度,统一数据规则。最后通过扫描枪实现纸质单据扫描汇总。实施标准化流程后对业务进行统一处理,减少沟通成本,对单据的复核内容可以做到比对逻辑。
(三)关键风险控制点梳理
首先,将流程中的审批、稽核以及对比等相关原则和风险点交给机器人实现,固化校验规则,减少稽核差错,如月末关账检查,固化数据对比和检查逻辑,减少人为操作的出错率。其次,将风险控制嵌入流程中,对不符合流程规则的情况进行事前预警记录,很好的将事后控制转为事前预警,如资金出纳复核,明细金额是否与付款总额一致,支付明细是否与报账明细一致,支付金额是否与报账金额一直,将资金系统与报账系统相关联,避免产生超报账支付和违规账号支付。
三、智慧财务的实施路径
(一)财务全流程梳理
财务智能化实施的过程也是对财务流程重新审视、梳理和优化的过程,其中涉及的不仅是财务系统的流程优化,也牵涉到业务流程的优化,所以首先要确定业务流程的实施范围,分为资金管理、收入成本、税务管理、工程资产和报表管理等几个大类,根据大类再划分为各个末端。值得注意的是,流程对战略决策方面的重要性越大,纳入共享的可能性越小。其次,通过与业务部门进行制度访谈等形式充分的了解流程环节衔接的逻辑、流程演示了解具体各个环节的操作方式,流程发生的频次及规模、范围等情况,利用流程工具进行流程图绘制、编辑可视化业务流程。
(二)提炼重复性工作
根据梳理后的业务流程、了解和记录的操作步骤,包括但不限于所涉及的系统、业务操作的步驟、业务发生的频次和峰量值,根据业务的发生量,初步对简单重复性工作、业务处理量较多的业务流程进行提炼,对流程存在风险高的工作、需要职业判断的工作和对处理效率有要求的工作进行重点关注,将提炼出的工作作为财务实施的重点范围,也是后期评估财务成效的一个标准。
(三)判定标准化流程
重复性工作提炼后进行标准化的判定,因为财务机器人逻辑判定条件是基于标准化或者规范化的工作,首先要对流程进行标准化的评估,其判断标准分为必要条件和附件条件,必要条件为对业务流程规范是否统一,业务操作模板是否统一进行判断,附加条件为数据是否为结构化的数据,是否包含隐性知识,如果业务规范是标准化的,前端模板是标准化,数据是结构化且不存在隐性知识,即认为是标准化较高的流程环节和工作,如果存在流程规范不统一,将不统一的流程模板转换为统一的形式再进行识别和操作。
(四)相关业务流程再造
流程制度优化面临三大原则,首先是风险可控原则,将风险控制措施固化在财务机器人流程中,设计相应的表单,增加监控和告警环节,严格控制业务操作流程中的风险。其次是效率提升原则,本着该目标,将业务流程中不顺畅和效率低的环节优化和再造,并结合财务机器人实现方式设计高效的操作流程。最后职责明确原则,依据现有财务流程职责划分,以及财务机器人实施和运行过程相关的科室和人员,明确各方在业务流程中的职责和义务,形成各司其职的局面,从标准统一、内部控制、流程效率三大方面对机器人适用领域的业务进行优化提升。
(五)机器人开发部署
传统的系统开发流程需要经过计划、需求定义、设计、构建、测试、导入和适用阶段,与传统系统相比,机器人开发部署大体相同,但比传统系统更简洁,环节更少,时效性更强。按照设计文档开发对应机器人流程,保证业务处理流程的准确性,组织流程责任人对开发的机器人流程开展用户接受测试和验证,确保开发的机器人达到预期的目标,识别财务机器人实施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环节,设置对应的控制措施,控制业务流程及财务机器人带来的风险,达到快速、低风险和灵活的效果,即能够大幅度的缩短时间,快速并具体的体现投资效益,并进行方向调整,灵活的适应需求变化,迅速改善业务。
四、结语
企业在推进智慧财务时需要与业务深度融合,为不同的业务场景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整合人力、财力、信息化、管理等多种资源,利用财务机器人和各种分析模型实施自动化财务分析,把控业务的关键点,最终打造成智慧财务生态链系统,实现内外部的供应链和价值链联通,促进形成互惠互利和共赢的局面,推动实现整个生态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怡雄,刘中华.集团企业智能化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研究——基于智慧财务的视角[J].国际商务财会,2019(10):35-38.
[2]赵飞飞.大型建筑企业智慧财务建设路径探析——以Z公司为例[J].建筑经济,2019,40(11):89-93.
[3]王月文.基于大数据的智慧财务管理建设的思考[J].财经界,2019(32):195.
[4]胡艳芳.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电信企业智慧财务成本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9(35):115-116.
[5]李克红.人工智能视阈下的智慧财务管理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9(06):63-68.
【作者单位:优车库网络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