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结构的优化对宿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调查

2021-09-13陈俊羽徐慧韩思佳张颖

中国集体经济 2021年24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高质量发展

陈俊羽 徐慧 韩思佳 张颖

摘要:伴随着新时代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方式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宿迁市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江苏省属于落后地区,全省经济发展质量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影响。文章基于此现状,研究产业结构的优化对宿迁经济发展的改善策略,以促进宿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地区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产业结构;宿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宿迁市经济已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投资的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对产业结构进行深刻调整是当务之急。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下,继续对供给侧结构性深化改革来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已然成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的必然要求。因此,宿迁产业结构不断合理化高级化,对于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宿迁市经济发展现状

(一)基本经济发展态势

2019 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再创新高,实现全市生产总值 3099.23 亿元,同期增长 7.0%,增速较全省快 0.9 %,增长速度位居全省第二位,为苏北地区最快。经济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在社会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同时,主要经济指标也稳定上升,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大陆地级市第80位,较同期出现明显上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增加 324.6 亿元,同期增长2.4%;第二产业产值增加1324.35 亿元,同期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1450.28 亿元,同期增长8.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62840元,依照平均实际汇率已达9109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在2010至今翻了三倍,十年间,从1064.09亿元增长到3099.23亿元,经济总量每年都能以稳定提升,并且2019年增速较快,逐步走上经济发展快车道。

(二)产业结构显著优化

宿迁市在建市初期,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是典型的农业型经济地区,与周边城市的差距明显。建市24年以来,宿迁地区经济发展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99.23亿元。宿迁的经济结构优化到46.8:42.7:10.5为工业为主、服务业为辅的“二三一”型经济结构。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较同期减少 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较同期减少 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较同期攀升1.1个百分点。宿迁在2019年第三产业在GDP总值中所占比重第一次超过第二产业。对宿迁的经济框架结构变化过程综观可以发现,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和第三产业的份额逐步攀升,总体经济结构也逐渐完善。

(三)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提升

新兴产业、新兴技术、新兴动能继续推动发展。在知识产权方面,2019年,全市共申请专利12431 件,获得授权专利7890件。2019年末有效发明专利1567件,同期增长27.4%,增速位列全省地级市第二位。目前全市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36家, 同期增长 36.0%,增速为苏北地区第一。693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同期增长 85.0%,深化落實科技减免税政策,2019年共减免5.49亿元,同期增长56.4%。对全市生产总值贡献率为 53.2%的服务业,产值增速较GDP增速快1.3%,并且拉动全市3.7%的经济增长。在高新技术产业上,投资值较同期增长48.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2.9%。在公共网络的帮助下线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现78.5亿元的销售额, 较同期增长29.6%,占线上零售额的26.4%,较同期提高4.5%。90%的先进特色产业园出现两位数以上工业产值的增长,其中,激光装备产业园实现100.4%的产值增长。

研发科技经费支出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对比,可以揭示出全市研究支出与产业成果发展经费支出情况。不难看出,宿迁市的研发科技经费(R&D)支出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至今逐年攀升,在占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也是逐步增加,高新技术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攀升,有着波动上升的形势。高新技术产值、人才、企业取得的增长与对科研创新的高度重视,研发科技经费的大力投入密不可分。,创新驱动不光推动着宿迁市经济的转型升级,更是填补了宿迁市过去的“空白区域”。进而产生对宿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有效力量。

二、产业结构促进宿迁市高质量发展存在的不足

(一)产业结构合理化对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

建市至今,宿迁经济的增长长期依靠第二产业的发展来推动,数量少,规模小,发展经验不足的服务业主导型企业,因缺少规模化和创新意识而难以生存。现如今向第三产业的转型处于劣势,部分产业前期投入资金量大,短期内不能带来显著的收益,对地区GDP贡献作用甚微。但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宿迁市软实力的提升,为宿迁市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所以第三产业的转型仍需改善。

产业结构不合理因素在宿迁市进入工业化中期后愈发凸显。第一,宿迁市已经发展成熟的加工制造行业还在不断提高产能,出现产能过剩,且这些行业大部分承接的是产业转移过程中附加值较低的加工制造环节。第二,“短平快”的发展模式,自主研发能力、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缺失都在严重束缚企业发展,制造型企业虽然产值在逐年攀升,但是产业结构没有显著改变,只存在产值增长,而质的提升难以寻找。第三,宿迁市一直从事一些依靠外来技术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这就产生宿迁市只能人口红利和生产资料来发展产业和经济的现象,而不愿通过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来获利,这种“锁定效应”严重阻碍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将宿迁市的产业锁定在附加值较低的环节,不利于改善产业结构合理化。

(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

宿迁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尽管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下降,但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苏南城市相比依旧较高,说明宿迁市的第二和第三产业还有很大进步空间。2019年的生产总值总体上增速很高。但是分析生产总值中各产业的贡献率不难发现,工业产值仍是推动宿迁市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第三产业相比其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低很多。宿迁市政府对此现象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根据各个产业的发展态势,确定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机电装备和家居制造四个特色产业,但是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处于工业化进程初期,产业层次和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少。智能家电、绿色建材、功能材料、智能电网作为四个最新扶持的新兴产业,如果不能抢占领先地位,赶超这些在其他地区形成的规模,那么新兴产业的优势和带来的红利都会大打折扣。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高质量发展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