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初探
2021-09-13高泽伟
高泽伟
摘 要:小学数学学科是小学课程体系中一门重点学科,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这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小学低年级学段的教学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很多教师都在尝试如何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不断地调整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取得一定的收获。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7-004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7.020
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时期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目标。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奠基阶段,重要性不言而喻。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关键还在小学低年级学段,所以抓好小学低年级学段的数学教学非常重要。新颁布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之一,也是促進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之一,所以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适应学生学习和未来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符合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所以小学低年级学段的数学教学要以此为目标,落实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做出一定的调整。
一、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使学生学好数学,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打下基础,开始阶段很关键。开始阶段学生能够融入其中,就能适应数学学习,进而投入到学科学习中去;反之,很快就会掉队,以致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最终退步为学困生。要想在开始阶段抓住学生,就要严格落实新课改精神,坚持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的理念开展教学活动。从低年级学段的小学生身心特点出发设计课堂教学流程,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出发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内驱力。
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于低年级段的学生来说,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的第一动力。所以需要数学教师结合低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设计课堂教学,以调动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为主要目标。首先,需要教师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特别是要知晓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其次,要调整数学课堂教学方法,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多给学生创设有利于其参与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参与、体验、探究的过程中激发自身的兴趣;要注意教师语言的艺术性,要便于小学生理解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用丰富的教学形式,特别是实践式教学模式来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二、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为核心素养培养提供保障
法国教育家洛克说:“一切教育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这实际上强调了习惯养成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对于学生来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影响命运。要想使学生在小学低年级段就能够学会学习数学,落实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离不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来说,这一阶段的关键是学会学习数学。
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来说,要把文化基础的培养、自主发展能力的提升和社会参与意识的提高落到实处。实际上就是对旧有的三维教学目标的进一步深化,真正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自然会得到有效地提升。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坚持的结果。要想使学生学会学习数学,进而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就要从数学学习的各个环节着手。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要坚持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功利地盯紧分数;要坚持学透、学会,而不是浅尝辄止。要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要鼓励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大胆参与,特别是要积极发言,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要学会思考,大胆进行联想和想象,这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要鼓励学生尝试应用所学解决新问题,特别是要尝试一题多解,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学会总结,特别是对知识进行总结、整理,尝试构建知识之间的联系,树立知识的整体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此过程中,还要关注一些影响数学学习的细节,如听课的习惯、书写的习惯、作业的习惯等,要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细节。
三、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为核心素养培养提供方向
在新课改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教师角色有新的定位,即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也就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有效学习的合作者。需要教师既要做好教学的准备,更要立足于学生学习的需求,特别是要立足于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是开展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南,也是教师教学的具体指导。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性质、学科素养的培养有具体化的指导建议,这是教师教学特别是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数学教师需要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和学生实际,在教学中才能有效地渗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另外,根据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特别是要结合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分层教学要立足于小学数学普及性的特点,使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具体来说,可根据学生情况,把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问题分为基础性、中等性和挑战性三个层次,鼓励学生挑战。引导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关注基础性和中等性问题,促使其打好基础。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研究具有挑战性的探究性问题。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教师的教学评价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评价方法可以多样化,评价目标可以多元化,特别要摒弃单一的结果性评价,而要把学习过程评价纳入整个评价体系。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评价内容上要把三维教学目标纳入整个评价体系,通过全面评价来及时总结、反思教师的教学,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