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文阅读法在《诗经》组织教学中的运用

2021-09-13唐弋菱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31期
关键词:诗经运用

唐弋菱

【摘要】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相关的实践探索大体上分为“单元整组”阅读教学、“一篇带多篇” 阅读教学、“一本带多本” 阅读教学、“整本书阅读”阅读教学、“班级读书会”阅读教学等五个层级,有一定教学流程与教学范本。

【关键词】《诗经》,群文阅读法,运用

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以此进行集体阅读建构的过程。相关的实践探索大体上分为五个层级:第一个层级以教材为主,强调单元整合,以“单元整组”阅读教学为代表;第二个层级突破了教材,强调以课内文本为主,增加课外阅读,“一篇带多篇”基本上是这个思路;第三个层级和上述思路一样,但是把范围扩展到整本书的阅读,强调“整本书阅读”或者“一本带多本”的阅读;第四个层级提出阅读教学需要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以“主题阅读”为代表;第五个层次把课内和课外阅读打通,具体形式以“班级读书会”为典型,更加灵活的则以“书香校园”的建设为典型。

我校是国学传统实验学校,自编的《国学校本教材》及课文中均有《诗经》的相关内容。如何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又能带领学生们在国学的海洋尽情遨游,可以采用群文阅读的主题归类法、题材归类法等等,化繁为简,化多为少,利用有限的时间获得更多的体验。

而《关雎》《蒹葭》《子衿》这组爱情组诗正巧是选编入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三首诗都是爱情诗。略有不同的是,《关雎》《蒹葭》写的是男子痴情苦恋,求之不得的情形,而《子衿》则写的是热恋女子城楼高台苦等情人相会未得的焦心。爱情诗入选到初二课文的现实问题是:面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二学生,如何理性引导,建立正确良好的价值观,群文阅读的题材归类法正好可以发挥作用。

一、群文美读现其趣

《诗经》为诗,诗即是歌,可读可诵,可吟可唱,既可根据古代诗歌的韵律或宽或严地吟唱,又可按照现代风格自由吟唱。我在课前早早给出几种不同风格的美读方法,如自由读,听国语范读,听国学朗诵,听国学吟唱,听宋祖英、张卓、邓丽君等音乐家唱同题曲给学生預习吟唱,课堂上随自己喜爱,随性选择自己喜爱的读唱风格,这种随性美读能即刻调动学生对这组爱情诗的期待,趣味十足。

二、确立议题探主旨

群文阅读议题的确定至关重要。对于这组爱情诗,笔者根据文本内容及初二孩子的敏感度设计了一个探究性议题:“苦恋的世界你是否懂?”接着笔者针对此议题,给三首诗制作了一个阅读表,来引导学生阅读研讨文本的主题。

三、还原画面显其境

在“请描绘这个苦恋故事”时,设计了“还原画面法”。上课前几天,把学生分成三大组,每个组负责一首诗。以剧本形式或视频影视形式在课堂进行描绘展示,配以声色视听。寻求突破的小组用了视频、动画、绘本等形式。文、画、视三体结合,集结了组内不少能人,各组均放异彩,各显其能。

孔子曾这么评价《诗经》:“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诗经》展示了丰厚的乡土风情,袒露了自然率真的爱情,反映了先秦时期各诸侯国的民情。《诗经》是一部上古先民的文化赞歌,读《诗经》使我们迷醉于“国风”的精妙文字里,感叹“雅颂”的清雅幽邃,折服在《诗经》的薄册里。如此佳文,为师者分课堂之些许时间,来引导学生畅游诗海,何乐不为?群文阅读正是教授国学的良策。

猜你喜欢

诗经运用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诗经》研究七十年管窥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诗经》解难题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诗经》掇药等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