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设立校园书店促进服务创新的实践路径探讨

2021-09-13祁宁张东伟王丽雅

河北科技图苑 2021年4期
关键词:服务创新实践路径高校图书馆

祁宁 张东伟 王丽雅

摘要: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诸多困境。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出版发行行业参与校园书店建设背景下,高校校园书店呈现多元功能特征。文章分析了校园书店促进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的积极作用,并从创建服务平台、联建现采基地、联盟阅读推广、创新文化活动、加强文化建设、深度融合互补等多维度探求合作创新实践路径。

关键词:校园书店;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1.0061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数字出版、开放获取、社交平台等新兴业态的出现,高校图书馆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核心价值发生了转变,不再满足于文献中心和信息中心的作用,正在努力尝试成为校园文化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和活动体验中心。因此,高校图书馆在空间重置、知识交流、阅读推广、文化传承和育人服务等多方面寻求创新和发展,表现为积极提升用户体验,提供便捷知识获取,落实三全育人功能,并向文化服务平台转型。核心价值的转变促使高校图书馆积极与出版行业、发行企业等机构开展多模式合作。论文从高校校园书店的建设背景出发,调研其发展现状,以案例形式分析高校校园书店多方合作下呈现的多元功能特征,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寻找实践路径。

1 高校校园书店的建设背景及现状

1.1 建设背景

高校校园书店兴起于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当时与图书馆的关系并不密切,相互之间缺乏联系与互动,仅仅是校园内学生休闲之余的放松场所[1]。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阅读时代到来,学生不再热衷于纸质图书和期刊的购买,校园书店被网络书店替代,落后的服务模式也丧失了目标人群,其场所功能也开始逐渐没落,到2010年以后众多高校的校园书店一一倒闭和撤离[2]。

2016年6月国家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发行企业参与高校书店建设,各高校应至少有一所达到一定建设标准的校园书店,没有的应尽快补建”[3],开启了国家政策推动高校校园书店发展的新里程。同年10月浙江和四川印发了实施意见;2017年2月广东、4月上海、6月辽宁、8月广西、9月江西分别印发实施意见;2018年7月北京、2019年3月湖北相继印发实施意见,各省市明确提出高校建设实体书店的实施办法和行动计划。2019年7月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高校校园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把支持校园实体书店高质量发展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4],高校校园书店再次迎来了建设黄金期。

1.2 发展现状

为响应国家和各级政府关于支持校园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和实施意见,新闻出版行业和发行企业积极联合各高校,推动校园书店建设发展。笔者网络调查发现,至2020年6月,浙江省高校与新华书店集团合作已建校园书店16所;湖南省高校与新华书店集团合作已建成14所校园书店;至2020年9月,辽宁省高校与辽宁出版集团合作已建成13所校园书店,2所高校签约;至2020年11月,湖北省高校与新华书店集团合作建成17所校园书店,另有9所高校在建校园书店,20多所高校签约;至2020年12月,广西省高校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合作已建15所校园书店,与广西新华书店集团合作已建成3所校园书店。

与过去相比,新型校园书店更具鲜明特色。设计特点突出各高校的学科特色、地域特点或人文风貌;服务内涵注重阅读体验、活动展示和学术交流。与新闻出版行业或发行企业的联合共建,打造了众多知名连锁品牌。比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独秀书房”品牌、湖北新华书店集团的“倍阅书店”品牌、辽宁出版集团的“盛文·高校联盟”品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悦读中医”品牌等。

1.3 高校校园书店呈现的多元功能

借助国家大力推动校园书店建设的平台,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展合作共建。校园书店在高校图书馆、出版社、发行公司、民间资本等多方合作模式下呈现出多元功能特征,不仅文化辐射周边社区读者,服务高校师生实习实践,提升读者阅读体验,还为高校的专业资源提供保障。

1.3.1 依托高校出版社,发挥文化辐射周边功能

依托高校出版社建设的校园书店,以专、精、深的出版能力为主,结合出版社深厚的人文底蕴,能够发挥文化辐射周边功能。如同济大学出版社——同济书店,以同济大学出版社的特色专业图书为主,再辅以文艺社科等通识教育类书籍,举办的文化活动涵盖范围较广,不仅影响校内师生,还能够辐射周边社区居民。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外研书店,发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语言出版物特色,以外语教材和读物为主,还有超过30种语言的经典图书常年在售,外语特色和国际化是其最大亮点。2018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外开办了分店,针对周边居民和顾客群体的需求和现状,开展图书租借和图书漂流活动,举办系列文化活动,已成为北京海淀区全民阅读的文化品牌。

1.3.2 合作出版发行企业,服务师生实习实践

高校与出版发行企业合作的校园书店,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和实习实践机会。如鲁东大学与新华书店集团合作的烟台新华书店鲁东大学店,明确定位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综合服务体”,以满足师生的多元文化需求为目标,招募学生团队“書窝儿”参与书店的运营,为高校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运用专业的管理引领学生实习实践。

1.3.3 引入民间资本参与,灵活创新提升阅读体验

高校与民间资本合作的校园书店,突出自由灵活和创新创意特点,连接社会资源机制更为灵活。如上海交大——曦潮书店,是由上海交通大学与校友合作出资,校友设计创作的校园书店,目标是构建“校园人文生活的常态” 。2018年经过升级改造,以丰富交大人课余生活为目标,选书团队围绕理工学生的兴趣爱好,趣味呈现 “人类群星闪耀时”“世界奇妙物语”“这个世界会好吗?”“成为更好的那个我”四个主题。选书分类的创新创意能激发读者强烈的好奇心,为师生提供更愉悦的阅读体验。

1.3.4 三方合作联盟共建,多元发展保障特色资源

高校图书馆与出版社、发行企业三方合作共建的校园书店,因有出版和发行企业的共同参与,在资源提供上更贴合高校的学科特点,在经营上更具多元特色。如徐州工程学院——博库书城徐工院店,整合了建筑工業出版社、博库书城、徐州工程学院的三方资源,发展多元品种经验,解决了盈亏平衡的难题。沈阳建筑大学——学成书店,整合了辽宁出版集团、建筑工业出版社和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的三方力量,突出展示性、推荐性、专业性、经典性的文献集合形式,高质量保障土木、建筑及相关专业资源的供给。

2 校园书店促进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的积极作用

在国家政策支持和书香校园建设的推动下,校园书店与高校图书馆功能交叉、融合互补,辅助高校图书馆破解普遍存在的困境和难题,对高校图书馆的资源、空间、管理、服务和功能等多层面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2.1 破解纸质资源购置不足难题

目前,高校图书馆普遍面临着经费投入不足、电子资源与纸质资源投入比逐年拉大、纸质资源建设萎缩的现象。面对高校的学科建设发展需求,图书馆急需解决专业纸质资源购置不足的问题。目前,有校园书店聘请退休教授担任荣誉店员为特色学科保障专业新书和学术经典;或与学校合作挑选人文书单保障通识教育精品和热门图书;或与教务部门合作提供教材采购和保障;或与图书馆合作以师生选书图书馆买单的方式提前交付利用,帮助图书馆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还有校园书店与公共图书馆合作,提供“通借通还”服务。这些方式帮助高校图书馆在不同层面上破解了纸质资源购置不足的难题。

2.2 突破空间再造功能转型困境

高校图书馆从本世纪初经历过重建、扩建和改建,经过20年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又面临空间发展瓶颈问题,老旧空间、闲置空间、无人问津的空间都需要改造、再造、营造以实现空间功能转型,校园书店的进驻对图书馆空间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书店的整体风格往往包含时代特点、城市文明和校园文化的特征,服务受众也不局限在校园内,服务延伸至大学周边社区、工业园区或商业服务体,营销方式多元多媒灵活开放。图书馆的空间定位不仅是高校文化地标,还向着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快速转变。

2.3 缓解人员不足空间管理压力

近年高校图书馆严格控编,以引进硕士以上学历人员为主。现有馆员年龄老化,阅览和流通岗位存在馆员逐年减少且补充不足的问题,因此阅览空间管理和维护压力增大。虽然很多高校图书馆通过志愿者、学生社团、勤工助学生、助管研究生等参与管理和服务,但是空间管理压力还是不小。随着图书馆业务外包相对成熟,图书采访、编目业务、流通上架,软硬件维护、物业保安等方面都趋向完善[5],让出部分空间用于合作校园书店也成为一种趋势,少则二三百平方米,多则近千平方米,不但能缓解图书馆部分空间管理压力,还一定程度上等同于空间外包,能够实现收益双赢。

2.4 落实“三全育人”服务定位

“三全育人”是党中央对高校思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6],也是图书馆重新定位职能作用的转折点。未来作为交流中心、活动中心和文化传承中心如何发挥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的作用,成为当前高校图书馆最为关注的问题。校园书店以提供思政专著、策划名人讲堂、创建爱国教育基地等形式服务高校的“三全育人”教育。合作企业提供社会培训、实习就业和创新创业的机会,也促使高校图书馆成为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的新阵地。

2.5 打破场所束缚满足休闲需求

高校图书馆不仅需要满足师生的学习和科研需求,还需满足师生的文化休闲需求。为读者提供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的交流活动场所,也是高校图书馆当前形势下需要精心设计和实现的中心工作。馆内设置校园书店,以清静优雅的阅读环境、多元丰富的文化活动、放松交流的空间和适度餐饮,打破图书馆传统的无声、无餐饮文化的束缚,才能充分发挥文化休闲的场所功能。

3 校园书店促进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实践路径

高校图书馆与校园书店深度融合发展,不但丰富了图书馆服务创新的理论,还在不断探索融合模式下的学术交流、资源利用、阅读推广、文化活动的创新模式,并为上游出版行业、中间发行企业、下游保存流通的高校图书馆寻找共建共享共赢的实践路径。

3.1 多维度转型支持、创建文化服务平台

自2016年ALA发布年度报告以“图书馆转型”[7]为主题开始,美国图书馆加快转型变革的步伐,我国图书馆界也积极思考角色定位,发挥职业价值,促进创新发展,并从多维度进行转型变革。高校图书馆已从传统的“教学科研服务机构”转向“教学科研支持机构”,实现从资源保障到学习支持、从学科服务到融入课堂、从学术交流到学术支持的多功能转变[8]。高校图书馆通过合作引入校园书店,因较大空间的改造或再造,可以从空间上提供学术交流的创新场所;因合作发行企业的发行能力,可以从资源上为“三全育人”提供保障;因合作出版社的出版能力,可以从服务上提供学术出版的专业支持;因合作打造的校园书店的活动支持能力,可以从功能上创建文化综合服务平台。校园书店在各类学术活动中均能起到支持作用,通过邀请专家学者、科研团队开展“校长讲座”“名师交流”“博士沙龙”“真人图书”“学术研讨”“学术专著出版交流”等多种形式学术交流活动,支持高校图书馆开展服务创新工作,促进高校文化综合服务平台的成长和成熟。

3.2 联建现采基地、落地双驱动采购策略

在中国高等教育资源保障框架下,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呈现多元化趋势。以CALIS、CASHL、CADAL为首的多种联盟提供了一系列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为高校师生开展学术和科研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各高校图书馆逐步以读者驱动(PDA)和需求驱动(DDA)为导向实施资源采购策略,将校园书店作为校内采购基地,是高校图书馆实施双驱动采购的有效落脚点,能从校企融合发展的角度促进双赢。如沈阳建筑大学在四级资源体系建设中,以图书馆、学院分馆、学科团队、教授工作室共四个层级为主体打造专业资源生态圈,全范围实行双驱动资源采购策略。图书馆内的学成书店因有建筑工业出版社和辽宁出版集团的支持,已成为沈阳建筑大学特色资源的现采基地。书店为土木、建筑类及其相关学科提供联合资源推介、精品图书展示和实时更新清单,本校师生可以随时采选、登记使用、预约预定,由图书馆提供全额资金保障。这种联合推介特色资源的方式不但有效推进了图书馆资源采购模式的多样化,加速了信息的更新和传递,更加有助于专业资源的及时补充和高效利用。

3.3 联盟阅读推广、合作创新文化活动

高校图书馆要实现“以资源为中心”到“以服务为中心”的转变,须重视用户管理和体验,通过对用户行为信息的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服务,通过活动与交流提升用戶体验[9]。高校图书馆参加校园书店联盟,共同开展阅读推广与服务活动,既可结合本校特点和实际情况,又可创新活动内容和方式,增强读者的吸引力,达到阅读推广与服务效能最大化。如辽宁省“盛文-高校联盟”的13所高校校园书店,以联盟书展、联盟巡展、联盟阅读沙龙、联盟签字售书、联盟云直播等联动形式辅助各成员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以电商俱乐部、创业俱乐部、瑜伽俱乐部、健身俱乐部、军迷俱乐部等形式创新文体活动。各成员馆在其中充当宣传者和策划者的角色,引导校内师生积极参与,收集师生反馈信息,分析用户行为信息,总结活动效果,引导联盟共同策划具有个性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品牌活动。

3.4 促进文化建设、突出品牌影响力

高校图书馆是文化建设、汇聚和传播的重要场所,也是文化育人的载体,应该精心营造育人环境,传承校园文化,完成引领书香校园的重要使命。学生关注的读书节、教师节、迎新季、毕业季是校园文化的重要传播季,图书馆依托校园书店在两节两季推出新书发布、名家访谈、大师课堂、文化沙龙、读书分享、电影展播、DIY手工等各类体验活动,提升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如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为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内容,联合校园书店推出展、阅、演、讲、赛等多种类型阅读推广活动,实施服务品牌发展战略,促进校园阅读文化空前活跃[10]。

校园书店支撑高校文化建设更加突出品牌化影响力。如湖北新华书店集团的“倍阅”品牌校园书店,通过实施策划规划、文化服务、资源营销、运营管理、线上线下的五个一体化工程,打造了规划管理和服务营销的明星品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独秀书房”定位为人文实验室,依托出版集团的丰富资源,搭建作者和读者的沟通桥梁。还以夜间阅读活动为抓手,在高校及周边社区点亮夜读明灯、传递阅读乐趣,推动全民阅读、助力书香校园建设。

3.5 深度融合互补、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高校图书馆与出版社(集团)和发行企业三方合作建设的校园书店,实现多方资源功能融合互补,也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新战略。三方融合模式下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共建共享共赢是当前实践重点:高校图书馆以其空间和读者流量优势,可为合作出版社实现新书宣传与推广,提升校园书店的活动品牌效应;图书发行企业以其管理和营销优势,可为合作图书馆注入新的管理理念,带来活力改善阅读环境,提高校园书店的服务品质;出版社以其专业资源优势,可占领高校的科研服务与学术出版阵地,提升图书馆的学术属性,同时还能降低校园书店的经营成本。

2020年11月23日全国建设类高校图书馆和校园书店建设联盟第三次工作会议在沈阳召开。会上得知,联盟在多省市联合高校图书馆,采取三方合作模式已建校园书店5所、在建7所、签约5所。联盟正全力打造的“基于网·店一体化的校园书店服务平台”,隶属于新闻出版署“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入库项目和财政部“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本金”项目,获得国家支持资金400万元,能够实施在线订购、多平台连接、全时空交互、全产业链网状交易、虚实体支付、多渠道交付的新架构。三方融合模式也成为促进“馆社商”共建共享共赢,实行产业化、智能化、生态化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战略。

4 结语

《2019-2020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中提出未来实体书店的核心价值是消费者的“学习场”[11]。这个“学习场”与图书馆相似,可通过多种方式和内容服务于读者的终身学习,并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加持下,通过协同共享、智能管理、智慧服务等方式帮助高校图书馆开启知识服务新模式。

高校图书馆应抓住国家多部门和教育部联合推动校园书店发展建设的机遇,将校园书店与学科发展、学术交流、空间改造、资源建设、阅读推广活动相融合,打通校园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多途径促进文化交流,激发文化产出,支持学生学习成长,助力教师教学科研,推动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助力企业实现文化溢出效应和经济溢出效应。

参考文献

[1]杨永生.高校实体书店建设的困境与提振路径选择[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37(2):133-135.

[2]王磊,庄革发,刘偲偲,等.高校校园书店复兴与创新进路探索[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0(3):5-11,47.

[3]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6-6-18)[2020-12-12].http://www.gov.cn/xinwen/2016-06/18/content_5083377.

htm.

[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高校校园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9-07-18)[2020-12-1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907/t20190724_392124.html.

[5]黄薇.基于融合共赢的流通服务外包模式探究——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流通服务外包实践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7):149-152.

[6]吴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工作的融合[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2):101-109.

[7]郭芹.《美国图书馆状态报告》解读与启示[J].四川图书馆学报,2020(4):97-100.

[8]蒲姗姗.美国高校图书馆转型现状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9(2):86-94.

[9]陆燕,卢章平.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转型与发展——CLSEP2018访学报告[J].图书情报研究, 2019(1):68-73.

[10]遲伟凡.转型发展时期高校图书馆服务品牌之构建——以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 2018(9):75-80.

[11]中国书店产业报告:2019年书店总量已超七万家[EB/OL].(2020-07-07)[2020-12-26].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5238936829318090&wfr

=spider&for=pc.

作者简介:祁宁(1975), 女,硕士,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服务创新、图书馆转型。

张东伟(1979),男,硕士,沈阳建筑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知识管理、信息挖掘。

王丽雅(1965),女,硕士,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空间再造。

(收稿日期:2021-03-30 责任编辑:马玉娟)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Path of University Library's Establishment of

Campus Bookstore in Promoting Service Innovation

Qi Ning Zhang Dong-wei Wang Li-ya

Abstract: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are facing major opportunities and many difficulties. In recent years, national policies have supported the publishing and distribution industry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bookstores. Under this background, college campus bookstores present multiple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cooperation of multiple partie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positive role of campus bookstores in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and explores cooperative innovation practice path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 such as creating service platforms, joint establishment of procurement base, alliance reading promotion, innovative cultural activities, strengthening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deep integration and complementation.

Keywords:Campus Bookstore; University Library; Service Innovation; Practice Path

猜你喜欢

服务创新实践路径高校图书馆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汽车维修服务中心发展连锁经营模式的相关建议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油田矿区物业服务管理理念的研究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