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科技板块阅读与高校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
2021-09-13邵娟苏燕萍
邵娟 苏燕萍
【摘要】建設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作为社会群体中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群体,其科学素养水平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知识的传播、国民素质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领军作用。英文周刊《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全球影响力巨大,其科学与技术专栏文章更具权威性。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平台,在授课过程中加入更多《经济学人》类高水平科技类文章,不仅会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更能够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全民科学素质;经济学人;高校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邵娟(1971.12-),女,汉族,山东济宁人,上海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和文学翻译;苏燕萍(1977.06-),女,汉族,湖南茶陵人,上海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和翻译。
一、引言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由于我国公民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的缺乏,导致浪费资源、环境破坏、安全事故频发。科学教育与培训资源不能满足社会和公众需要,科普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不足,在分配上也存在着不平衡。作为公民获取科技信息主渠道之一的大众传媒,存在科技传播力度不大、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2016年2月,《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公开发布,2018年中国科协组织开展了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快速提升,2018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8.47%,比2015年的6.20%提高2.27个百分点,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大多数公民对于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较低,而且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这严重制约了创新型人才的产生和成长。
二、大学生科学素养现状
国际经合组织认为(OECD)认为,科学素养是运用科学知识,确定问题和做出具有证据的结论,以便对自然世界和通过人类活动对自然世界的改变进行理解和做出决定的能力。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人类所有的生活痕迹都留下科学技术的烙印。
作为社会群体中接受过高等教育、具备良好素质的大学生群体,其科学素养的水平不仅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知识的传播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提高国民素质、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领军作用。周龙权,叶仁道在《浙江省大学生科学素养调查分析》中指出:2014年浙江省大学生具备的科学素养水平比例为13.33,总体高于公众科学素养水平,影响大学生科学素养水平的因素“主要有科学态度、性别、院校批次和专业等因素”。因此,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水平,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回顾40年来的公共英语教材,他认为,“基本都是名家作品或有关爱情、校园和理想的散文”。忽视英语在科技领域的学习和训练,以及科学素养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位置,不能不说是造成大学生科学素养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措施强调:推进高等教育阶段科技教育和科普工作。高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一直在不断地进行中,大学英语、研究生英语作为公共基础课,如果在授课过程中加入更多的高水平科技类读物,不仅会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情,提高对前沿科学技术的认知,更会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经济学人》教学实例
1. 刊物简介。《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是伦敦经济学人集团(Economist Group)出版的英文周刊,创刊于1843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杂志之一,全球影响力巨大。《经济学人》在报道主体上,始终以不署名的发刊方式以集体的立场进行言说,这种集体式的报道底气和态度立场使文章立场鲜明,更具权威性。以经济分析预测的准确性著称的《经济学人》周刊于1974年将科学与技术栏目纳入专栏,自2001年起增补三月刊《科学季刊》。
科技新闻报道的本质是向大众讲述“科学故事”,科技报道是新闻工作者去收集一手材料、对学科有一定程度的认知、深入采访来完成报道的写作。《经济学人》同一期刊对某一主题通常进行多篇目多角度分析解读,将事实尽可能、全面地呈现给读者,比如对“克隆”“基因”“人工智能”“新冠病毒”等重大话题的报道分析。
《经济学人》的文章写作水平极高,可读性强,严肃又不失幽默诙谐,深受英语学习者和爱好者的喜爱。在大学英语、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的诸如《经济学人》这样的科技类读物,作为泛读或者听力材料。
2. 以《海水淡化》(Desalination 20130601,Technology quarterly)为例:
IF CALIFORNIA were not already so famous for Silicon Valley and Hollywood, it might be renowned for the cluster of water-technology firms in its San Diego County. The reverse-osmosis (RO) spiral module, the trick that underpins turning sea- and waste-water into potable stuff, was patented in San Diego in 1964. Today dozens of firms in the area supply many of the world's roughly 13,000 RO plants in places from the Persian Gulf and Israel to Australia, China, Singapore and Spain.(第一段)
学生在练习听力或者阅读的过程中,仅从文章的第一段,就获取了大量信息:1.美国加州除了著名的硅谷、好莱坞还有圣地亚哥的水处理技术。2.反渗透技术(RO)原来指的是reverse-osmosis,早在1964年就在圣地亚哥获取了专利。3. 2013年世界范围内有大约13000家反渗透厂,大多从圣地亚哥的水处理公司引进技术和设备,包括中国、新加坡等众多国家。
Fondling a pipe of membranes (they are rolled like toilet paper but the size of a cannon), Poseidon's Peter MacLaggan explains the scale: if water molecules were blown up to the size of tennis balls, salt molecules would be softballs (roughly 4 times bigger in diameter), viruses would be trucks, and bacteria would be the size of power plants. From the 104m daily gallons, 50m gallons of pure H2O will come out at one end and brine at the other, to be fed back into the power station's discharge, and then into the ocean. (第五段)
这一段讲述通过海水淡化生产纯水的过程:波塞冬(Poseidon)海水淡化厂的渗透膜如同卫生纸一样卷起来的,但却有大炮那么大。并且用形象的类比说明:“如果水分子胀大到网球大小,盐分子有垒球大(直径大约是前者的4倍),病毒有卡车那么大,细菌有发电厂那么大”,有这样的类比,如何通过渗透膜获取纯水就非常直观了。在每天处理的海水中,纯水从渗透膜一端流出,另一端浓盐水由发电厂的排放系统流回海里。
通过对海水淡化(Desalination 20130601)以上兩段进行分析,学生无论将此篇文章作为听力材料还是阅读材料,都可以对海水淡化的应用、前景及其环境影响,水处理过程有个初步地了解。语言简洁,形象生动,又不失幽默,学生在学习关于水处理和环保方面词汇、句法结构的同时,获得科普知识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四、结语
在大学英语、研究生英语加入更多的诸如《经济学人》科技板块类的读物,作为泛读或者听力材料,学生可以学到不同科技领域的专业词汇和表达方法,还可以博采众长,吸收更多专业内外的科学知识。《经济学人》写作客观严谨,可读性强,不仅会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情、提高对前沿科学技术的认知,更利于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刘莹昕,刘飒. 辽宁省高校大学生科学素养调查[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270-273,277.
[2]蔡基刚.疫情之下,反思高校英语教学的科学素养缺失[J].当代外语研究,2020(2):39-47.
[3]金艺萱.《经济学人》科技新闻报道框架研究[D].浙江传媒学院,2019.
[4]周龙权,叶仁道.浙江省大学生科学素养调查分析[J].科普研究2014(3):34-40.
[5]蔡基刚.高校公共英语教师知识结构升级:从1.0到2.0[J].外语电化教学,2020(1):65-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