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身”在孩子们的成长中

2021-09-13沈莉

教育界·中旬 2021年8期
关键词:隐身指导策略

沈莉

【摘要】教师对幼儿进行活动指导时,要做一位会“隐身”的教师。在“种蚕豆”的成长故事中尝试着运用“隐身”的策略,教师后退把幼儿往前推,这种新策略指导能否推进幼儿活动的发展,教师将在实践中感悟。

【关键词】隐身;种蚕豆成长故事;指导策略

一、耳闻眼见,隐身其后,赋予指导创意

(一)隐身场景—成长故事:看发芽

孩子们把蚕豆放在有水的盆中。几天后,欣大声说:“蚕豆有两颗芽!”妍说:“两颗芽朝着两边长,一颗是往上长,一颗是往下长。”蚕豆的两颗芽先长出来的往下弯,后长出来的往上长。欣用手一弄,蚕豆那件已经破了的“外衣”不小心就被“脱”了下来了,欣和妍发现蚕豆里面原来合在一起的豆瓣一下子分成了上下两瓣了。在两瓣豆瓣的中间就是一个往上长的发芽的苗,另一个是长着须须的根,蚕豆发芽真是太神奇了。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同伴之间的互动,从自身角度发现蚕豆发芽的变化,放手让幼儿去探究的方式就是“解放式”指导策略的一种理念的真正体现。

(二)隐身目的—促探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教师主动“隐身”其后,把幼儿推到前面来探究蚕豆发芽,让幼儿通过蚕豆发芽的互动,解放出更多幼儿之间的空间,提供体验交流的机会,解放幼儿的嘴巴,鼓励幼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互动分享引领幼儿去感知蚕豆发芽过程中更多有趣的现象,探究其中的秘密,让幼儿乐于探究。

(三)隐身效果—真发现

课程游戏化以来,教师已经从“教师主导”慢慢学着“管住手、管住嘴”,转变视角在儿童自发的游戏中观察和研究孩子,教师欣喜地发现孩子的自发学习,逐渐有了“儿童视角”。幼儿在宽松不受制约的探究环境中主动认知蚕豆发芽的状况,在试验中探究,在观察中发现,在记录中表达,在互动中发展。幼儿在获得运用知识技能的同时,情感、道德、创造等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隐身”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听幼儿的探讨,做有心的教师把幼儿自我探究的真实一面记录下来。隐身后的教师用拍照等形式真实捕捉幼儿在发现蚕豆发芽时的精彩瞬间,丰富种蚕豆成长故事的内容。教师不参与、不发表式的隐身,是一种创意的指导形式,让蚕豆探究活动回归以幼儿为主角的真实游戏中来。

二、旁敲侧击,时隐时现,赋予指导价值隐身目的

(一)隐身场景—成长故事:赏花开

蚕豆花开了,菲说:“这花有白色有紫色,还有一个黑色的圆点点呢!”惟凑过头看看说:“蚕豆花真像蝴蝶的翅膀,真漂亮!”维忽然皱紧眉头,捂住鼻子说:“真难闻!真难闻!”“蚕豆花的味道有点难闻。”菲凑过去鼻子嗅嗅说。“真难闻!”菲拉着老师说,“老师你也来闻闻这个蚕豆花!”菲迫不及待地追问:“老师,什么气味?”老师说:“真是一种特别的香味,闻着没有其他花那样香甜,这就是蚕豆花与众不同的香味呀!”教师开始从“隐身”中“现身”出来继续引导关于蚕豆花的其他秘密。教师跟孩子们一起聊起来:“是不是所有的蚕豆花都是两瓣的呢?”惟说:“我找的蚕豆花也是两瓣的。”菲笑起来说:“哈哈,怎么都是两瓣的?”菲和惟都很确定说:“我们数出来了,蚕豆花真的是两瓣的。”孩子们亲身感受着蚕豆花这种自然物特有的性质,感受到一种参与种植活动的乐趣。

(二)隐身目的—乐探究

在一线实践中,许多教师常常出现“指导过度”“指导缺位”两种过头的现象。教师的指导策略,强调在幼儿实际的探究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地给予一定的引导、帮助和支持。在进行蚕豆开花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要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创设一种游戏性的情景让幼儿对于蚕豆开花的过程保持持久性的探究兴趣。教师运用时隐时现的“游戏式隐身策略”,给予幼儿一种快乐的探究动力。

(三)隐身效果—真思考

蚕豆花的观察是探究蚕豆活动中的一个过程,教师需要及时“现身”进行“游戏式”指导策略的引导,通过小游戏的指导调动孩子的相关经验,促进孩子进行真正的思考,从而清晰地了解蚕豆花的独特性。同时,教师这种参与探究的活动形式还凸显了幼儿的自主性、真实性。这种半放手式指导就是“游戏式隐身”指导策略逐步推动幼儿去关注蚕豆花的一种动力支持。

三.充耳不闻,隐遁避世,赋予指导新意

(一)隐身场景—成长故事:驱蚜虫

蚕豆的叶子越长越多,阳发现说:“叶子上黑黑的东西是什么呀?”睿看看说:“可能是叶子上有脏东西吧!”几天后阳发现了蚕豆叶子上黑色越来越多了,出现了洞洞。大家决定除去叶子上的黑点,大家都拿了餐巾纸开始了行动,睿说:“小黑点怎么黏在叶子上擦不下来?”睿的奶奶一眼就看出了说:“这是蚜虫呀,它们是吃蚕豆的叶子的。”睿气愤地说:“这些讨厌的蚜虫,竟敢来捣乱。”第二天他们讨论实施灭虫计划,用肥皂水来灭蚜虫。他们在水中放入肥皂泡开,然后倒入喷水壶里,阳对准了有蚜虫的叶子猛喷,果然这个肥皂水把蚕豆叶子上的蚜虫慢慢都消灭了。

(二)隐身目的—新体验

这种“隐身”是在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隐身”后把主动权交给幼儿,幼儿在亲自体验探究过程中引发对蠶豆的积极体验心理,幼儿的体验可以是独立或合作的,以生活实际中的蚕豆为参照对象,充分地自由表达质疑、讨论乃至天马行空般地行动。这种“体验式隐身”是教师用沉默来支持幼儿自主探究的一种表现,让幼儿感受在进行探究中成功的或失败的感受,从而获得一种新的体验。

(三)隐身效果—真实践

教师“隐身”通过“体验式隐身”指导策略让幼儿能依据自己的感受大胆去尝试自己想做的事。幼儿在自己的探究路上遇到的问题、困惑、尝试以及解决等一系列的行为都是教师放手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的结果。这种“体验式隐身”指导策略是全身的隐退,教师的全面宽松型的“体验式隐身”指导幼儿真正成为探究消灭蚜虫的小小“技术员”。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主动去认识蚜虫,通过二次尝试找到能消灭蚜虫的比较安全的方法。从幼儿亲身的感受中去领悟,强调幼儿“体验”本质就是幼儿亲自去尝试。这样的体验不仅尊重了幼儿的个性特点,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体验”过程具备了发现和创造性探究的基本特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在种植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很多有关植物的经验,例如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发芽、开花、结果。”“年龄稍大些的幼儿可以进行简单的记录,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在蚕豆的种植活动中孩子们遇到的一些问题是怎样来自己解决的?没有当场解决的问题之后他们又是如何处理的?通过观察会发现孩子们的好学、好问、好动的一些品质,可以更清楚看到孩子们的一些故事,一些经历,一些努力。教师的“隐身”助推孩子们更精彩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隐身指导策略
区角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让学——演绎教和学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