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儿童视角的“跟着课文学表达”三重境界策略研究

2021-09-13秦志平

教育界·中旬 2021年8期
关键词:儿童视角

秦志平

【摘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符合儿童成长的规律,为儿童学习表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学中,教师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潜心钻研文本,把握文本的研究价值,从教材中挖掘表达的训练点;将文本内容进行有效地重构,精选表达的内容,让儿童感知文本独特的魅力。同时,教师要将阅读与表达充分地融合在一起,让儿童表达心中所思所想,实现从“自我”到“无我”的飞跃,让表达更具有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关键词】儿童视角;阅读表达;三重境界

【基金项目】此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统编版小学语文“跟着课文学表达”教学实践研究》研究成果,编号:QN2018044。

儿童是天生的研究者和探索者,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儿童的视角探求文本的学习价值,力求做到目标指向表达,将阅读与表达有机结合在一起,将文本的奥妙转化为儿童能接受的表达理念、表达技能,让他们在平时的阅读中不断积累语言文字,提高儿童表情达意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表达习惯。

一、潜心会文,准确把握表达“自我”之境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初中的“跟着课文学表达”体现儿童本位思想,它呵护儿童的言语生命,引导儿童通过表达展现独特的自我。同时,贯彻阅读指向表达的原则,阅读服务于表达,表达是阅读的目的和归宿,让儿童在一次次表达训练中放飞自我。

(一)细微的动作,增强文本的力量之美

对于精准使用动词的文本,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儿童细细品读,潜心钻研文本的价值所在,让他们在品读中感受动词的力度与美感。《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是科学童话,文中的动词使用尤为突出。如第四自然段的“蹲”“披”“露”“鼓”四个动词,写出了青蛙神气十足的样子。教学时,教师让儿童抓住动词学习自由表达,有儿童这样表达:“超人披着一件红色的披风,真帅气。燕子披着一件黑色的外衣。我鼓着腮帮吹起了气球。妹妹每次一笑,都会露出洁白的牙齿。农民伯伯看到丰收的田野,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教学中,让儿童“跟着课文学习表达”,既降低了儿童表达的难度,又有针对性地对儿童进行了表达的训练,让儿童有章可循、有样可依。

(二)形象的神态,编织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

神态的变化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文章中人物的神态描写,能使文章生动形象,把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风娃娃》课文中,风娃娃向风车吹去,风车飞快地转动,秧苗喝足了水,笑意盈盈。在课文的基础上,孩子们学着举一反三,也试着编起自己的童话故事:“风娃娃飞呀飞,飞到公园,看见一个老人家在大树下不停地摇着蒲扇,但还是满脸汗珠。于是,风娃娃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小脸涨得通红,鼓起腮帮使劲地向大树吹去。树叶纷纷飘落下来,飘到老爷爷身上。老爷爷可高兴了,连声对风娃娃表示谢谢。”孩子们学习作者传神具体的表达,然后再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来,让表达更加贴切。

(三)浅浅的语言,展现鲜明的人物特点

教育对人的主要作用就是激励和唤醒,教学时应让儿童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内心的感受,彰显自我的本色[1]。人物的语言一般能体现人物的个性特点,人物语言不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还要能够体会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或者反映出人物之间的关系等。《坐井观天》一课中,青蛙和小鸟的对话精彩纷呈。为了让孩子表达心中的感慨,教师让孩子们继续编写人物的对话:“那只小青蛙跳出来一看,哇,碧蓝的天空中,几片雪白的云朵悠闲地散着步。远处的公园里,花儿盛开了,草儿也渐渐吐出了嫩芽。青蛙情不自禁地说:‘外面的世界美极了!小鸟,对不起,是我见识太少,真的错怪你了。”儿童稚嫩的语言展示了青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教学时,教师要抓住人物的语言,从中体会人物的形象,有效地把握文本的语言价值之所在,让儿童表达内心最原始的想法,提高儿童的表达能力。

二、有效重构,动态生成表达“真我”之境

阅读教学中,教师除带领学生诵读外,还要注重对学生表达的训练,将静态的文本内容衍生为动态的行为表达过程,让学生从阅读中感悟表达神奇的奥秘。教育的真谛就是让阳光照进孩子的心灵,让儿童如野花般自由生长[2]。教学时,教师对课文进行深度挖掘,让儿童找到课文中所蕴含的表达特色,将课文中的表达方式提取出来,再适时地将文本进行加工与整理,融真情于表达之中。

(一)长短交错,感受浓浓的田园诗情

《田家四季歌》是一首充满着乡土文化气息的儿歌,描绘了农民伯伯一年来所从事的农事活动。教学中,学生初步了解了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同时也感受到从事农事活动的辛劳以及丰收的喜悦。这首儿歌最大的特点就是长短句交错,每一节押一个韵,就像一首纯美的乡間民歌,又像一首田园的赞歌。语言特色方面,既有文言文又有白话文,一些语句是从古代的诗句演变而来的。儿歌第二自然段第二行,原文是“采了蚕桑又插秧”现在改为“采桑养蚕又插秧”,前一个句子为两件事情:采桑、插秧,后一个句子为三件事:采桑、养蚕、插秧。学生通过诵读,了解到如此修改后时间的跨度更长些,空间上更悠远些,也更有田园风味。学生自己试着写长短句的时候,也尽量注意空间上的距离感与长短句的参差感。

(二)关键字眼,拾取细微的一字精华

统编版新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千挑万选选出来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教学价值。教学时,教师要抓住关键字眼,带领学生感悟文本别样的美。仍以《田家四季歌》一课为例,“归来戴月光”这一个句子学生比较难理解,为什么是“戴月光”,可以换成“归来见月光”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有的说戴月光就是带着月光回来;有的说月光照在他们的帽子上,就像戴了帽子一样;有的说月光照亮他们回家的路。一个“戴”字,让学生明白有时候一字之差,会起到截然不同的效果。文本的内容有时候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进行重新调整、有效重构,这样或许读来更朗朗上口,会让表达更准确。

三、回归原点,精心打造表达“无我”之境

统编版小学语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每一篇课文都可以成为提高表达能力的范本,好的语段可以成为“微表达”的模板。当儿童对文本进行阅读时,读到了词句的优雅之处、立意的新颖之处时,都是表达训练的切入点。儿童能对意想不到的事情进行出乎意料的塑造,让阅读与表达在同一点上双重聚焦,达到表达“无我”之境,抒写生命的传奇[3]。

(一)适时补充,睡梦中流露真情

教学《妈妈睡了》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补充第三自然段省略號的内容:“星星睡了,睡梦中,妈妈把已经想好的一个故事,慢慢地讲给我听,又好像……”教师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补充,回归生活的原点,让真情自然流露。有的说,妈妈好像在陪我过生日,笑得可开心了;有的说,妈妈在公司升职了,所以很开心;有的说,妈妈好像在陪我玩游戏,还好像在唱一首动听的歌,唱给我听;有的说,妈妈觉得我比以前懂事了,看到我考了一百分,我弹琴很好,所以特别高兴。虽然儿童的语言很朴素,但已经把自己融入故事中,美好的感情瞬间流露。

(二)契合实际,笑靥中体会香甜

课堂中,学生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他们从自我意识出发,深入解读文本,同时加强表达的训练,让思维与语言融合。《妈妈睡了》一课第四自然段写了妈妈好累,但同时又提到妈妈笑了。妈妈既然那么累怎么还会笑呢?学生有的说,妈妈肯定很累,因为要做很多事情,但是她心里一定很高兴;有的说,妈妈应该是会笑的,因为她的孩子很懂事听话。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让学生敢表达会表达,教师继续追问:课文第二自然段为什么会写妈妈把眼睛紧紧地闭着呢?学生回答:说明妈妈睡得很香,还说明妈妈睡得很沉,很想睡觉,妈妈工作一定特别累。还有学生说:妈妈知道自己的孩子特别懂事听话,所以即使再累,心里也是甜滋滋的。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自身的角度去感受文章中人物的内心想法,完全融入其中,让表达更接近地气。

(三)情景交错,融合中充满温情

文本的阅读指向言语和书面表达。在阅读中,我们可以破译语言的密码,将其流转为情感运思中的表达因素。儿童在文章中寻找到言语情趣的亮点,将阅读中寻获的秘妙转换到表达中,有效实现了阅读的成果向表达能力的转化。再次以《妈妈睡了》一课为例,文中有一段景色描写特别美,妈妈已经睡了,为什么还要写景色呢?有学生说,妈妈睡觉的时候很美,所以景色也很美;有的说,景色美说明作者的心情很高兴。美丽的场景描写,温馨和谐的画面,景与情有机融合,让一个个“自我”融入其中,达到“无我”之境。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跟着课文学表达”实现了阅读与表达的双重聚焦。我们所考虑的主要是儿童的表达观念与表达实践中的问题状况。教学中,我们努力探寻统编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智慧和技巧,探求行之有效的统编版小学语文“跟着课文学表达”之“自我”“真我”“无我”三重境界策略。教师要引导儿童保持本性独立、潜心会文,结合自身的经历背景,自由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主张,进行个性化、主体性的表达,达到人与文的思维互动。

【参考文献】

[1] 叶澜.教育研究方法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38-39.

[2]格林.教育的温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40-141.

[3]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246-247.

猜你喜欢

儿童视角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育要有“儿童视角”
多通道开展儿童戏剧创作活动探究
尊重儿童视角 生成个性阅读
“基于儿童”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
孩子像石头一样孩子像石头一样
以儿童的视角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从儿童出发,构建生态化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