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地寻芳 丰富积累 感悟运用
2021-09-13陈灿华
陈灿华
【摘要】“日积月累”板块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每个单元“语文园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安排了古诗、名言警句、俗语、成语等传统文化经典内容,旨在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教学时,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积累语言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得到感悟,内化所学的知识后学会正确运用,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积累;感悟;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的要求,统编教材“语文园地”中设置的“日积月累”板块,编排了成语、古诗、俗语、名言警句等传统文化的经典内容,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能使学生在积累语言的过程中,得到感悟、学会运用,有效地提升了语文素养。下面笔者以四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日积月累”板块内容为例,谈谈落实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等目标的教学策略。
一、结合主题,在理解中积累
统编教材中的内容都是以一个单元为整体,围绕某个主题编排的,“日积月累”板块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研读“日积月累”板块的内容,联系单元主题进行统整教学,以提升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
例如第二单元是围绕“提问”主题来编排的策略单元,“日积月累”板块中就编排了与提问有关的四句古代名言,旨在让学生通过背诵积累,进一步感受提问的意义。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其与单元导语中的“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联系起来,宋代陆九渊的这句名言是说“做学问就怕提不出问题,只有提出问题才能取得进步”,然后与单元中的四篇课文关联起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会了哪些提问方法,培养了哪些问题意识,谈谈对提问的认识。教师再用多媒体出示四句名言,把比较生僻的字,如“裕”“慎”“笃”“孰”“惑”等标上拼音,让学生借助拼音把句子读正确。待学生都能比较流利地读熟这四句话以后,引导学生说说从这些句子中了解到了什么,并作小结:读句子,我们发现这些句子都和“疑问”有关,说明提问题在学习、做事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接着逐句解释意思。“好问则裕,自用则小”是说喜欢提问题的人会变得知识渊博,自以为是的人会变得气量狭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意思是研究学问就要广泛地学习,要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履行。“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的意思是有智慧和才能的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有所成就,不问别人就不会获得知识。“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意思是人并不是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这四句名言都出自名书、名家,其中《尚书》《礼记》都是儒家经典之作;王充是东汉的哲学家、思想家;韩愈是唐代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教师要在学生理解意思以后让学生读背并试着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句子进行填空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教材中的每一个内容都是编者精心选择的,编排顺序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教师在教学“日积月累”板块时要注重教材内容的整合,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累,从而激发学生积累知识的兴趣。
二、介绍背景,在拓展中积累
纵观“日积月累”板块中的内容,古诗词占了较大的比重,这些古诗词的编排也都是按照课文的学习主题来编排的,教学时教师要重视这些古诗的讲解,灵活运用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理解中得到积累。
例如,第四单元是神话故事单元,“日积月累”中编入了李商隐写的《嫦娥》,其引用了《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时候已经对《嫦娥奔月》的故事情节有所了解,都知道嫦娥是为了避免仙药被逢蒙拿走而在情急之中将其吞下的,嫦娥吃仙药是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表现,是被称颂的人物,古诗却写嫦娥后悔偷灵药,学生很疑惑作者为什么会写错故事情节,所以在学习时提出了质疑。教师解释:神话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对大自然的认识,同一题材的故事内容可能会有不同的特点。然后教师给学生讲述《嫦娥奔月》故事的另一个版本:嫦娥和后羿是一对夫妻,后羿因为射日有功,王母娘娘就送给他们夫妻俩两粒仙丹让他们两人吃了以后长生不老。嫦娥本想等后羿回来一起享用,后来忍耐不住先吃了一粒,见身体没有什么变化,又忍不住把剩下的那粒也吃了,结果她吃了两粒药后,身体就控制不住地飞上天,嫦娥成仙后住在冷清的广寒宫,非常孤单。李商隐在写诗的时候,为什么要用这个传说的典故呢?教师再给学生介绍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作者李商隐一生很不得志,有天晚上,他独自坐了个通宵,天快亮了,天空只剩下一轮孤月还悬在那里,他想到了嫦娥偷吃灵药升天的神话传说,就以嫦娥自喻,通过长河、晓星、碧海、青天等景物的衬托反映自己的孤寂和对家乡的思念。
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以后,学生就消除了阅读障碍,能够更加清晰地去解读与感知古诗的意思了。创作背景的引入在学生与诗人之间架起了一座交流的桥梁,使得古诗词的积累变得生动而有趣。
三、合作学习,在活动中积累
“日积月累”板块中经常出现成语。成语,因为众人皆说,所以成之于语,是中国汉字语言文化的一大特色。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固定的说法和意义,一般都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积累成语,有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在说话和写作时恰当使用成语,能使意思表达得更加确切,效果更好。
例如,第六单元的“日积月累”向学生介绍了八字成语的形式。学生以往接触到的大部分都是四字成语,八字成语的出现让学生开阔了眼界。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仔细认读“谬”“祸”“驷”等字,利用书上标出的拼音读一读,把这6个成语读正确、读通顺,然后一起交流这些成语的意思,比如说说自己是否在课外阅读中见过这些成语,试着结合前后内容说说成语意思,比如“差之毫厘”中的“差”是相差的意思,那么这个字就应当读第一声,“毫厘”就是毫米和厘米,表示极小的长度单位,“谬”就是指错误,合起来整个成语的意思就是開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但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又如“驷马”是指古时候一辆车用四匹马来拉,可见速度之快,联系整个成语就很容易理解意思了—一句话说出了口就不能收回了,就像套上四匹马拉的车难追上。细品这个成语,就能理解其深刻的含义—说话一定要算数。此时教师再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背诵,如教师说上句,学生说下句;或者句中留白,让学生填空背诵;或者教师说出具体意思,让学生说成语;或者提供语境让学生填成语。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就能轻松地记住这些成语。
通过课堂学习,学生积累了八字成语,激发了积累成语的兴趣,此时教师就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去搜集更多的八字成语,由此还衍生出三字成语、五字成语、六字成语、七字成语等,学生都铆足了劲头去学习。
四、创设情景,在乐趣中积累
和课文内容相比较,“日积月累”板块的内容略显单一,如果教师再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学生积累知识,学生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好观察的特点,结合板块内容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主动地去辨析、理解、运用,对“日积月累”板块的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
例如第八单元的“日积月累”板块中要求学生积累描写人物风貌的12个四字成语,如果教师就词教词,直接告诉学生这些四字成语的意思,会把积累知识变成孤立的、机械的活动,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并不能真正在语言环境中运用,而且容易遗忘。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出示课文《西门豹治邺》中的插图,让学生选用“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来形容西门豹。由于学生刚学完这篇课文,对西门豹的故事非常熟悉。图中西门豹站在高处,正在命令将士把巫婆投入河中,他神情严肃,很有气势,真是威风凛凛。再看看那些将士,个头高大,魁梧挺拔,真是膀大腰圆。利用图片创设情景,把成语放入具体的语境中,学生易于理解和运用,而且对成语的意思记得牢。沿用这种方式,再让学生自己创设情景,说说从哪个成语想到了哪些人物的哪些事情,自己组织语言说一说。如有的同学想到了邻居家的小姐姐,于是选用成语进行描述:“一转眼,邻居家的小姐姐已经长成了一位亭亭玉立的大姑娘,考上了高中。想起小时候我们经常在一起玩耍的情景,那时她剪的是短头发,像一个假小子,现在却变得眉清目秀,说起话来总是带着微笑,明眸皓齿,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大姑娘。”还有的同学描写了自己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时看到的情景:“一位老爷爷的眉毛胡子全白了,看上去老態龙钟,但是当他跟我们讲起当年他上战场英勇杀敌的故事时容光焕发;还有一位老奶奶,总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样,看上去慈眉善目;还有的老人满面红光,犹如一位鹤发童颜的老神仙。”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找到运用成语的乐趣,实现在运用中积累的目的。
“日积月累”中出现的四字成语,一般都是集中描写事物,学生可以按照词义、词性等特征给这些成语进行分类,找出规律,并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这些成语,在创设的情境中找到运用成语的乐趣,实现在运用中积累的目的。
尽管“日积月累”板块在“语文园地”中所占比例不大,但是要让其发挥出最大的功能,还需要我们教师去深入钻研教材,结合不同的内容,选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去启发学生,促进学生理解、积累、感悟、运用各项知识,在日积月累中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黄淑玲.“日积月累”板块教学方法举隅[J].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20(01):39-40.
[2]曾聪.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日积月累”板块的教学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2018(42):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