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1-09-13梁珍蓉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数学教学信息技术

梁珍蓉

摘  要:随着科学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方法、内容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将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充分整合,以对课堂教学实施有效优化,显著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原动力,有利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集中注意力,显著提升学生开展学习的自觉性,增强思维的活跃性,使其能够积极思考问题,大胆进行探索与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多媒体优势的充分展现,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活跃、形象的教学氛围,以对学生的各项感官产生有效刺激,显著提升学生开展探索、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进而使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二、突破重、难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恰当应用,可以清晰、明确地展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掌握与记忆,显著提升学生开展数学学习的自主性。例如在“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在上小学之前已经学过简单的加法运算,但是却不明白加法所代表的意义,对算式中各个部分的名称也不是很清楚。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三个鱼缸进行展示,其中两个有鱼,并且鱼儿在欢快游动,一个是空的,然后将两个鱼缸中的鱼倒入空鱼缸中,让学生看到对两部分进行合并的过程,这时可以在屏幕上显现出相对性的加法算式,使学生明确掌握加法的意义,清楚观察到加法实现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动与静的有效结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有效突破教学知识的重点与难点,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三、呈现思维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教学任务,是促进学生综合素养不断提升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求知思维过程的有效培养,以推动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生动、形象、具体材料以及语言对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有效再现,以落实对课堂教学的有效优化,充分挖掘学生自身潜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有效的认知手段,显著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促进思维水平的不断提升。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活动提供辅助,可以帮助教师更为形象、生动、具体地展现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能够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开展学习,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建立有效表象,在不断学习中得到认知方面的深化,以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记忆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恰当应用,可以生动、形象、具体的展示教学内容,让复杂问题变得简单化,进而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显著提升学生开展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实践能力。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对自身教学理念的变革,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效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不断发展。

(责任编辑:胡甜甜)

参考文献:

[1]刘洪涛. 试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數学教学的深度融合策略[J]. 新课程,2020(09):98.

[2]孙粉粉.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0):20.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数学教学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