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练就“火眼金睛” 提高写字水平

2021-09-13梅聪玲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火眼金睛一年级比较

梅聪玲

摘 要: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写字是教学重点。大部分教师多关注“看”与“写”的过程,而忽视“比较”的环节。本文从“增强比较意识”“丰富比较内容”“活化比较标准”三方面着手,帮助学生掌握比较之法,让比较环节真正落实在写字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

关键词:一年级 写字 比较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也是一年级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通常按照“看、写、比”的步骤进行教学,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然而在平时的写字指导中,笔者发现教师往往把时间花在“看”和“写”上,“比较”成了课堂上的一个机动环节,如果时间充裕,就多“比较比较”。如果教学时间紧张,要么草草了事,要么直接省略。其实,让学生学会“比较”非常重要。因为汉字是一门艺术,艺术之美在于丰富的变化。只有通过比较,我们才能发现和掌握这种变化。

那么,在一年级的写字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将“比较”法落到实处呢?

一、增强比较意识

任何一种技能的习得都有独特的方法。汉字的书写有极强的传承性,临摹是主要的学习方法。“看——写——比较”是笔者经过多年实践得出的较实用、较有效的方法。

和范字进行“比较”,学生才知字写得是否正确,和字帖或伙伴进行“比较”,学生才知字写得是否端正和美观。只有学会了比较,学生才会知道进步的方向在哪里,“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二、丰富比较内容

(一)比姿势

良好的姿势是写好字的首要条件,而一年级孩子写字姿势千奇百怪,要帮助他们纠正不良习惯往往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坚持更难。

1.写字前比,明要求

提笔即是练字时。写字前,笔者让学生对照大屏幕上放大的双姿图比较自己的执笔姿势、坐姿是否和图上一样。

2.写字时比,常提醒

学生写字时,笔者拿着尺子不断巡视。遇到姿势不正确的孩子随时量一量,让他们自己比一比,看看是否做到“一拳、一尺、一寸”。

一年级学生写字持久性不强,五六分钟后,很多孩子的双姿已经变形。笔者让学生背诵“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八字口诀比较自己的姿势是否正确,用儿歌“手腕前伸,一二指捏,三四指托,小指后藏,笔尖前斜,笔杆后躺”来比较执笔方法是否到位。

3.写字后比,促提升

在评价写字作业时,笔者不仅评价写字成绩,还评写字姿势。给姿势正确的学生作业加五角星,给不好的减五角星,并让学生每天都比一比:谁的五角星最多。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大的促进作用,让他们意识到,要想在写字上取得好成绩,光写好字还不够,得时时注意自己的写字姿势。

(二)比字体

字写得好不好,肯定是写字课最重要的比较内容。

1.比较,感汉字之笔画美

练好笔画是写好汉字的基础。汉字的笔画虽然多达二十几种,但最基本的笔画却只有点、横、竖、撇、捺、折、钩等几种。扎扎实实学好这些最基本的笔画,就能事半功倍地学好其他笔画,因为其他笔画是由基本笔画变形、组合而来的。

(1)分步比较,写好笔画的难点

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有限,一般只能注意到笔画的主要特征,如笔画的方向、长短等,而对于起伏、粗细、转折、顿笔等细微的特征往往视而不见。

在基本笔画的书写教学中,捺是教学难点。笔者利用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结合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比较。

步骤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捺的样子和什么相似?(刀)边让学生观察,边通过形象的比喻,让学生清楚地明白捺的写法:轻轻起笔,犹如刀柄。中间要陡,好似刀刃。平平收笔,就像刀尖。

步骤二:学生观察比较这三部分的长短、斜度、粗细,得出结论。

步骤三:教师拿出随机选取的三份最有代表性的作业,实物投影,让学生进行比较。

步骤四:学生评价:第一个捺脚太长太平了,第三个捺太直了,像根木棍。第二个捺写得最好(见图)。

横、撇、竖等笔画都可以分成“头、身、尾”三部分进行比较观察,使学生把握其形状特征,进而掌握运笔方法,如此,学生写出的笔画就不会生硬了。

(2)归类比较,写好笔画的变形

汉字的基本笔画有许多变形,这丰富了汉字的笔画形态,避免了雷同重复,是汉字美的具体体现,也是汉字书写成为一门艺术的重要原因。

例如,横有长横、短横、左尖横、右尖横、直横、上弧横、下弧横……竖有垂露竖、悬针竖、左弧竖、右弧竖……要使孩子们辨别这些同类笔画的异同,还是离不开观察比较。

比如“撇”按方向可分为三类:平撇、斜撇、竖撇。不管哪一种撇,写法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点。据统计,平撇通常写在字上方,例如“毛”“手”“千”;斜撇在左边,例如“人”“友”“在”;竖撇也在左边,例如“月”“肚”“册”。

通過归类比较,把握了“撇”的变化规律,就能使学生举一反三地写好含有“撇”的这一大族群的汉字。同理,掌握了其他基本笔画的变形也有类似的效果, 这样才能使书写变得美观。

2.比较,感汉字之结构美

间架结构是汉字写得是否美观最重要的评价因素。所谓间架结构,即字的各要素的大小和笔画的结构规律。我们可以按照以下三个原则进行比较。

(1)比中显平衡

重心平稳,平衡协调,给人以一种安定的美感,平稳均衡是对任何一种书体的共同要求,对楷书的要求最高。

一年级孩子会接触很多相同笔画之间距离基本相当的字。当一个字中,出现很多横或很多竖时,要注意横与横、竖与竖之间方向要一致,距离要均等。

例如指导“正”和“回”字的书写,笔者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正”字的三笔横,“回”字的四条竖,虽然长短不同,但是,距离基本相同。

如圖,这两个学生的书写没有遵循这一原则,破坏了平衡,失去了美感。

(2)比中现迎让

写字和做人是一样的道理,做人讲究谦让,写字需要迎让。“迎让”,顾名思义,就是指笔画或增大,或缩小,有迎有让,有收有放,字就协调美观了。

例如笔者在指导“玩”字的书写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这个左右结构的字应写得左窄右宽,左边的“王”要写得瘦瘦长长,最后一笔横变成提。右边“元”可以写得舒展一些,长撇可以穿插到左边“王”字的下面。这样,遵循“左收右放”的规律,整个字协调美观。反其道而行之,如图,字就不美观了。

(3)比中见松紧

汉字的组成,分独体字和合体字。不管独体字和合体字,都应遵循上紧下松,左紧右松这条松紧原则。只不过有的在结构中反映比较明显,有的略隐蔽。通过比较,可以使松紧结构凸显出来。

①上紧下松

人体上半身结构复杂紧凑,下半身简单修长,这上紧下松的结构对于我们的审美具有强大的影响。汉字也具有“上紧下松”这个结构规律。许多孩子按照均衡的原则把“十”写得像“+”,就是没有把握“上紧下松”的结构规律。对此,我们也可以通过丑与美的对比(如图),使学生认识到汉字的上半部分应该写得紧凑些,下半部分应该写得宽松些(拉长笔画或加大笔画之间的距离),这样,写出来的字才美观。

②内紧外松

汉字还有一个重要的结构特征是内紧外松,中线要紧致,就像女子纤细挺拔,男子俊毅伟岸。如果大腹便便,就没有美感。例如“亮”字,学生经常把中间的“口”写得又大又方(如图),整个字看起来很臃肿。在指导学生进行比较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按照“内严外宽”的规律,中间的“口”必须写得像少女的柳腰一样窄,这样整个字看起来才隽秀美观。

3.比较,感汉字之布局美

字的间架结构摆好了,还需学会在格子里合理安排字的布局,这也是非常关键的。在写字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空白的美。通过比较间距来决定字的大小、高度、左右位置是否合理。

(1)画一画,比高低

有些一年级学生写字观察力和持续性不够,字写着写着就往田字格的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跑,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画辅助线的方式来比较。

教师可用虚线分别画出范字和习字的上下部分的位置,让学生自己比较一下(如图)。这么明显的不同,学生肯定看得清清楚楚。并且可以在指出习字的不足时,用上一些形象而有趣的语言,化解学生重写的尴尬与无奈。如“这几个字都跑到二楼去了!”或“这几个字不想长高了吗?”听了这话,学生一般会愉快地把字擦掉重写一次。

(2)遮一遮,比正偏

学生写字时不仅高低位置把握不好,左右位置也常常会失控,写着写着就偏到一边去了。我们可以用“画竖中线”的方法,让学生自行比较字在格子中的正偏,也可以用手指或铅笔把字的一边遮起来,这样就能清楚地看到字是否写正。如图所示的“行”字就写偏了,偏到左半格去了。

当然,平时教师不仅自己要用好这些方法,还要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运用。这样,学生写完字,就能自己比较,自己欣赏,自己修正了。

三、活化比较标准

1.与同学比——横向比较找差距

一年级学生好胜心强,喜欢挑战。笔者常常让学生比一比赛一赛,比比谁得的“★”多,赛赛谁的作品获了奖,让学生在比中知己知彼,找到差距。

2.与自己比——纵向比较知进步

笔者为每个学生建立了一个“书法档案袋”,把每天的写字作业按顺序收藏在“档案袋”里。隔一段时间翻阅一下自己的作业,或让学生把“档案袋”带回家和父母一起欣赏,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综上所述,“比较法”可以提高一年级学生的书写能力和欣赏水平,以至养成习惯,形成能力,实现了“不教之教”,大大地提高写字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2]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2013.

(宁波市镇海区骆驼中心学校浙江宁波)

猜你喜欢

火眼金睛一年级比较
火眼金睛找不同
原创校园纪实节目《一年级·大学季》特色分析及发展趋势
看偶像养成类真人秀 如何养成“叙事文本”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案
同曲异调共流芳
中日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比较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开心大找茬
开心大找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