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选择题命制的立意点与切入点探究

2021-09-13丁云志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丁云志

[摘   要]独立命题是提高教师教研水平的重要途径。随着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和实践,命题立意也要以学科素养为导向。在高中历史选择题命制过程中,如何选取恰当的考查切入点以符合学科素养的要求,是困扰着部分教师的问题。文章通过借鉴参加中山市历史教研室组织的现场命题能力大赛的实践经验,探讨高中历史选择题命制的立意点和切入点。

[关键词]命题立意;学科核心素养;历史选择题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2-0063-03

2019年9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广东省第二届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中山选拔赛并获得了历史组一等奖。比赛分为三个环节:现场封闭命题、说题和教育叙事写作。在现场封闭命题环节,要求选手在封闭环境下依据所给材料,完成两道选择题的命制,并分别指向《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业质量水平1、2和3、4的要求。选手还需要从答案设置的学理依据、学情分析、考情预判、题目如何考查不同的水平层次等方面撰写命题意图。通过这次比赛,笔者对试题命制产生了一些感悟和认识。

一、命题立意要坚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

试题,是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的重要途径,因此命题需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以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为着眼点,主要考查学生将所学的历史知识与技能用于解决具体问题时所体现出的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主要原则有: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备程度为目的;以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为重心。试题命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选取对评价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二是既要注重对历史学科某一核心素养的评价,更要注重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评价;三是测试梯度能反映学业质量水平的不同层次。

在命制试题时,还要创设多维度的新情境,让学生在应对陌生的、复杂的、开放的真实问题情境中,展示真实的核心素养水平。新情境类型包括:学习情境,如史料、图表、历史叙述等;生活情境,如生活中遇到的与历史有关的问题;社会情境,如对社会问题的历史考察;学术情境,如历史学家对某一历史问题的多种看法。

学业质量水平能够反映学科核心素养的能力分布层次。教师在试题命制时,需要考虑学情,其实就是需要考虑不同水平的学业要求和核心素养能力要求。以唯物史观素养能力要求为例:学业质量水平1和2要求能够了解和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学业质量水平3和4的要求则是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学习、探究中,并将其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另外四个方面的素养能力水平要求也是基本如此,水平1、2多是先理解素养,水平3、4则是要探究和运用这些素养。以笔者命制的试题1为例:

1.1978年5月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从思想上否定了“两个凡是”,号召人们打破思想枷锁,把实践作为檢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此基础上,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主要反映了(        )

A.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变革

B.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发展

C.改革开放解放了人们思想

D.思想僵化阻碍了社会进步

试题1考查的学科核心素养能力和水平层次表现为:在时空观念层面,本题直接给出时间和地点,需要学生根据给出的时间判定时空的特征和背景;在唯物史观层面,本题着眼于社会发展规律,需要学生知道经济对社会的发展作用,但更要理解精神因素对社会的反作用;在家国情怀层面,思想精神因素也可以对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国家观,以推动国家社会的发展。因此试题1主要体现了学业质量水平1、2的要求。

再以笔者命制的试题2为例:

2.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界关注的重点。根据表1,可以认定(        )

A.市场配置起到决定性作用

B.政府功能起到主导性作用

C.市场和政府边界不断变动

D.市场和政府界限难以划清

试题2考查的学科核心素养能力和水平层次表现为:在时空观念层面,由于本题没有直接给出时间和地点,需要学生根据给出的熟悉的历史人物判定时空的特征和背景,并考查学生在特定的时空下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在史料实证层面,本题采用了四则材料,而且不同的学者(派别)持有不同的观点,需要学生根据不同的史料,通过辨析、整理、综合等程序,辨别出史料的观点差异,继而得出较为全面和客观的认知;在历史解释层面,不仅要求学生知道有关自由放任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历史叙述,知道历史本身,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在基本的历史叙述中,解释和理解史实现象背后的本质,也就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主要体现了学业质量水平4的要求。

高中历史教师应以提升学业质量水平为目标,以课程目标为依据,以素养水平为考查目的,结合学生学情,进行试题命制。弄清楚了命题的指导思想后,接下来就需要探索如何进行命题。

二、命题要坚持以师生教学问题为切入点

认知和经验来源于实践。教学实践经验,是我们命题的出发点和切入口。命题,是我们与教学的对话;命题,是我们与学生的交流。在命制一道试题时,我们一定要清楚该试题要考查什么。下面,以笔者在命题大赛中命制的试题为例,谈谈命题的切入点。

在现场封闭命题环节中,中山市教研室提供了几篇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术界关于经济领域的文章,素材比较多。如何从中选取切入点呢?将学术界的文章作为试题素材使用,如何既能紧扣教材、考点、课程目标,又能突破认知、教材呢?

以试题1为例,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从学生思维能力考查要求出发,本题的切入点是改革开放的决策与思想解放的关系。这个切入点实际上就有学理考虑和学情考虑。

从学理上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过于侧重经济决定论,而忽视思想精神因素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促进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王加丰教授也在《再谈“史观” 问题》一文中强调了这种意识,“在总体上承认经济因素或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时,如何正确评价精神因素(广义上的,包括制度、风俗、思想)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以便既避免经济决定论,又避免唯意志论。简言之,弄清精神因素的作用或反作用及其限度非常重要,是全面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环节”“在归根到底的意义上,经济因素或生产力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精神因素在具体历史发展过程中也起某种或大或小的决定性作用”。

从学情上看,一是知识方面,学生对改革开放的主要知识点比较熟悉,但未能站在大历史背景下去分析改革开放背后的思想推动因素;二是能力方面,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不高,不能有效概括材料信息,特别是不能理清材料中的层次和逻辑关系,还有他们历史思辨能力不强;三是理论方面,学生对唯物史观的理解不够深入。

以试题2为例,该题以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为切入口,考查学生对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苏计划经济体制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全面解读及有效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这一切入点有学情和教情方面的考虑。比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了解个别独立史事,但缺乏将共性史事进行纵横对比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从小切入口探讨大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现场就是试验现场,会不断产生新问题。教学研究就需要解决这些新问题。教师在试题命制过程中,可以尝试从师生教学问题的方向着手,命制出具有新情境、新内涵和有价值的试题。

三、基于命题实践基础上的几点思考

在试题命制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水平要求,探索有效的考查方式。试题所指向的学业质量水平要清晰明确、言之有物。在命题切入点上,既要紧扣教材,也要突破教材。要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出发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情,注重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材料信息提炼能力。命题素材的形式应尽量多样,如可采用表格、圖片或者漫画等。在选择题结构上,注意题干、设问和选项的合理配置。最后,要参考高考题和优质模拟题,总结命题规律和原则。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王加丰.再谈“史观”问题[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9):10-15.

[3]  郑林,赵璐,孙瑞.基于学科能力的高考历史命题研究[J].中国考试,2019(8):15-20.

[4]  马国良.高中历史命题的三种意图[J].教学与管理,2010(10):52-53.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研究与分析
聚焦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模拟政协”: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育新路径
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启示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思政课教学研究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浅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