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本回溯单篇

2021-09-13陈晓芸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阿长山海经名著

陈晓芸

《阿长与〈山海经〉》是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的一篇教读课文,也是一篇经典的回忆性散文。在教读该课之前,学生已完成了《朝花夕拾》的名著阅读,对该文本已有初步的理解和把握。《阿长与〈山海经〉》的教读课,其实是在名著整本书阅读基础上进行的一文多读教学。

一、统编教材一文多读的现状之思

一文多读,是指同一文本在不同课型中的多次阅读和学习。但在实际教学中,一文多读往往存在两种误区: 一是忽视一文多读,把文本完全当作“零起点”的新课来学习,忽视了先前阅读,例如名著整本书阅读对单篇文本学习的影响;二是把一文多读理解为重复阅读,用相同的方法对待不同课型的学习,进行简单机械性重复,不利于学生素养的螺旋式上升,无法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要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首先要对统编教材的编写特色有进一步的把握。

统编版教材在编排上注重课型的区分,注重阅读向课外的延伸,建构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 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在这种教学结构下,一文多读现象主要存在于鲁迅经典散文的阅读方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均为教材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朝花夕拾》中的篇目,又分别是教材七上、七下、八上的教读课文。一文多读同时存在于教读和名著阅读两种课型。

统编教材对不同课型的目标设定也不尽相同。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作为七上名著《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教材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注重思考与积累,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感受,消除与经典作品的隔膜。作为七下第三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该单元关注的是“小人物”的故事,教材要求引导学生从“小人物”的身上发现他们的优秀品质。教读课型也要求在教学中加强文本细读,帮助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层次、语言表达、人物形象、作者情感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因此,《阿长与〈山海经〉》一文的教读,应该是在名著《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基础上进行的对文本的进一步细读和深读。

二、一文多读深度学习的原点与目标

深度学习不同于表层学习、浅层学习,强调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充分参与,从而获得自身的发展。除了把握教材编写特色之外,更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做到对学情的重点关注。只有充分把握学生的现有水平,即深度学习的原点,才能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语文素养,达到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

通过《朝花夕拾》的整本书阅读,学生对《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本到底已学到了哪些内容,又存在哪些困惑呢?

为了解决以上疑问,笔者在教读该文之前,对自己所教的两个班级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关注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由学生分别罗列自己对该文本“已读懂”和“未读懂”的内容。此次共回收有效问卷80份。结合练习与个别访谈,可将学生对《阿长与〈山海经〉》一文的已有知识和待解疑问做如下归纳:

1.已有知识

学生能够较好把握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较准确地概括文本叙述的几件事情,了解其详略;

(2)了解阿长姓名的由来;

(3)初步把握阿长的性格特点;

(4)了解文本中运用的欲扬先抑的手法;

(5)能找出文中“我”对阿长情感态度变化的词语,了解文章表达了“我”对阿长的怀念与祝福。

2.待解疑問

尽管问卷的提问方式是开放性的,但学生罗列出的不解与疑惑,却不约而同地集中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烦琐的礼节

为什么阿长要有那么多规矩。

为什么阿长有那么多古怪的习俗。

(2)讲长毛的故事

为什么要费这么多笔墨写有关“长毛”的事。

为什么阿长要讲“长毛”的故事。

“长毛”的故事为什么会让我有“空前的敬意”。

(3)买《山海经》的故事

《山海经》是本什么书。

阿长为什么要给我买《山海经》。

“我”为什么会如此喜爱《山海经》这本书。

“我”为什么会把阿长送的《山海经》保存到自己长大。

为什么要写到一个远方的叔祖和他的太太。

文章为什么不直接写阿长买《山海经》的事,而要写前面那些事。

(4)姓名的由来

为什么要提及阿长名字的由来。

我平时叫她阿妈,憎恶她的时候才叫她阿长,题目为什么不叫《阿妈与〈山海经〉》。

(5)情感的把握

“我”对阿长的情感态度为什么有这么多变化。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通过分析比较不难发现,学生在完成《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后,对《阿长与〈山海经〉》的单篇阅读仍存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例如学生都知道阿长给我讲了“长毛”的故事,却不明白她为何要讲这个故事,我又为何产生“空前的敬意”。

一文多读要真正实现深度学习,既要基于学生对于名著整本书阅读获取的陈述性知识这一原点,又要将程序性知识作为单篇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在现有水平上取得素养的突破。

三、一文多读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1.串联一个人物

阿长是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反复提及的一位人物:《狗·猫·鼠》中,阿长不小心踏死隐鼠,却骗我说是被猫吃去了;《二十四孝图》中,阿长一看图就能滔滔不绝地讲起书中的事迹;《五猖会》中,阿长无法营救被逼背《鉴略》的我,只能默默地静候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阿长给我讲了一个神秘的美女蛇的故事。

当串起整本书中阿长的形象后,一些关于阿长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相比逼“我”背《鉴略》的父亲、不敢去询问“怪哉”的寿镜吾老师,阿长却能常给我讲那些能够激起我兴趣的故事。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看似离奇荒诞,却极大地满足了童年鲁迅的好奇心,对阶级产生“空前的敬意”。相比文雅的远房叔祖,文化不多的阿长对“我”的呵护、关心更胜过亲人,也难怪阿长会费劲心力为我买来《山海经》。生长于封建社会底层的阿长,对二十四孝的故事如数家珍,封建文化的影响让她懂得那么多的规矩礼数……

通过人物形象的串联、通过与书中其他人物的对比,内容的勾连让学生的眼前呈现出一个更加有血有肉,形象丰满的阿长。在读懂阿长形象的基础上,学生能够进一步推究其所做之事的深层动因,看到阿长背后的封建时代烙印。

2.交织两种视角

在整本书阅读基础上串联阿长这个人物,丰富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交织两种视角,则是拓宽了学生阅读文本的角度。

视角的转换也是学生阅读该文本的难点之一。《朝花夕拾》记述的是鲁迅对往事的回忆,《阿长与〈山海经〉》一文自然交织了儿童和成人两种视角。在叙述阿长所做的几件事,以及对阿长情感态度变化时,主要采用的是儿童的视角,而文末则是从成人视角来抒发对阿长更为深沉而复杂的情感。

按照常理来理解,七年级的学生应该更易理解儿童视角而不易解读成人视角。但从上文的学情调查来看,情况不完全是这样。

从儿童视角理解,难点还是在阿长讲“长毛”的故事上。对学生来说,“我”对这个荒诞故事产生的“空前的敬意”是较难理解的。因为学生所处的时代,与鲁迅的儿童时代是截然不同的,可以通过联系整本书,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十四孝图》《五猖会》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当时封建社会儿童读物的粗拙、匮乏,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被扼杀、被压抑,在当时,如此有趣的“长毛”的故事,确实是值得“我”产生“空前的敬意”的。 从成人视角解读,这确为初中生阅读本文的难点之一。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可以先做示范。以阿长逼“我”吃福橘为例,从儿童视角来看,是“我”所“不耐烦”的,是“元旦辟头的磨难”,但从成人视角来回顾,这却是阿长对“我”的一种朴实的、真心诚意的祝福,也流露了阿长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由此,学生对本文欲扬先抑的手法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之所以要用这么多篇幅写阿长的不足,因为这些不足之中也暗含着阿长最朴素的一面,“抑”中也有“扬”:睡觉摆成“大”字是不拘小节的体现;对“我”过分看管是出于对“我”的关心;教“我”很多规矩道理是出于对我的衷心祝福……从而读出文本背后的深意,真正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

3.细品关键词句

区别于名著阅读,教读课注重词句的赏析和理解,这是在名著整本书阅读基础上的细读和补充。

以阿长逼“我”吃福橘部分为例,文中写道:“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伸出”“按住”写出了阿长动作的粗鲁,“立刻”“惶急”表现出她内心的急切。几个词语的妙用,就将阿长简单粗鲁,又心存純朴与善良,急于向“我”表达衷心祝福的情态流露了出来。像这样的例子文中还有很多,这些词语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值得精读品味的。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阿长的深沉的情感,要突破这一难点,需要以文本的细读、深读为基础。如果学生读出这是作者对阿长保姆式的爱、养育“我”似亲人般的爱的感激,可在此基础上继续向深处发问:为何祈求的是“地母”,为什么要祈祷阿长要“永安她的魂灵”,从而推及到上一段内容,了解到阿长身世、经历的不幸,了解到阿长姓名的不为人知,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作者所表达的对社会底层不幸者的祈祷和祝愿。

4.聚焦精神内核

一文多读的深度学习,是由文本内容的浅层不断向文本精神内核的深层挖掘的过程。《阿长与〈山海经〉》的教读也应在整本书阅读的基础上,聚焦该文本所反映的“小人物”的人格光辉。

阿长作为“小人物”的卑微与不幸,体现在她身世、经历的不幸,也体现在别人对她姓名的称呼。对于阿长姓名的由来,学生在阅读名著时都已知晓,不必就此赘述。而作者在文中选用“阿长”这个称呼,非儿时常用的“阿妈”这个称呼,就值得思索了。此处可引导学生再次从两种视角进行分析,本文为鲁迅中年时期作品,“阿长”是成年人视角的称呼。以“阿长”相称“黄胖而矮”的女工,一来能够突出人物作为底层者的不幸,二来也更具调侃意味,与文章前半部分的内容相契合。

阿长作为小人物的人格光辉,应该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来细品。结合上文所述的三种教学策略,将阿长的人物形象解读贯穿整本书,进行多视角展开,抓住重点词句品析,最后抵达人物的精神内核。

四、结语

整本书阅读基础上的单篇教学,基于教材和学情,既要巧妙运用整本书阅读的已有收获,又要充分考虑不同课型的要求。《阿长与〈山海经〉》的一文多读,给学生带来的应是不同的收获和感悟,引导学生从阿长故事的内容表层,不断探索人物背后的精神内核,这便是一文多读深度学习的意义所在。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

猜你喜欢

阿长山海经名著
高铁阿长过生日
山海经里说了什么
山海经夫诸
阿长买《山海经》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怪力乱神才是《山海经》的正确打开方式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
鲁迅《阿长与》的真情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