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学生阅读能力提升路径探析

2021-09-13罗银花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97期
关键词:方法对策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罗银花

【摘要】伴随着素质教学理念的不断落实和发展,对于小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语文教师应当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之下,让学生能够在文章的阅读理解过程中逐渐深层次的去学习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阅读文提高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教师还应当加强学生对于文本知识的阅读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素材,让学生能够积累阅读的技巧,达到更深层次的语文教学效果。语文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固化影响。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开展创新的教学课堂,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语文学科综合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为构建新式阅读课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对策;核心素养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教师应当善于去利用小学语文课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知识视野。让学生能够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积累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感,确保语文教学内容能够得到顺利的开展。让学生能够在理解与阅读的同时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对于文字的识别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往往会由于教学内容的枯燥、单一,导致对于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度不高。教师应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固化影响。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教学背景下,学校探索新型阅读的教学方法。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更好的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语文教师应当明确学生的阅读能力取决于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和爱好,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按照学生的个性来设计教学活动。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学生接受语文知识的重要媒介,使语文阅读的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标准,提高语文教学的水平。

一、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新课标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充当教学的主导者,而是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找到学习的方法并对语文阅读进行探索,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水平的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首先应该重新设计教学环节,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接受程度进行教学设计,保证能够制定符合学生理解能力以及接受程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感受阅读的魅力。

例如,在进行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能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推荐更多的安徒生童话故事如《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衬衫领子》等,学生在进行课外读物阅读的时候,能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提升。教師还能定期组织阅读分享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看过的课外读物中的主要内容、主要任务以及故事的主要思想等分享给其他学生,在进行故事分享的过程中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促使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学生在课堂上参与阅读讲解的过程就是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教学之中的体现,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对阅读内容进行讨论,在必要的时候。教师能进行讲解与总结。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快速提升。

二、培养学生语文阅读习惯

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有相对来说较为安静的环境,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也应该营造一种较为安静的氛围,引导学生静心思考,沉浸在阅读之中,长此以往之下,学生就能养成热爱阅读、投入阅读的习惯。教师还能对学生进行鼓励,引导学生深入的思考作者写作的意图,促使学生对文章之间产生共鸣,理解阅读的中心思想,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更能养成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不仅是对语文阅读能力教学有积极意义,更是对学生各项学科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教师为了缩短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就应该针对学习能力较差以及文化知识储备较弱的学生进行专项培训,对其进行系统性以及有针对性的训练。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督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录阅读笔记,将在阅读过程中预见的生僻字、较难的句子、不懂的段落等记录在阅读笔记上,并将这些现象整理成具体的问题,在课上引导学生互换阅读笔记,学生之间互相解决对方提出的问题,再由教师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方能还给笔记的原主人,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解答疑惑的能力,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思考。

例如,在进行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节选)》一课的时候,教师能让学生自主预习,将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发现的知识点记录在阅读筝证记上。课上。教师能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为学生答疑解惑,教师也能根据学生产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的线索,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师也能利用反法西斯英雄人物形象、历史背景等进行阐述,提升教学质量,课后,学生能将问题的答案写在阅读笔记上,也能将课后自己的心得进行记录,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

三、锻炼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不同学生的阅读理解程度、学习能力、知识储备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不应该过于严格的规范学生的阅读范围,应该让学生自主查找与教材有关的阅读资料,并在经过教师同意的基础上进行阅读,这对于学生的分析能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选择阅读内容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选择有较高品读价值的文章阅读,并指出文章中较好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这不仅要求学生有较高的阅读能力,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通过借鉴教师分析阅读的方式,模仿教师品鉴阅读文章的方法,自行分析阅读文章,准确的体会阅读的意境、描绘人物的形象、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能提升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有效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阅读的选择过程中。学生在这—过程中不仅能提升文章的掌握能力,掌握解读文章的方法,还能从不同角度对教材中的文章进行分析,提升学生分析文章的深度,促使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成绩和综合素养的关键。广大语文教师秉承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以锻炼阅读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从小学生的性格喜好出发,精细选择阅读主题、科学设计阅读任务,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杜秀琼.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 考试周刊,2018(4):46.

[2] 朱增兵.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J]. 考试周刊,2018(21):71.

猜你喜欢

方法对策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谈如何加强党建工作的精益化管理
浅谈交通科技档案建设
利用课堂活动提高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英美原声电影对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积极影响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