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性课外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2021-09-13毕敏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97期
关键词:拓展阅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毕敏华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当前,局限于课内教材的阅读教学,已难以满足学生阅读需求。加强拓展性课外阅读,有利于激发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丰富学生语言知识积累,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课外拓展阅读兴趣;教授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课外拓展阅读能力;结合教材内容,丰富拓展同题材课外读物,充分发挥拓展性课外阅读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拓展阅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教材是教育资源的精华所在,能够为学生提供点多面广的阅读素材,但教材内容毕竟是有限的,培养和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仅仅依靠教材内容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拓展课外阅读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拓展性课外阅读,培养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丰富阅读内容,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拓展性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拓展性课外阅读能够有效填补课内阅读的局限性,激发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丰富学生语言知识积累,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从而使其在大量的语文阅读实践中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形成语文素养与能力,促进语文教学。

(一)激发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不足,兴趣则成为支配其行为的重要因素。语文教学中,课堂阅读教学往往更侧重于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教授,且教学内容固定,学生不能根据兴趣自由选择,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而拓展性课外阅读则可以弥补这种不足,阅读环境宽松、压力小,并能够根据学生自己兴趣选择阅读内容,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感受快乐,从而产生阅读兴趣,对语文阅读也不再抵触,养成爱读书、爱积累的好习惯。

(二)丰富学生语言知识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语言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拓展性课外阅读能够将学生带领到更广阔的阅读空间中,并引导学生实现自主阅读。随着学生自主阅读内容的不断丰富,其语言知识积累自然而然就会形成,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们见识增长,语言材料得到积累,培养了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

(三)拓展小学生知识视野

拓展性课外阅读是以课本为基础,将课内外阅读内容有机结合,实现对课本阅读的拓展。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课外阅读过程中,以课本素材为点,结合小学生实际学情,将课堂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不断向课外阅读素材拓展,形成广泛的面,以点带面,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拓展性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为学生营造阅读氛围,激发其课外拓展阅读兴趣;教授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课外拓展阅读能力;结合教材内容,丰富拓展同题材课外读物。

(一)营造阅读氛围,激发课外拓展阅读兴趣

拓展性课外阅读对学生阅读自主性要求较高,让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外拓展阅读中,首先要激发学生课外拓展阅读的兴趣。教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拓展性阅读热情,促进拓展性阅读的落实,从而充分发挥其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例如,教师在进行《草船借箭》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前了解诸葛亮的人物生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阅读课内素材让学生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然后,教师借助“空城计”“借东风”等故事素材,进一步深化诸葛亮的形象,再提出“你还想知道诸葛亮还有什么神机妙算的故事吗”的问题,激发学生对《三国演义》的阅读兴趣,主动投入到拓展性课外阅读中。

(二)教授阅读方法,提升课外拓展阅读能力

阅读方法的掌握是学生具备课外拓展阅读能力的关键。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教授,使学生能够在拓展性阅读中,抓住阅读重点,提高阅读效率。拓展性课外阅读内容丰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掌握泛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法,节省阅读时间,快速高效的扩大阅读量,具备良好的拓展性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知识积累,拓展知识视野。

例如,教师在进行《少年中国说(节选)》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将《少年中国说》全文作为拓展性课外阅读内容,推荐引导学生阅读。这篇文章用文言文表述,其中还包括较多的典故,学生阅读可能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这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泛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法,对“老”与“少”的辩论性描述进行泛读,对文中的典故进行精读了解。这样既可以充分了解文章深刻内涵,同时也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与见识,丰富学生的语文素材积累。

(三)结合教材内容,拓展同题材课外读物

在拓展性课外阅读训练中,教师需要关注小学生实际学情,合理选择阅读素材,有效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实现对学生阅读思维和能力的有效训练。由于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教师在选择课外读物时,可以充分结合教材内容,选取与教材同类型、同题材的课外读物,作为课内阅读的重要补充,拉近学生与课外读物的距离,使其更容易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同时巩固学生课内语文阅读基础,实现阅读能力的发展。

例如,教师在进行三年级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时,可以将《安徒生童话》全集作为拓展性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书中内容与教材内容均属于童话故事类,与三年级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相适应,并且更容易吸引学生阅读兴趣。童话故事中所描绘的美好人格,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道德。

总而言之,拓展性课外阅读对语文教学有效性发挥着重要促进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要重视采取有效手段,将拓展性课外阅读教学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促进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与技巧,为学生选取合理的拓展阅读素材,从而有效丰富學生阅读量,拓宽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语文能力与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夏玉琴.浅析小学语文教学拓展性阅读[J].科技资讯,2020,18(06):152+154.

[2]刘统滢.拓展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19(30):130.

[3]吴俊霞.拓展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9(06):88-89.

猜你喜欢

拓展阅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与延伸有效路径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