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现状及对策

2021-09-12俞靓李晓燕康华

防护林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建设现状发展对策

俞靓 李晓燕 康华

摘 要 陕西省长江防护林工程经过30多年的建设,对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森林资源、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具有极大促进作用,但因建设资金、建设内容、科技支撑等方面原因,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受到了制约,新时期秦岭生态保护给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从政策引领、科技创新、建设方式等赋予了新的思路、新的内容、新的动力、新的要求。

关键词 长江防护林;建设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727.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21.02.019

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国家生态综合治理林业重点工程,于20世纪80年代末启动实施。工程的实施关系到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及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1]。陕西省地处长江流域中上游,是长江一级支流汉江、嘉陵江和二级支流丹江的发源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地。陕西省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对于秦岭生态保护、改善长江中上游的生态环境、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引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和三峡水库安全运行、实现“绿色陕西、生态陕西”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 工程区自然概况

陕西省长江流域界于105°29′—111°03′ E、31°42′—34°15′ N,北部秦岭横亘,南部巴山、米仓山盘踞,汉江、丹江横贯其中,涉及汉中、安康、商洛、宝鸡4市30个县(区)。土地总面积751.2万hm2,有林地面积588.3万hm2。陕西是我国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的重点区域,是全国有名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也是实现美丽陕西奋斗目标的短板区域[2]。

陕西长江防护林建设区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平原、丘陵、山地分别占总面积的5.9%、5.7%和88.4%;年平均气温9.7~15.7 ℃,≥10 ℃活动积温2 400~4 900 ℃,年降水量700~1 400 mm,海拔1 000~3 000 m,地带性土壤主要有棕壤、黄棕壤和黄褐土;植物区系丰富多样,约有种子植物3 000余种,占全国总数的13%[3]。

2 工程实施情况

30多年来,陕西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发扬革命老区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克服长防林工程国家投入不足等困难,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国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开展造林、科学育林和退化林修复等工程,全面禁止了商业性天然林采伐,全面实行封山育林,助推以营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为主要建设内容的防护林[4],努力构筑以保护秦岭生态和长江流域绿色生态屏障的防护林体系,保护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

1989—2000年,陕西省长江防护林一期工程,超额完成了规划任务,共完成人工造林27.3万hm2,封山育林17.6万hm2,飞播造林19.1万hm2,低效林改造3.5万hm2,幼林抚育5.3万hm2,健全了工程区县、乡两级基层林业组织机构。

2001—2010年,陕西长江防护林二期工程,国家投资严重不足,项目区生态建设受到了一定影响,仅完成人工造林1.1万hm2,封山育林1.8万hm2,飞播造林3.4万hm2,低效林改造0.2万hm2,有害生物防治6.8万hm2,建种子园及母树林0.2万hm2,建立苗圃47 hm2。

2011—2020年,陕西长江防护林三期工程,完成各类营造林4.9万hm2,其中人工造林1.2万hm2,封山育林3.5万hm2,退化林修复0.2万hm2。

3 存在的问题

30多年来,秦岭生态保护通过实施长江防护林工程,使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得到了有效发展,对恢复和增加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当地攻坚脱贫、促进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秦岭生态保护工作的加强,人们对自然环境需求的变化及工程建设内在因素的影响,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3.1 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随着长防林工程的深入推进,平缓、易造林、相对集中连片的地块越来越少,亟须恢复森林植被造林的地方大多分布在汉江、丹汉沿线,且多为石质山地,土层薄、坡度大,局部还是岩石裸露,立地条件差,实施难度大,造林成本高[3];同时造林组织施工难度增加,营造林质量难以保证,营造林后的抚育和管护又缺乏资金支持;建设区绝大多数县(区)属国家或省级贫困县,地方财政困难,对生态建设投入资金难以落实,只能依靠国家对工程建设投入。

3.2 营造林任务配置不合理

长江防护林工程区生态区位十分重要。近年来,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沿汉江、丹江、嘉陵江沿岸的森林植被经常遭破坏,生态环境依然脆弱。目前,国家下达陕西长防林建设任务严重不足,建设内容不尽合理。在安排建设任务时,应全面考虑,把工程建设与水源地保护、绿色长廊建设、城镇绿化相结合,不仅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还应该考虑安排低产林改造、森林抚育等相关内容的森林经营生产项目,在扩绿的基础上,实现对现有森林资源进行提升改造,实现生态防护等综合效能的优化升级。

3.3 科技支撑力度不够

目前,长江防护林建设中央投资仅能满足苗木投入,缺少专项经费支撑,工程监测评价体系建设滞后,信息化建设不到位,基础数据不够翔实,难以对工程本身的生态治理、检查验收、增产增收等方面进行连续、系统的科学监测,工程效益得不到量化体现[4]。应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以创新和科技支撑为主线,努力解决林业生态建设中的“瓶颈”技术问题,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贡献率。

3.4 工程管理机构不完善

近年来,由于国家下达陕西長防林工程建设任务较少,绝大部分市、县(区)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建设机构被撤销,项目建设多为代管,缺乏专职机构和队伍,工程建设管理不够完善,应亟待恢复健全长防林工程管理机构,完善长防林建设的经营体制,以利于长防林工程建设的管理与保护,有利于提高长防林的整体效益,有利于促进长防林工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 发展展望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陕西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要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陕西为统领,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以提升森林质量为主攻方向,统筹三江迎水面、中高山区、平原区、道路、库渠和人口迁移区、聚居区的工程建设,著力增加森林资源,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在保护和巩固好现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保护优先、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科学发展,以改革突破体制障碍,以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发展动力,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不断推动陕西长江流域绿色发展[5]。

4.1 精准施策,谋划建设格局

陕西长防林工程区域93%的县属国家级贫困县(28个),要按照不同区域功能定位,把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积极稳妥破除其传统发展模式和路径,为新动能发展创造条件、留出空间,探索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4.2 依托科技,狠抓造林质量

坚持以优化林种、树种结构为突破口,采取立体复合型造林方式,使人工纯林逐步转变为生态效益较高的混交林、复层林。切实加强现有防护林管护和改造,提高低效林的生态防护效益。同时,实行宜造则造、宜封则封、宜修则修,多种生物措施相结合,提高长防林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4.3 注重生态,助力乡村振兴

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路,将生态建设和后续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根据生态景观、群众需求配置核桃、板栗、杜仲、厚朴、银杏、柑橘、茶等特色经济林生态经济型树种,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生态旅游业,有效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探索出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 姚善君.固镇县长防林工程建设实践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防护林科技,2019(4):60-61

[2] 晏健钧.陕西省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成效及存在问题和对策[J].陕西林业科技,2013(3):48-51

[3] 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陕西省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建设规划[R/OL].(2013-04-10)[2021-01-10].http://www.forestry.gov.cn/portal/mail/s/72/content-594998/html.

[4] 张昕欣.河北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防护林科技,2020(10):64-65

[5] 马丹丹.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建设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浅析——以冷水江市第三期长防林工程建设为例[J].防护林科技,2020(8):61-62

猜你喜欢

建设现状发展对策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的实践应用探析
经管类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现状与共享探索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
沈阳高新技术产业“产学研”互动创新体系建设现状研究
当前普通高中体育师资队伍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