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榛园改造关键技术探析
2021-09-12田丽杰郑英达鞠浩张铁利程旭
田丽杰 郑英达 鞠浩 张铁利 程旭
摘 要 榛子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主导产业和农民致富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
野生榛园改造技术的应用直接关系到榛农的收入。文章通过设置对照处理,对带状垦复、疏株更新、墩丛状管理、矮化技术、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改造技术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野生榛园;改造;榛园管理
中图分类号:S759.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21.02.027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榛子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主导产业和农民致富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由于目前野生榛林面积很大,管理跟不上,严重制约了榛子产业的发展,因此急需先进的技术及改造措施来提高榛林的产量和质量,保证榛子产业健康持久发展,并产生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野生榛园改造技术的应用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1],提高榛农的收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带状垦复、疏株更新、墩丛状管理、矮化技术、合理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改造技术措施规范野生榛园生产操作,可对野生榛园生产实现规范化、规模化、确保稳产高产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2]。
1 带状垦复
选盖度在60%以上、集中连片的阳坡或半阳坡野生榛林为经营地,再根据山形、道路、沟塘等自然条件,划分面积为500~1 500 m2的若干小区,平茬后,待枝条生长到15~20 cm高时,喷一次杀虫、杀菌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当枝条长到20~25 cm高时,沿等高线规划出50~80 cm的生产带,区间保留2 m左右作业道,割除道内杂草灌木。榛园的作业道要作为永久的作业道,所以在当年平掉的作业道里,还要用除草剂进行2~3次的灭生性的除草,使作业道不再长榛树。具体指标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野生榛园实施带状垦复后,榛园的产量、榛果的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
2 疏株更新
带状垦复之后要进行疏株,把每平方米面积的株数按照不同的树龄和植株的高度进行稀疏。一般2年龄的榛子树20~30株 m-2,株距15~20 cm;3年龄的保留12~15株 m-2,株距25~30 cm;4年龄的保留6~8株 m-2,株距40~50 cm,利于改善榛树的光照条件,提高果实营养品质。疏株一般在早春大地开化、树体萌动前进行,一般保留粗壮、高大、侧枝多的植株,或保留榛树叶多的植株,疏掉瘦弱矮的发育不良的植株,榛树在合理的密度下会发育茂盛,坐果也会优良。具体指标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野生榛园带状垦复后进行疏株更新,榛园的产量、榛果的质量有一定的提高。
3 墩丛状管理
当平榛带状改造结束后,在当年秋季,待榛子采收结束后将劣质榛材割掉或连根刨出,留下结果性状好的榛材,按留1 m去1 m的方法将带状榛材变为墩丛状,即每667 m2保留130~135丛,每丛保留20棵1~4年生枝条为宜。之后,每年都要进行疏株管理,去劣存优,去弱留壮,以保证高产的连续性。具体指标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野生榛园实施墩丛状管理后,不但解决了榛园用工过多的弊端,同时榛园的产量、榛果的质量都有大幅度提高。
4 矮化技术
在当年11月中旬以后,开始疏株,每延长米保留15株左右健壮的结果枝条,即每667 m2留4 000株左右结果枝条即可,多余枝条短截,高度在30~50 cm,每延长米短截5~8株,以备做来年结果枝条,多余全部去掉。留下的生产带按长势,在翌年5月中旬,平茬后新生枝长到10~15 cm,喷洒3~4次25%的悬浮剂多效唑,每667 m2每次剂量15~20 mL,每次间隔20 d,能有效控制榛材的生长高度,提早让新发榛材枝条木质化形成和雌雄花分化成熟,生长出强壮的枝条和花芽,为高产打下基础。具体指标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野生榛园实施墩丛状管理后,可以进行矮化处理,这样可以有效控制枝条生长高度,增加枝条和花芽成熟度,从而提高榛园产量。
5 施肥技术
一般榛园每年施2遍肥,每次施10~15 kg摻混复合肥。第1次为5月中旬,第2次为6月下旬。常用的氮磷钾复合肥含量比例为13∶17∶15、12∶18∶15和15∶15∶15。在6月中下旬也可以施磷酸二氢钾或者锌硼二氢钾,每隔15 d一次,每667 m2每次100~200 g。施肥后榛园的产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提高。具体指标见表5。
6 病虫害防治技术
6.1 防治榛瘿蚊
榛瘿蚊的危害期是5月上旬—6月上旬。防治方法有2种:一是施用氰戊菊酯+丙溴磷或高效氯氟氰菊酯+灭多威合剂。第1遍在5月4日—5月10日用药,间隔15 d左右,即在5月20—25日实施第2遍用药;二是用毒死蜱+辛硫磷+联苯菊酯全园施药。通过药剂防治后,榛园病虫害发生率明显减少,调查数据显示,榛樱蚊发生株率降低4%~8%,效果非常好。
6.2 防治榛实象甲
榛实象甲危害期是在5月上旬—7月中旬[3]。榛实象甲虽然5月末就出土,但是初期不为害榛果,因此在6月下旬和7月中旬用高效氯氟氰菊酯+马拉硫磷+代森锰锌+锌硼二氢钾进行全园施药,同时这个季节也是白粉病的发生初期,所以预防时还要在药里加上预防性杀菌剂代森锰锌。通过药剂防治后,榛园病虫害发生率明显减少,调查数据显示,榛实象甲发生株率降低4%~9%,效果非常好。
6.3 防治榛果苞蛀蛾和褐苞病
榛果苞蛀蛾和褐苞病一般发生在7月底—8月初。果苞蛀蛾用灭幼脲、甲维盐、阿维菌素都可以;褐苞病则用咪鲜胺和氟硅唑效果非常好,发生株率一般可降低4%~7%。
各种病虫害生物防治效果见表6。
7 野生榛园采用多种改造技术的研究
在研究单一的改造措施同时,我们还针对条件比较好的野生榛园进行了多种改造技术同时使用的对比研究。通过运用带状垦复技术、矮化技术、墩丛状管理技术、合理施肥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综合改造措施来提高野生榛园的建设质量,从而提高榛园的产量。具体指标见表7。
由表7可以看出,野生榛园采用多种改造技术措施后,榛园产量和质量提高的同时,还为榛园园艺化管理提供了最好的解决方案,从而对野生榛园产业化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4]。
参考文献:
[1] 王克瀚.浅析平欧杂种榛栽植管理技术与效益[J].防护林科技,2019(2):78-79
[2] 郭杰.野生榛子实用管理技术探讨[J].林业建设,2019(10):192-193
[3] 卞婧.杂交榛子栽培技术研究[J].林业勘查设计,2019,48(4):32-34
[4] 王力海.野生榛子林改造管理技术[J].林业科学,2018(8):167-168